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 成都发力全力支持新经济发展 市新经济委全面解读
  • 成都发力全力支持新经济发展 市新经济委全面解读

    时间:2017-12-14 16:03:35  来源:  作者: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势头正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经济”带动下的新产业正在成都蓬勃发展,其活力与能量超出想象。而这种“新经济”的生长壮大离不开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11月30日,我市正式印发《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市新经济委主任张新宇在发布会上对该《意见》进行了全面解读。

      该《意见》主要有“总体要求、发展重点、创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和社会氛围、营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的生长环境、构建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要素生态和供给体系、保障措施”六个部分共27条,不仅包含我市新经济发展的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空间格局,也包含支持新经济发展的18条具体政策措施。张新宇认为,“该《意见》是我市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新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制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新经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关键词1 成都目标

      建成最适宜

      新经济发育成长的城市

      当前,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抢抓的热点,更是关注的焦点,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张新宇表示,“在综合研判国内外新经济发展大势,立足成都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意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确立了我市新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张新宇认为,“这个定性目标明确了我市新经济的发展定位。”他表示,这是成都对新经济的整体谋划,在全国都独具特色、体现了成都的雄心和抱负。

      定量目标则明确了我市新经济发展的具体指标。到2022年,新经济成为成都经济增长新动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新经济企业发展到10万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

      此外,《意见》还围绕创新创业创投良性互动,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在创新方面,创新服务机构数发展到400家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1%;在创业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年均增长20%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8万人;在创投方面,新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100只以上,私募股权投资实缴规模超过2100亿元。

      关键词2 成都释义

      六大形态

      七大应用场景 “7+N”空间版图

      北京以创业为核心引领全球产业变革,上海形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深圳构建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而新经济的成都特色是什么?《意见》提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和共享经济“六大形态”,并细分各形态的代表性产业。具体来说,发展数字经济,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软件、信息技术硬件领域。发展智能经济,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卫星及应用服务领域。发展绿色经济,聚焦绿色能源生成转化、绿色产业、绿色生活领域。发展创意经济,聚焦创意产业、创意设计、创意体验领域。发展流量经济,聚焦新金融服务、生产流通、经贸合作、网络社交领域。发展共享经济,聚焦生产服务模式创新,流通服务模式创新、消费服务模式创新等领域。张新宇表示,“六大形态”是全国首创,也是现阶段我市对新经济发展的“成都释义”。

      脱离应用场景,任何技术和优势都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意见》以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提出实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双创”平台提能增效工程、人力资本协同示范工程、消费提档升级工程、绿色低碳建设示范工程、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工程,构建与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高度契合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张新宇表示,“在全国城市中,培育新经济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是成都的首创。”

      新经济发展“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必须要有相应的空间载体来承载。《意见》提出建设“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娱乐、新文创、大健康、新金融”七大产业核心区;各区(市)县结合自身产业禀赋、区位优势,依托66个产业园区,围绕新经济六大形态各领域和细分产业,确定本地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张新宇表示,“这是在空间地理上整体谋划我市新经济发展‘7+N’空间版图。”

      关键词3 成都服务

      为新经济企业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传统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合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意见》提出要优化政府服务方式,实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明确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降低企业成本,创新纳税服务。为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将建立动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量身定做、逐步完善新经济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张新宇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营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的根本。

      新经济时代数据不仅是资源,还是新的生产要素。《意见》提出整合、赋能政府和社会公共数据资源,建设全市统一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平台,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平台。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针对新经济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意见》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加快新经济企业引进,建立新经济企业俱乐部等政策措施,厚植新经济企业生根发芽的土壤。

      “新经济企业成长轨迹有别于传统企业,呈现出非线性、爆发式增长的特征。”张新宇表示,为新经济企业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依据新经济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分类施策、梯度培育。《意见》提出要建立新经济企业库,鼓励企业做精做优做强,选取其中成长性好、发展迅速的瞪羚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催生出潜在独角兽企业,再通过“一企一策”,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爆点,培育独角兽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他认为,“这是把握新经济企业成长规律,从企业生长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给予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新经济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企业、政府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抱团发展。因此,《意见》提出要建立新经济企业俱乐部,构建开放式的政企、企企常态化交流平台。

