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达州: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凝聚发展合力
  • 达州: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凝聚发展合力

    时间:2018-01-17 16:18:01  来源:  作者:

      徐行

      1月10日下午,冬日暖阳映照着达州市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一幢幢新居。聚居点中心的小广场上聚集了上百名群众,他们正是这场大竹县“百场文化下乡”的主角。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把党的政策融入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中,群众演、演群众,群众看、乐群众,这样的“百场文化下乡”活动,在达州已经开展了十年。

      作为川渝陕结合部的革命老区,达州市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达州创新基层宣传方式,打通舆论引导“最后一公里”和移动新媒体“最后四十厘米”;通过助力文化事业发展、开展“3+ 1+X”工程,凝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理论学习创新“多点开花”

      近日,在通川区江陵镇千宁村,理论宣讲员张仕强一边弹奏电子琴,一边把脱贫攻坚政策唱出来,“产业资金不用愁,金融扶贫一万五万借到手;看病住院不用愁,医疗救助一卡在手病魔丢。”围坐在他身旁的张翅、何志敏等十几位村民听得津津有味,“这种形式的宣讲确实巴适!”

      这是达州市近年来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一个缩影。像张仕强这样的宣讲人,达州共有5965名。为了硬化理论宣讲,达州市创新“团队员”宣讲模式,“团”指在市、县两级组建宣讲团。“队”指在每个乡镇组建1支群众宣讲小分队。“员”指在每个村(社区)选拔1―2名基层理论宣讲员。在通川区,他们叫作“小喇叭宣讲员”;在万源市,他们是一群“挎包宣讲员”;在大竹县,他们又是活跃的一批“竹之声宣讲员”。“团队员”宣讲模式,打通了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基层的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建立。岁末年初,达州市各单位党委中心组正忙着进行中心组学习的“述评考”。何为“述评考”,内容又是啥?据达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硬化中心组理论学习,达州市专门制定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旁听、督导、通报、检查“四项制度”,分类制定《测评细则》和述学、评学、考学“三个办法”,每年对市委中心组开展集中述学、相互评学、闭卷考学工作,将理论学习纳入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变学习“软任务”为“硬约束”。

      赵家镇党委副书记李青林说,现在述、评、考融合在一起,学习效果更好。“大家有了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发展思维,用学习收获、学习认识来增强执行意识,提升落实效果,更多了一份责任。”

      宣传事业“拔节生长”

      2017年9月21日,全国各大媒体的目光投向达州――新华社“现场云”全国工作会议在达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张爱萍故居、红军文化陈列馆、宣汉县洋烈新村,开展了打通新闻舆论引导最后40厘米――“现场云”聚焦达州实战演练。

      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生活方式,庞大的人口流动及农村空心化问题,如何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真正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身处秦巴山区腹地的达州曾一度面临缺平台、缺人才、缺技术的难题。

      达州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介绍,为了在新兴舆论场快速搭建新闻舆论主阵地,达州市积极探索与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合作,在新闻传播、新媒体技术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达州市与新华社探索开展新闻舆论主阵地建设,组建“现场云直播实验室”,达州日报、达州电视台、达州晚报、“凤凰山下”论坛等通过新华社“云平台”实现了文图视频全媒体报道和“单兵”低成本直播。开展现场直播活动230余场,被新华社APP推送155场,单场直播最高访问量达18万人(次)。达州市委宣传部获得“新华社现场云优秀组织工作特等奖”。

      与此同时,达州市建立起常态化向中央级媒体推送新闻机制。

      借力的同时,达州也积极打造本土网络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开展网络凝聚力量工作。充分发挥达州市官方微政务账号“达州发布”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全市微政务发展,开通政务微博268个,政务微信331个,达州发布等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被省网信办表彰为“优秀政务新媒体账号”。在线下,达州市着力搭建实体化“网友会客厅”,开展知名网友达州行、网眼看达州、脱贫攻坚网友交流会、环境整治网友看等活动,以网民引导群众,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开江县建设、运营“心通桥网络理政”平台,推进重点舆论阵地建设,使其成为聚集民意、回应关切、可管、可控的重要平台及手段。

