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连续六年高增长 成都体育产业进入快车道
  • 连续六年高增长 成都体育产业进入快车道

    时间:2018-09-18 17:48:51  来源:  作者:

    近日,记者从成都市体育局获悉,经过详细的调研和统计之后,《2017年成都市体育产业专项统计调查报告》新鲜出炉。据统计核算,2017年成都市体育产业共实现收入558.08亿元,较2016年增长23.65%,实现增加值189.83亿元,增长17.22%。2012年―2017年,成都市体育产业连续6年保持高增长率,从2012年的160.3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58.08亿元,上升了397.92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3%。受益于广大市民群众对体育健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各类市场主体对体育产业的持续大力投入,众多大型知名国际赛事的积极带动,体育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应用同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2017年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进步明显,继续保持平稳快速、提质高质的良好发展态势,整体创新发展活力更加强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创新改革、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为显著。

    城市整体规划建设 体育产业创新升级

    2025年成都目标1000亿元

    2016年5月,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为我国体育产业“十三五”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规划了蓝图。《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标;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建设健康中国的任务要求,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2018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国家体育产业数据公告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9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11.1%;产业增加值6474.8亿元,增长17.8%,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达0.9%。其中,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总产出和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竞赛表演业总产出增长24.52%,体育产业机构数量年增长率达21.7%,体育消费规模接近万亿元。

    成都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近年来,成都将体育作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体系之中,为成都体育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成都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到“十三五”末,初步将成都建成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体育赛事众多、体育文化品牌凸显、体育人才汇聚、体育市场活跃、体育法治健全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体育城市。成都市第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高标准建设“三城三都”,其中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三城三都”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2017年,成都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不断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编制并出台了《成都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成都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规划文件和政策文件,大力推进全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功推动成都体育产业迈上发展新台阶。

    受益于广大市民群众对体育健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各类市场主体对体育产业的持续大力投入,众多大型知名国际赛事的积极带动,体育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应用同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2017年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进步明显,继续保持平稳快速、提质高质的良好发展态势,整体创新发展活力更加强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创新改革、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为显著。为充分反映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和发展成果,为成都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统计支撑和决策依据。2016年,成都市体育局参照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产业专项调查方案》和工作经验,启动了成都市体育产业专项统计调查工作,全新设计、编制了《成都市体育产业专项调查方案》并得到市统计局审批认可。数据显示,继2014年突破200亿元、2015年突破300亿元、2016年突破400亿元之后,2017年成都市体育产业再次站上新的更高发展起点,产业总收入首次超过500亿元,达558.08亿元,同比增长23.65%,为保障2025年成都体育产业顺利实现达到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产业升级推动就业 从业人数再上台阶

    2017年服务人员超12万人

    随着体育产业整体规模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尤其是体育市场化发展的加速推进以及各类体育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带动作用,也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在惠及民生、扩大就业等方面贡献日益突出,各类体育组织、市场主体和运营实体吸纳的社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全产业吸纳的社会就业人数超过12万人。

    据统计,目前成都市完全归属于体育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以体育业务作为主营的法人单位1236家,较2016年末增加217家,增长21.3%;其中完全归属于体育行业的法人单位528家,较2016年末增加47家,增长9.8%;以体育及相关业务作为主营的法人单位708家,较2016年末增加170家,增长31.6%。成都市体育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对全市国民经济的带动贡献作用进一步增强,占全市整体经济的比重继续提升,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增强成都西部经济中心功能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也充分展现出体育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新生力量,蕴含着强大的创新发展活力和巨大增长潜力。2017年,成都市体育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89.83亿元,同比增长17.22%,增速分别较全市GDP整体名义增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名义增速高出3.09个百分点、2.8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37%,分别较2012年和2016年提升0.79、0.04个百分点;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57%,分别较2012年和2016年提升1.38、0.06个百分点。

