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资阳:贫困“减下去”幸福“加上来” 脱贫的日子有点甜
  • 资阳:贫困“减下去”幸福“加上来” 脱贫的日子有点甜

    时间:2020-07-04 18:41:06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资阳6月30日讯(记者 杨颜铭 摄影报道)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为宣传展示全市脱贫攻坚举措成效,6月28日至29日,资阳市开展“决战脱贫攻坚 喜看小村巨变”全国网络媒体、大V资阳行活动。

    两天时间,采风团一行来到资阳部分脱贫村,深入田间地头、扶贫产业基地,感受贫困村村容村貌的新变化,听取扶贫、脱贫工作中的鲜活故事。

    贫困减下去,幸福加上来,资阳贫困户脱贫后精气神越来越足,日子真的有点甜。

    金堂村水果种植基地里压满枝头的冰糖李

      安岳:扶贫产业硕果累累

    A 让村民“抱团”增收

    走进安岳县长河源镇金堂村,公路两旁成片的柠檬树郁郁葱葱,映入眼帘,柠檬果香扑面而来。再往里走,一颗颗饱满的冰糖李压满枝头,脆甜爽口、色泽圆润、果香醉人。眼下正是李子上市时节,村民们开始享受丰收的喜悦。

    金堂村有贫困户52户114人,是2017的贫困村,也是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过去村集体无经济组织、无经营主体、无经济收入,是名符其实的“空壳村”,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一块田三份钱”的思路,即农户有田租、贫困户有劳务工资、年底有分红,该村引进了业主5个,流转土地900余亩,发展大雅柑、柠檬、九叶青花椒、冰糖李种植,建成6个致富小康产业园。

    深入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绵延起伏的山坡上栽种了150亩九叶青花椒,不少村民正在基地里务工,修剪枝叶,采摘花椒。

    “离家近,一天劳动8小时,有50元收入。”69 岁的李大爷,每到农闲时节,就到花椒、水果种植基地里务工,一年能挣1万多元。“以前劳动没钱赚,现在流转土地出去赚租金,还有务工费收入,巴适。”

    记者了解到,金堂村村民年固定土地流转收入42.5万元,人均420元;就近务工年收入50万元、人均480元。采取投资保底分红、自主经营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2019年实现6.2万元,人均60余元。

    运走刚采摘下的花椒

    B “改头换面”露新颜

    同样,在镇子镇狮子坝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零突破,不断壮大发展。

    2018年,村上成立了狮子坝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投资147万元,建成生猪养殖家庭农场并投产,“2018年收益5.6万元,2019年收益8.1万元,79户贫困户通过集体经济分红人均增收近500元。”

    此外,藤椒和柑橘种植也成了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在150亩的青见种植基地,不少村民正在忙着修剪枝叶,“2017年开始栽种,明年初挂果,预计收益会达到20万元以上。”狮子坝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果树种植,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人均务工收入达2000多元。

    如今,走在狮子坝村,干净宽敞的入户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也通到了每位群众心坎里。村民王志蓉家去年通过人居环境改造后,家里焕然一新,还被评为了卫生示范户。“以前是青砖瓦,现在换成琉璃瓦,这段时间雨水多,再也不像往年一样漏雨了,住起安心。”

    合作社里成堆的食用菌

    乐至:贫困村里合作社激活发展春水

    A 小菌菇挑起集体经济大梁

    来到乐至县回澜镇花祠堂村聚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在这务工的村民们正在对食用菌进行有序分拣,忙得不亦乐乎,5个食用菌大棚里各种各样的菌菇正处于生长旺盛期。

    小小食用菌挑起了该村集体经济大梁,贫困户脱贫致富它还助了一臂之力。

    聚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筹建于2017年9月,总投资100万元,合作社成员中贫困户就有100户。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合作社采取“全要素入股+委托管理+保底分红+收益分成”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从菌种购进、生产培育、到市场销售。“每袋食用菌实现产值6元,5个大棚每年可产100万袋,年产值600万元,纯收入达80万元。”

    目前,食用菌在生产上不断突破,努力提高生产规模,实现贫困户、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户除了每年收益分成外,还可在合作社就业。

