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暴雨袭川 抢险一线 黄龙溪古镇上演“5厘米拉锯战”
  • 暴雨袭川 抢险一线 黄龙溪古镇上演“5厘米拉锯战”

    时间:2020-08-17 13:28:40  来源:  作者:

    刘建东的工作就是实时监控水位情况

    8月11日晚上,黄龙溪古镇景区因突降暴雨而停电。夜色越来越浓,古镇旁,锦江水位不断上涨,雨点敲打着房檐,电闪雷鸣。

    雨夜中,越来越多晃动的“光点”游走在黄龙溪古镇。这些“光点”聚集在河边,聚集在旅店边,游走在古镇的巷子间……这些“光点”是监控水位的防汛工作人员、雨中巡逻的派出所民警,还有测量水位的景区运营工作人员。

    黄龙溪古镇停电后,这里正在上演着一场与暴雨战斗的“拉锯战”。

    5厘米的拉锯战

    小吃店成了值班室

    8月12日下午2时许,走进黄龙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站的办公室,正对着门的沙发的一端,有一床裹成一团的薄被子。“今天上午7点过回来睡了1个小时。”黄龙溪中心水利站站长李思悟笑着说,11日晚上是今年防汛第一次通宵熬夜,人还比较亢奋。“再熬两个晚上,可能就喊恼火了”。

    11日凌晨3时许。黄龙溪镇古佛洞老场镇旁的锦江,之前水位不断上升,逐渐稳定在了距离保障水位5厘米的位置。11日晚上7时30分左右,该处水位距离保障水位两米;到晚上10时,上涨了1.5米,距离保障水位只有50厘米,之后涨势逐渐减缓。李思悟和同事的心却悬了起来:一旦水位超过保障水位,就要马上疏散场镇的居民。

    一场“5厘米的拉锯战”就此拉开。场镇河边的一家小吃店老板没有关门,给值守的工作人员当作临时值班室。“我们时刻监控着水位,凌晨3点水位稳定了下来,直到凌晨5点,水位逐渐有所下降。大家才稍微松了口气。”李思悟说。

    在距离黄龙溪镇政府10公里的白马社区,11日凌晨1时许,沉闷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那个社区是农村居民区,转移的时候,首先要帮居民把家电搬到二楼或者三楼,然后再带他们去安置点。”李思悟说,以有80户居民的古佛洞老场镇为例,他们一般会按照一户一人的比例配备疏散人员。一旦开始疏散,不是挨家挨户敲门,而几乎是同时敲响所有的门,迅速组织居民统一乘坐准备好的大巴车,前往安置点。

    轮流休息

    半个小时都很奢侈

    8月11日晚上10时许,妻子带着孩子进屋睡觉,黄龙溪派出所副教导员熊域峰怕打扰他们,发了条要加班的信息就出门了。接下来,熊域峰还要值两个班。旁边的同事解释说,值班都是24小时的。“娃娃今年两岁半,每年都这样过来的,都习惯了。”熊域峰笑着说。

    “我们把黄龙溪古镇走了两趟,主要是沿着景观河道巡逻。”熊域峰说,上半夜,他们5个人一起,下半夜分为两人、三人各一组。12日上午熊域峰已经安排同事轮流休息。

    12日下午4时许,熊域峰忙完了手里的事,打算休息一下。“还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先休息20分钟。”熊域峰表示,半个小时这个时候都很奢侈了,大家一般都是轮流休息个一二十分钟。

    电闪雷鸣的上班路

    10分钟路程骑了20多分钟

    “当时是雨下得最大的时候,电闪雷鸣,照得天通亮。”48岁的黄龙溪古镇景区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刘建东回忆说,11日晚11时接到通知到码头值守,平时骑电瓶车10分钟的路程,骑了20多分钟。“戴了头盔,但脸露在外面,要不停用手抹脸上的雨水,才看得清前方。”

    刘建东是土生土长的黄龙溪人,10多岁的时候,还在码头旁的锦江里游过泳。“这盘还算温柔。”他指着码头连接路面的平台说,2018年那里都淹完了,1981年也差不多。截至12日下午5时许,锦江水位已经从最高超警戒水位4米多,下降到了2.78米。码头平台下方的台阶和红色水位标识露出了水面。

    12日晚上,黄龙溪景区紧靠锦江的滨河路,每个河水可能漫上的路口都有人看守。“大的口子两个人,小的口子一个人,这种事一来瞌睡就没了。”刘建东指着码头下游的方向表示,11日晚上,他只喝了一盒牛奶吃了个面包。晚上回去收拾下,差不多12日凌晨4时才睡觉。

    随着水位的下降,已经有两三位工作人员在清扫露出水面的台阶。“不能等,退一点,打扫一点,水退了,就干净了,等水完全退了再清扫,那就真的难了。”刘建东说。随着临近晚饭饭点,码头逐渐热闹起来。一辆快艇靠岸,方便面、开水壶陆续搬上了船。一些抢险人员住在对面那些船上,负责守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摄影记者 吕国应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