    2017年,成都市体育产业为拉动成都相关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高品质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方面体育本身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市民参与休闲健身提供了各类品质生活服务。数据显示,成都市民直接用于体育培训、场地租赁等方面的体育消费已超过11亿元;另一方面,体育产业对成都餐饮、休闲、住宿等相关生活性服务业产生了较大的带动作用,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市民参与运动健身活动、休闲健身活动、体育赛事活动以及体育节庆活动中,产生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性消费超过80亿元,达88.8亿元,成为拉动城市消费增长、扩大消费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

    2017年,成都开展数百项各级全民健身活动和大型赛事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广泛积极参与,对以体育服装、体育用品、体育食品饮料等领域为主的体育商贸零售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拉动贡献。调查显示,2017年日常运动健身活动、休闲健身活动、体育赛事活动以及体育节庆活动等体育活动带动体育器材、运动服装鞋帽、运动饮料等体育用品零售消费112.66亿元,占2017年成都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2.0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6%。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服务比重再度升级

    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成效显著

    2017年,成都体育产业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产业核心层保持快速发展,外围层产业实现加速发展,成为推动成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体育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合计实现收入354.01亿元,占体育产业收入比重达63.43%;两者合计增加值146.8亿元,占比超过75%,达77.33%。此外,体育产业相关层的总收入、增加值分别为204.07 亿元、43.03 亿元,占比分别为36.57%、22.67%。

    按传统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分,成都体育产业同全国体育产业以体育制造业为主的结构明显不同,发展结构更多以体育服务业为主体、体育制造业和建筑业为补充。这充分显示出,相比全国体育产业,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更高、发展结构更优。2017年,成都体育服务业收入和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总体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体育服务业实现收入354.01亿元,占比63.43%;实现增加值146.80亿元,占比77.33%。

    2017年,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成绩显著。市体育局高度重视世界体育赛事名城建设和赛事体系打造,为进一步加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专门制定了《成都创建国际体育赛事名城专题研究与目标规划行动计划》,并拟制了《成都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成功举办国际网联青少年巡回赛、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公开赛、国际篮联三对三青年世界杯赛、ATP125成都国际网球挑战赛、“一带一路”国际业余乒乓球公开赛、世界体育舞蹈节、成都国际马拉松赛、国际自行车联盟都市自行车赛、ATP250成都网球公开赛等19项国际赛事。“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常年举办赛事进一步培育壮大,成功开发并创办了成都国际马拉松赛等全新大型国际赛事活动。

    其中,成都国际马拉松赛首次举办即吸引到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跑友参与比赛,赢得国内外数百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极大提升了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形象和美誉度。成都凭借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的优异表现,成为全球唯一被授予“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最佳赛区”奖项的城市。

    国际赛事活动不仅成功吸引广大国内外高水平参赛队伍和观众踊跃参与,促进了成都相关体育项目的普及开展和竞技水平提升,更进一步广泛营销了成都体育产业在国际体育界的良好形象,为不断引进培育更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活动,打造高品质赛事活动,发展国际赛事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1][2]下一页 尾页

      加快产业深度融合 体旅体会交相辉映

    体育产业进一步走向实体化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升级,户外休闲健身运动、群众性体育活动正在成为人们的自发性需求和消费新热点。旅游正从传统的观赏性旅游向体验型旅游发展,体育旅游作为复合型消费形态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成都体育产业同旅游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成都拥有丰富的发展山地运动、户外运动等体育运动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体育产业同旅游业的关联性正变得越来越强,资源相互利用效率越来越高,成都运动休闲健身旅游已成为成都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极大推动了体育同旅游的融合互动发展。以重点产业融合项目为依托,积极推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都市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促进了体旅融合创新发展。

    根据市旅游局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涉及户外、漂流、休闲健身、登山等运动的旅游景区实现收入30.63亿元;体育单位抽样调查测算显示,由体育赛事和运动带动的住宿和旅行社收入超过3.17亿元;两者合计收入超过33.8亿元,占全市体育产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

