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一线看治理|盐亭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突出历史人文优势
  • 一线看治理|盐亭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突出历史人文优势

    时间:2020-07-04 18:39:47  来源:  作者:

    陈冠宇 本报记者 祖明远

    现场

    “前不久收获了第一季春茧,达到5A级别,卖了6万元。现在正忙着小蚕培育,为下一季做准备。”6月28日,绵阳市盐亭县嫘祖镇嫘祖村村民彭光容正用桑叶喂养小蚕。一周后,这批小蚕将从小蚕共育室“搬家”到村里新建的标准蚕房内进行养殖。

    出盐亭县城一路向南,顺着盐蓬路半小时车程就到嫘祖村。一路过来,路旁浅丘上是连片的桑园,郁郁葱葱。相传,盐亭县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的嫘祖的故乡,当地桑蚕产业有着悠久历史,嫘祖镇周边几乎家家会养蚕。2019年底行政区划调整之际,盐亭县根据县志地名资料,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及群众意见,重新命名嫘祖、岐伯、鹅溪等9个乡镇,以体现盐亭地方特色文化。

    乡镇名字的改变,也契合了产业升级步伐。“总投资约1.3亿元的蚕桑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将开建。”嫘祖镇党委书记赵艳梅介绍,盐亭县将嫘祖镇及周边地区定位为优质桑蚕产业集聚地,目前已引进数家农业公司,新种植2000余亩蚕桑,1000余亩茶桑,建设桑茶加工厂,打造特色小镇。

    以前家家户户养蚕的传统小作坊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蚕房。彭光容养蚕以前一年收入1万余元。今年,引进的农业公司对她进行技术培训后,又聘请她为技术人员,负责蚕房的消毒和蚕虫喂养等,每个月工资近3000元。

    以嫘祖文化、桑蚕文化为依托,嫘祖镇将通过优质桑蚕带动上游的种植养殖、中游的农产品加工、下游的旅游休闲产业联动发展。这一思路也吸引了许多在外发展村民的兴趣,今年以来已有20多批次在外经商人士回乡考察,准备投资蚕桑相关产业。

    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盐亭县挖掘地名文化资源,让文化、产业实现有机互动,推动当地规划完善、产业发展。调整后的岐伯镇将中医药产业作为发展方向。近日,在对当地水土、气候等进行研究分析后,绵阳市农科院专家为岐伯镇制定以吴茱萸、大虫草、桔梗等中药材为主的5000亩中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我们准备创建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布局中医药休闲观光、康养产业,弘扬好岐伯文化。”岐伯镇党委书记蒙盟说。

    专访

    盐亭县委书记向:

    发挥历史人文优势 走好开放合作之路

    作为典型的丘区农业县,盐亭县自然资源相对缺乏,要发展就必须要用好现有的生态优势、历史人文优势,尤其是抓住区位交通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的机遇,树立起盐亭品牌,走好开放合作之路。

    重新对乡镇命名,起到对内凝聚力量的作用。嫘祖、岐伯是盐亭文化的标志,以此命名可凝聚起盐亭人爱家乡、发展家乡的情怀。盐亭历来有祭祀嫘祖、岐伯的文化传统,群众本土文化自豪感强。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重新命名乡镇,既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是留住乡愁。通过向专家、群众征求名字,嫘祖、岐伯几乎全票通过。盐亭人在外地经商求学的比较多,这次改名也得到在外盐亭人的好评,许多人返乡咨询投资合作机会。

    重新对乡镇命名,还起到了对外树形象的作用。正在打造美丽宜居盐亭,其中对乡镇公共基础设施要做进一步提升,补上过去的短板。嫘祖、岐伯等乡镇名称,不仅对应着美丽乡村风貌,更承载着桑蚕产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期望,推动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产业结合,有利于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格局。盐亭邀请相关专家制定相关产业规划,依托嫘祖文化、岐伯文化,打造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发挥盐亭文化优势,为特色桑蚕产业、中药材产业注入文化底蕴。优质的桑蚕、中药材产品,也将推动盐亭文化品牌的树立,二者相辅相成,实现文化底蕴与现代产业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