    今年刚到这里上班的4组村民徐忠梅对这份新工作十分满意,“一天务工8小时,每小时10元,负责采摘、分拣这些工作。”之前,她和老公两人在省外打工,离家较远,照顾小孩和老人极不方便,收入也不理想,如今,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有两三千元收入,家庭工作两不误,很是满足。

    吴洪早正在烤酒

    B 不等不靠“烤酒+养殖”奔小康

    与徐忠梅一样,自主脱贫过上好日子的还有宝林镇双碑村村民吴洪早。

    来到双碑村,记者看到,一个个干净漂亮的农家庭院和一条条洁净的入户水泥路如水洗过一般,鸭子在水塘觅食戏水,五六只黑山羊在田埂边悠闲地嚼着嫩草。

    吴洪早是村里的贫困户,近两年,在当地政府帮忙推荐下,开始学习烤酒技术,不等不靠走上自主脱贫路。一大早,他便在自家屋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烤酒,一边向土砖炉灶内添加木柴,一边熟练的用管子将密封发酵好的原料抽进酿酒锅里,另一旁还放着发酵好的玉米粒。

    “一般来说,100斤粮食能烤出30来斤酒。”吴洪早告诉记者,玉米酒12元一斤,纯高粱酒20元一斤,一年纯收入能有1万余元。“烤酒时,火势越大越好”,他一边观察火势,一边察看出酒情况。记者看到,一个蒸锅与出酒铝桶并排齐放,两者之间用一根蒸馏排气管连接,不一会儿,酒就顺着管子过滤出来。

    除烤酒外,吴洪早还养起了家禽和黑山羊,加上打零工收入,一年能挣到三四万元。“收入增加了,生活好了,心里舒坦了。”在村里,在各个专业合作社,村民们都开始收获扶贫产业的累累果实,鼓起钱袋子,迈开大步致富奔小康。

    村民在柑橘地里修剪枝叶

    雁江:贫困村变身“明星村”

    走进雁江区中和镇明月村,一个个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文化广场设施齐全,500亩的大雅柑大部分已挂上幼果,呈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的画面。

    2017年以前,明月村不通高速,地处偏僻,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近年来,通过聚焦农业精品产业发展,以中国晚红血橙产业发展成果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发展中国晚血橙2200余亩,流转土地种植柑橘500亩,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据明月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村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3960元跃升至2019年的6910元,还被评为四川省文明村和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

    贫困村变身“明星村”,是什么捧红了它?是这里靓丽的风景、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以及良好的农业形态。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几年前行路难、如厕难、村容村貌差等环境“短板”,如今已不复存在。明月村的整体面貌实现了向生活富美、环境秀美、风尚新美的“蜕变”。

    说到风景优美,不得不提位于雁江区保和镇黄谷村的花溪河生态度假园区。今年“五一”小长假,花溪河景区试运行,五天假期迎来了20000余人次,成为刷爆朋友圈的新网红打卡点。

    花溪河生态度假园区以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区和都市生态农业先行区为主题,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业,依托花溪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山水相融的风光景致,沿花溪河两岸4个乡镇打造一条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互动体验的农旅相融百里大环线产业发展带;同时,园区依靠扶贫资金,改善了3个贫困村道路、水利设施、人居环境,带动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约2000亩柑橘、桃、李等水果发展,实现了由“点上开花”到“满园春色”的转变。

    刚走进花溪河入口,记者就看到10余名村民在忙着整理花卉,往里走,还在修建步行道防护栏。“预计今年10月份正式开园。”保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群众收入,还解决了200余名贫困户就近就业。

    57岁的尹琼英在景区务工已经一年多了,每月都能拿到近两千元的工资。另外,还流转了家里7亩多土地,每年租金收入就有4000多元。“以前靠种地吃饭,生活都困难,现在家里一年收入三四万元,过日子不成问题了。”

    一组组扶贫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生动画面催人奋进。脱贫攻坚没有捷径,还得一步一个脚印,资阳扶贫工作步履坚实、成效显著、亮点纷呈。2016年以来,共投入扶贫资金35.9亿元,精准实施各项扶贫专项方案,到2019年底,实现了3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还将奋力书写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大考”答卷。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