    体育产业同会展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成都体育会展活动举办频次正变得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据市博览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共举办四川(成都)中外名鸽展示会、第二届中国西部体育产业国际博览会、中国(成都)健美健身大会等十余项会展节庆活动,展览面积7.5万平方米,占全市展览总面积比重2.1%,带动成都会展业增收超过1.04亿元。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体育机构和社区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都体育产业同楼宇经济加速融合发展,体育休闲健身业态进商务商业楼宇的趋势更加显著,体育消费业态成为消化商业物业的重要力量,充分展现了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对城市消费和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带动作用。首先,运动健身项目物业使用面积均较大,规模较大的可达到4000-5000平方米,规模较小的接近1000平方米。第二,运动健身项目有助于有效聚集中高端消费者、提高商业项目人气,带动购物、餐饮和休闲娱乐等关联消费,对商业成功运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大型商业均位于人口和商务聚集区,其运营的运动健身项目不仅有效增加了我市运动健身场所供给,而且极大方便了市民就近健身锻炼。2017年,成都新开业的武侯吾悦广场、银泰中心in99、武侯万达广场、成都华宇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均开有2―3家健身场馆、溜冰场、电竞电玩等体育设施,这为广大成都市民就近健身消费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壮大了成都体育产业实体队伍。

      信息服务快速发展 市场主体更具创新

    为未来发展储备增长动力

    2017年,成都体育信息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应用于体育产业各个领域、多种业态和许多消费场景,“体育+互联网”向更广领域、更深层级、更多应用渗透推进,为成都体育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大科技动力和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调查显示,随着“体育+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实施,成都体育产业尤其是广大体育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需求大幅增加,对互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等信息技术服务产生了较大的带动作用,带动信息采集、传输等相关信息服务产业超过1.58亿元。

    得益于成都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丰富的人力资源聚集和庞大消费市场,成都游戏产业、电子竞技尤其是手机游戏产业一直以来走在全国发展前列,成为成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亮点之一。目前,成都已聚集游戏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400家,各类游戏开发团队一度超过1000个,年营收超过100万元的企业76家,覆盖游戏研发、游戏发行、分发渠道、研发和运营支撑等方面,其中70.4%为研发性企业,游戏研发企业占企业总量比重位居全国第一。成功培育了尼毕鲁科技、炎龙科技、风际网络、迅游科技、数字天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游戏企业,诞生了国内首个流水超40亿元的手游《王者荣耀》。根据成都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规模以上游戏企业总营收超过260亿元,同比增长99.6%,增幅国内领先。

    随着成都市民健身意识、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健身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尤其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的相继出台落地,成都体育产业越来越展现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所具备的强劲创新发展活力,吸引到更多的社会资本、创业团队和相关企业进入,企业办体育、市场化运作日益成为成都体育产业的一大亮点和发展趋势。

    在健身、游泳、舞蹈、瑜伽等体育项目领域,成都培训机构、健身场馆、赛事节会活动服务机构等市场化体育组织蓬勃发展,既为市民就近参与体育培训和体育健身提供了便利,也为成都体育产业创新升级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活力。调查显示,2017年末,成都拥有各类市场化体育运营机构和经营网点超过6500个,培训类收入超过9.27亿元,实现增加值超过6.91亿元。

    2017年,成都吸引到众多重大新体育综合性产业项目落地,为成都体育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强劲增长动力,也为未来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2017年6月,国内知名体育上市公司莱茵体育与彭州市签署协议,双方基于彭州葛仙山运动休闲小镇项目展开深度合作,其中莱茵体育或莱茵体育联合体及其他社会资本方规划投资总额达40亿元人民币,充分体现了成都体育产业对国内产业资本和品牌企业的强大吸引力。此外,金堂官仓镇海泉湾运动休闲度假小镇、都江堰安缇缦度假区、彭州莱运国际台球中心、华熙LIVE M空间等一批新型体育重点综合项目有序推进。

    本版稿件由记者 胡锐凯 肖竹 采写

    首页 上一页[1][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