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认准方向,让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 成都:认准方向,让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时间:2019-10-19 18:40:02  来源:  作者:

    从产业形态看产业功能区转型提质――

    开栏语

    产业功能区建设是转变城市和经济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2017年7月,成都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作出了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的战略决策;今年4月,又对66个产业功能区进行了优化调整,让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定位更精准、空间边界更聚焦。经过两年多的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已经从概念变为实体,产业功能区建设已经起势。

    本报今起推出“走进成都产业功能区”系列报道,以具体的产业功能区作为切片,点面结合进行剖析,展现产业功能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 雷 蒋君芳 陈碧红

    10月,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完美文创公园迎来了一场艺术盛宴――《你,我的缪斯》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展览将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31日。这是东郊文创功能区聚焦文创产业的片段之一。

    像东郊文创功能区一样,聚焦某一主导产业的功能区在成都共有66个。当前,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已经起势,但筑基、赋能、成势仍任重道远。对功能区内的主导产业研究不深,产业方向过于泛化,聚焦细分领域不够,产业能级不高等问题,都急需破解。

    近日,记者走访了东郊文化创意功能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探寻它们的破题之法。

      精准定位主导产业

    优化对外“投资指南”

    近日,东郊文化创意功能区拒绝了一个项目,原因在于:不是文创产业项目,与功能区定位不符。

    当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引导方式需要做出改变。东郊文化创意功能区的经验是“精准”,该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功能区理念的提出,让区域特点在招商引资时有了明确的辨识度,这样对区域分布、错位发展非常有利。”

    东郊文化创意功能区聚焦“音乐影视”“数字娱乐”等主导产业,引进阿里巴巴现场娱乐、繁星戏剧村等30余个优质项目扎根聚集。

    在成都看来,产业功能区建设的核心在产业。因此,成都将每一个产业功能区的主导产业方向进行了精准定位和细化优化,希望达到“一个地方聚焦一个产业,将细分领域打造出市场显示度、行业显示度”的理想状态。

    “对于外界来说,这就是一份‘投资指南’。”据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明确主导产业是产业发展的重构,用明确的产业划分,避免区域发展同质化竞争,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优势。

    1-7月,全市产业功能区新签约引进397个项目,总投资5126亿元。其中产业化项目315个,总投资4267亿元。

    提高产业能级

    建链强链补链

    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并不等于万事俱备,产业能级不高、功能区辨识度不高,仍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破题?成都选择“建链、强链、补链”。

    龙头企业是建链的关键。今年5月,华为公司与京东方科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深化产业协同,助力成都及成都高新区打造网络通信和新型显示产业全球重要基地。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强合作,有望吸引更多上游配套公司和下游终端厂家来成都投资,加快形成涵盖技术研发―面板生产―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

    强链则落脚于强化细分领域。近日,华兴源创西部地区总部项目、华大恒芯研发生产基地及运营中心项目、登临科技通用处理器芯片研发中心项目以及建广通用基金项目正式落户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共同聚焦集成电路产业。

    在补链上,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以京东方等核心龙头企业需求为导向,成功招引路维光电、住友化学等新型显示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推动新型显示集聚成链发展。

    破题,最终靠的是专业人才。目前,成都已有29个功能区管理运营团队具备主导产业相关专业背景成员比例超过80%,提高了功能区行业竞争力。

      构筑产业生态圈

    完善创新链供应链服务链

    今年4月,成都对产业功能区进行了优化调整,以之为基础,构筑起17个产业生态圈。

    “园”是形态,“圈”则是内涵。“这有利于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打破地域约束和行政壁垒,促进物化的产业园区与虚拟的要素生态之间虚实结合、相互耦合,从而达到主导产业鲜明、要素自动吸附、人才流入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局面。”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介绍,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正以通道、口岸、平台为核心,强化陆海联动枢纽功能,加快打造以东蓉欧为主通道的全球货运配送体系,助推开放型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

    另一方面,口岸通关功能也在不断提升。粮食、整车、肉类口岸稳定运行,跨境电商进口增长9.3倍,加快建设多式联运中心和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保(B)监管货值累计达112亿元、年均增长179%,青白江海关整体通关效率提升75%。

    成都正加快建设政产学研用共建共享的产业生态圈,着力壮大产业链、强化创新链、完善服务链、优化供应链,增强产与产的关联度、产与城的融合度、产与人的匹配度。

    【记者手记】

    选对方向 才能走对路

    方向选对了,路才会走得更远。产业功能区的发展亦是如此。只有选对了主导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成都市确立了66个产业功能区后,多次要求每个功能区对自己的主导产业进行认真梳理、深耕细分领域的重要原因。主导产业确定了,才能有效避免投资“焦虑症”,在项目招引上做到“心中有数”,改变过去“捡到篮子都是菜”的认识。

    多年的产业发展实践表明,每个产业功能区选择的路,最好是“专业精”。因为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产品,只要做到极致,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此外,66个产业功能区的统筹协调也很重要。如果人人都选择同一个方向,难免“抢道”“塞车”。在成都全市“5+5+1”的产业体系构建下,66个产业功能区只有切实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资源禀赋等条件,精准选择属于自己的道路,才能形成错位发展良性发展,全市这盘“产业大棋”才能够决胜千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