•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西藏新闻 > 翻身农奴尼玛:亲历千年“卓舞”的历史变迁
  • 翻身农奴尼玛:亲历千年“卓舞”的历史变迁

    时间:2019-03-26 19:02:00  来源:  作者:

    从琼结县城出发向北驱车行驶7公里,就到了被两山包围的久河村二组尼玛老人的家中,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久河卓舞”就从这里发源。“久河卓舞”是琼结县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活化石”,而尼玛老人经历旧西藏的黑暗残酷,迎来民主改革的春天,是“卓舞”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图为尼玛老人在琼结县首届“吐蕃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表演“卓舞”。

    “从小在斯沃家当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备受欺辱。还要去放牛、放羊、种地。还记得那时候阿妈宁愿自己饿着也要把下午的糌粑团带给我和哥哥吃,一家人就住在不到4平米的黑屋中,房子夏天漏雨、冬天风雪呼呼地往屋里钻,我的母亲不堪生活带来的痛苦,才40多岁就在我和哥哥面前吐血而亡,那种日子真的是度日如年。”听着尼玛老人的诉说,真是难以置信旧西藏竟是如此的黑暗残酷。

    “‘卓舞’是我舅舅和爸爸教我跳的,那时候学‘卓舞’是为了替斯沃家族向日吾德庆寺缴税,当时‘卓舞’表演队是非常辛苦,每当日吾德庆寺有大型活动,我们常常是饿着肚子去表演,而最苦最累的就是从雪巴村(今琼结镇雪巴居委会)跳着‘卓舞’一路上山跳到‘日吾寺’,再跳着下来到雪巴村,将近7公里的山路表演下来整个身体完全就没有了知觉,半条命都留在了山路上。为了表演的需要当时我们的‘卓舞’演员都要留长头发,而有些年轻人为了不再遭受这种痛苦,会偷偷的把自己的头发剪掉,这种行为在当时是要受到非常重的处罚的,村里的‘卓舞’老师会把这些年轻人抓起来鞭策毒打。不过没有头发这些人也就逃过了表演‘卓舞’带给他们的痛苦。”尼玛老人回忆道。

    旧西藏‘卓舞’表演队就如同一群乞丐。尼玛老人说:“我们的演出服装都是用一小块一小块的黑氆氇拼凑做成的,放久了以后就会被虫子咬的千疮百孔,而演员们穿着这样的服饰表演,经常会看到虫子从我们身上掉下来。”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的时候我18岁了,记得非常清楚,当时解放军给我家分了好多粮食,还给我家分了3亩田地、一头奶牛、还分了房子。我们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真切感受到当家做主,吃饱吃暖的滋味是多么幸福。”

    “解放以后,‘卓舞’表演队慢慢的解散了,而我因为有着不错的表演才艺,很快就成了县里的一名文艺宣传队员,开始在各个地方通过表演节目,宣传党的各类方针政策。后来,我又去了加查县打工赚钱,当地的驻军部队又把我征进了他们的文艺宣传队,继续通过文艺表演宣传党的好政策。”尼玛老人回忆道。

    1992年,首届“雅砻文化节”把逐渐被遗忘、搁置了几十年的‘卓舞’艺术被传承和保护了起来。尼玛老人说:“因为从小就开始学习‘卓舞’,我对‘卓舞’的历史渊源、文化表现形式、艺术特色、舞蹈动作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造诣。因为首届‘雅砻文化节’需要表演‘卓舞’,琼结县就派人到加查县找我回来给年轻人教授‘卓舞’艺术。慢慢地‘卓舞’又重新回到我们身边,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精神食粮。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传承和发展,像‘久河卓舞’一样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深闺’,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2008年,琼结县“久河卓舞”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尼玛老人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久河村也有了“卓舞”传习所,保护经费还被列入了国家预算。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久河“卓舞”也从旧西藏单纯的缴税表演蜕变成宣传地方悠久历史文化的响亮名片。


    图为尼玛老人在接受各界媒体采访。

    尼玛说:“近几年,‘卓舞’在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我也主动担负起了传承人的责任。截至目前我已培养出了80多名学生,我不仅是表演者,还担当起了‘卓本’(领舞者)的角色。作为西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我有幸带着我们的表演队先后16次赴内地各省市表演,向全国人民展示我们雪域高原的古老文化艺术。”

    尼玛老人骄傲地告诉笔者:“我们先后参加了中央文化部春节晚会、《我要上春晚》《非常传奇》、CCTV舞蹈大赛、央视元宵晚会、中国非遗展、自治区藏历新年晚会、藏博会,并到香港、台湾、四川、贵州、湖南等地参加了一系列的表演活动。2018年1月,‘久河卓舞’获得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之“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奖”,并有幸到广州颁奖现场参加了表演。这些成绩的取得在旧西藏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民主改革以前‘卓舞’表演是贵族的专享,演员只是用来缴税的工具,而在新西藏,我们‘久河卓舞’不仅有传承人经费,还有务工补贴,每年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尼玛老人高兴地说。

    尼玛老人现在和女儿索朗曲吉、女婿扎西顿珠以及两个外孙住在380多平方米的宽敞藏式二层建筑楼房内,过着幸福而快乐的日子。闲暇之余,尼玛老人还教外孙次仁顿珠跳‘卓舞’,希望小外孙能将“卓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内地我去了16次,而外孙次仁顿珠今年才14岁,内地都已经去了5次了,他在中学还有20多名‘徒弟’呢。”尼玛老人充满感恩地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如今,外孙次仁顿珠他们能够接受优良的教育,‘卓舞’这种非遗文化也慢慢进入了学校,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西藏会发展的更好,人民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的幸福,而我们的‘久河卓舞’也将会保护的更好,传承的更久。”

    “非遗”是珍贵的,而传承是最好的保护。今天,在一代代像尼玛老人和外孙次仁顿珠这样的传承者与习练者的努力下,才得以将“久河卓舞”传承下去,推广发展。“卓舞”已不再是旧社会农奴们用来缴税的税钱,而是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