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童伴妈妈”刘艳陪伴留守儿童四年:帮他们留住童年快乐
  • “童伴妈妈”刘艳陪伴留守儿童四年:帮他们留住童年快乐

    时间:2019-03-23 23:13:54  来源:  作者:
    “童伴妈妈”就是村里的全职儿童守护专员

    3月16日下午3点,37岁的刘艳赶到画青村村委会大楼后,周围的留守儿童陆陆续续到来。下午3点20,刘艳组织七八个年龄不等的孩子,在村委会“童伴之家”上着同样的课。

    画青村是资阳市安岳县天马乡的一个村,离县城约20公里。这里的村民多数在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务工,家里留下孩子和老人。2015年10月,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各地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童伴计划。“童伴妈妈”是这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上的全职儿童守护专员,将所在村全部孩子的福利、安全、健康都纳入到其服务范畴。

    大学毕业的刘艳是画青村的“童伴妈妈”,陪着30多个孩子已走过了4年。

      “孩子王”

    最爱听到孩子的笑声

    3月16日,星期六,刘艳把当天和孩子们的活动安排在下午3点。陆续到来的孩子最小的2岁,最大的14岁。

    “都是大的带小的,一个方向组一个队。”刘艳说,按照惯例,每周一、三、六、日下午3点,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准时在村委会集合,每一次孩子们聚在一起玩的游戏都是新的。

    16日这天,刘艳给孩子们准备的游戏是绑腿一起走、乒乓球等,道具是新买的,孩子们很感兴趣,很快围起来。孩子们分成两组玩游戏,她鼓励孩子们获胜的一方会奖励零食。其实,游戏结束时,每个孩子都分到了零食。

    玩一阵游戏后,刘艳让孩子们回到“童伴之家”,这里有课桌椅、黑板。刘艳在黑板上写下“声律启蒙”的句子,让孩子们抄写,然后用智能音响教他们朗读。

    读写结束后,孩子们又回到村委会的操场里,玩起游戏来。孩子们的笑声,让村委会成了画青村最热闹的地方。

    “我很喜欢听到他们的笑声。”刘艳笑着和孩子们玩着游戏,个子不高的她,没有14岁的初二男生丁鹏高,她被孩子们围着,俨然一个“孩子王”。

    “候补妈妈”

    让最沉默的孩子笑了

    和孩子们4小时的相处结束后,刘艳这一周的家访选择了小雯(化名)家。小雯的奶奶拉着刘老师的手走进家门,有着说不完的话。

    12岁的小雯,妈妈几年前患病去世,爸爸外出务工几乎不回家,她和奶奶相依为命。

    “4年前,她很孤僻。”刘艳说,小雯不愿到童伴之家来,不和小朋友玩。经过不断家访,长时间相处,小雯终于愿意和她说话,现在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2018年7月,小雯脸和脖子浮肿,刘艳带着她在安岳检查,怀疑是腮腺炎,但是治疗后并无好转。2019年春节,小雯妈妈的亲戚,将她接过去治疗并做了手术后,也未彻底好转。

    “这么好看的姑娘,脸不能毁了。”刘艳说,只要有成都来的人,她都托他们帮忙问问,“腮腺炎应该早就好,这都半年多了。”

    “拖累”家人

    老公儿子成了小跟班

    3月16日下午,比刘艳早到“童伴之家”张罗的是她的老公易岳奇,还有6岁的小儿子。

    易岳奇比妻子刘艳小两岁,“最开始说回村,我是不答应的。”易岳奇说,他开着家具店,当时大儿子才6岁,小儿子才2岁,不论店铺还是孩子,都需要人照看。“最后,还是尊重她的意见。”

    2015年,画青村支书找到了刘艳,希望她回村来,毕竟刘艳是从这个村走出去的。大学毕业后,刘艳在报社工作过,后来当了4年幼师,所以她觉得自己能当好这个“童伴妈妈”。

    刘艳说,她一个人根本完成不了“童伴妈妈”的角色,每次都拖着老公来。老公只好为店铺雇了一名员工,然后带着儿子来帮忙。

    “我不会停下来。”刘艳说,她是从这个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她深知农村孩子走出去不容易,“他们没有父母陪伴,我能帮他们留住童年的快乐,让他们拼搏的道路走得轻松一点,就觉得值了。”

    站在一旁的丁鹏笑着说,刘老师来了,让他们过得很快乐,“希望刘老师陪我们长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田雪皎 王祥龙 摄影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