      达州市民金彪说,他对达州第一大论坛“凤凰山下”非常喜爱,他个人就是资深用户。“凤凰山下”是达州大型网络问政综合平台,老百姓反映问题,党委、政府积极回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媒介融合深度开展,达州市委宣传部又将“凤凰山下”论坛、达州网、达州发布等进行整合,组建“凤凰山下”传媒,充分激发论坛活力。利用新华社“现场云”新媒体开放平台,建立起直播策划、采编、审核、发布、推送机制,直播达州重要会议、经济和文化活动165余场,网民参与互动3200多万人次。

      文化服务“反弹琵琶”

      1月8日,达州市通川区“北山诗歌陈列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当天,四川省诗词协会、达州市诗词协会负责人向北山镇授予“诗词创作基地”牌。

      走进通川区“诗歌之乡”北山镇,沐浴的是诗歌韵律,感受的是诗歌滋养。著名诗人梁上泉创作的《小白杨》家喻户晓,还有众多的北山乡籍诗人异军突起,诗歌及音乐作品不断诞生,形成了达州甚至全省独特的诗歌文化现象――北山诗人群。

      一个大巴山腹地的小镇,诗歌文化何以源远流长?还要从达州的文化氛围和公共文化服务说起。

      沏一壶香茶,捧一本好书――丢掉手机,沉浸在纸质书的墨香之中,写一首诗词,酝酿一篇散文,是不少达州人钟爱的一种周末休闲方式,也是一种自我教育。据达州市图书馆统计,达州新图书馆从2016年4月开馆至2018年元旦,已接待57万人次入馆阅读,单日最高接待读者数超过30000人,平均每日接待读者2000人。

      除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达州还建成了巴山大剧院、田园大舞台、巴山书画院(达州美术馆),正在推进巴山文学院(达州文学馆)、达州文艺之家、515艺术创窟等阵地建设。如今,达州13个文艺门类基本都有了自己的阵地,文化设施逐步向一线城市看齐,被誉为“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反弹琵琶’的典型”。

      为鼓励文艺创作,达州专门出台《文艺精品项目资助暂行办法》等繁荣文艺的“1+3”系列文件,每年还拿出500余万元,扶持鼓励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和文艺人才培养。设立巴渠文艺奖,激励对达州文化文艺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启动实施“双师双下”项目,鼓励文艺大师培养一批本土文艺领军人物,鼓励文艺名师带学生、带徒弟;鼓励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体验生活”和“下基层普及文艺知识”。

      通过奖扶并重的引导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以文艺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三重叠加效应。

      核心价值观“沁人心脾”

      2016年9月,宣汉县在全县启动“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2017年春节期间,该县又在近30万实有住户家庭中,评选“道德建设模范户”近6万户、乡镇“道德建设达标户”近21万户,并采取悬挂特制灯笼予以表扬。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宣汉县明月乡大渔池村产业发展,让村民们更加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大渔池村村民牟家海说:“现在村里酗酒玩牌的人少了,跳坝坝舞、休闲散步的人多了,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近年来,达州市委宣传部策划开展了核心价值观“3+1+X”工程和多样化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这个3,就是以家庭为根本、以学校为核心、以社会为关键;1就是以自我教育为先导;X就是以单位和岗位为基础。方式上,改变以往以说服教育为主、大水漫灌的宣传方式,转变为文艺浸润式、故事感染式、参与调动式,通过群众参与、沟通疏导、民主讨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达川区幅员面积广、人口多,针对现在农村存在的问题,该区在全域开展“五崇尚五反对”――崇尚孝老爱亲,反对弃老抛残;崇尚团结和睦,反对拉帮结派;崇尚勤俭自力,反对等靠要懒;崇尚整洁优美,反对脏乱无序;崇尚讲法明理,反对胡搅蛮缠。

      达州在全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努力让文明新风吹遍巴渠大地。达川区赵家镇、通川区北外镇张金村、开江县靖安乡伏龙寺村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镇;渠县国家税务局、中国农业银行达州分行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通川区一小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校园,达州中学被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先进工作单位;宣汉符纯珍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开江杨宜洪、万源刘兴碧等8人被评为“中国好人”。

      原标题:达州: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凝聚发展合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