      关键词4 成都生态

      为新经济发展

      构建良好的要素供给体系

      张新宇表示,《意见》从创新、创业、创投3个方面,重点解决技术、人才、资本三个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意见》提出要争取国家重大平台布局、探索面向不同主体多元化的成果转化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大市场等政策措施。明确对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创新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支持,对进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针对知识产权转化率低的问题,从企业端入手,《意见》鼓励将高校院所未确权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品并实现市场销售,企业可获得不低于30%的知识产权。《意见》还提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中心,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工作。

      人才是支撑新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要素。在拓宽新经济人才引进渠道方面,《意见》提出要借助在外川籍人才的家乡情结,推进“蜀才归蓉”;借助校友会、行业协会等“朋友圈”,吸引顶尖人才“蓉漂”;通过奖励政策调动猎头公司积极性,为我市新经济挖掘输送急需人才。在开展新经济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意见》明确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设置新经济领域相关专业;鼓励新经济企业与在蓉高校联合办学。在强化新经济人才服务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新经济人才库,在多方面提供分类分级优先服务保障;搭建校政企人才合作平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是新经济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为汇聚新经济创投资源,《意见》明确对新设立或迁入的境内外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总部给予最高4000万元的补助;通过奖励,吸引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落地;建立新经济项目储备库,创新项目接口机制。为加强本土资本市场,提高政府引导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作用,《意见》明确政府分别设立2亿元的新经济天使基金和100亿元的新经济发展基金,采取直投、引投和跟投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过程的融资服务。为提高新经济企业的融资能力,《意见》提出创新新经济企业评价方式;通过补贴引导评级机构开展新经济企业信用评级;整合担保资源、鼓励保险产品创新,改善新经济企业外部信用支撑。为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意见》提出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用于校地合作和成果转化。

    [1][2]下一页 尾页

      《意见》出台背后故事揭秘

      四十易其稿

      多次向社会征求意见

      直击痛点

      为新经济企业发展提供土壤

      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需要建设适宜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这势必需要解放思想,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需要改革与创新。为了让《意见》更适应新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让政策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昨日,记者采访了相关台前幕后的当事人,了解到该《意见》多次向社会征求意见,在正式出台前曾40易其稿,其幕后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都作为最适宜新经济成长城市的诸多突破和创新。

      培育发展土壤: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

      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多次参与了此次《意见》的起草修改工作。在他看来,新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培育独角兽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优惠,更需要发展的土壤和机会。此次出台的《意见》我们也努力让政策不仅仅是‘给优惠’,更多的还在于‘给机会’。”

      记者注意到,《意见》中特别提出:选取发展速度快、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瞪羚企业”,通过提供稀缺资源、纳入采购目录、给予跟进投资、优先纳入特许经营招标范畴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类似这样‘给机会’的政策不止一条。”周涛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对本地要培养的重点企业,也就是准独角兽企业,在经过了审慎的技术评估之后,政府要敢于先行先试。同时,在引进像华为、联想这样的龙头企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引导他们和本地新经济企业合作。利益的收获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合作让我们本地的新经济企业了解这些龙头企业的管理方式、质控方式等。”

      “资本是新经济企业发展的血液,此次出台的《意见》旨在建立一个针对新经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周涛分析道,“很多新经济企业都是轻资产、无抵押,发展初期想要获得融资较为困难。为此,《意见》特别针对新经济企业进行债券的授信;如何引进一线的债权人、投资机构,针对新经济企业建立市场化的投资基金等方面做出了引导。”

      四十易其稿:

      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

      “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养人才的支撑。我建议可以用共享经济的模式打造一个‘前培后猎’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一次座谈会上成都麦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凌华建议道,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手段可以打破地域与环境的限制,让学生享受到更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培训。

      在过去的3个月,像张凌华这样参与意见征集的新经济企业家还有很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新经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在正式出台前曾40易其稿。“我参与了多次意见征集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有新经济委组织的、有发改委组织的、有商务委组织的……不难看出全市各个部门都已投入其中。”张凌华回忆道,“这种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的思路转变,也改变了以往政策制定的惯性思维,制定出的政策也是更适宜新经济发展的。”

      本月初,ETCP集团董事长谭龙在一场论坛上介绍了自己到成都谈合作的经历。在成都的两天时间里,从分管副市长到各个相关市级部门的官员,谭龙全都见了一遍,并且达成了合资做基金的事项,政府的高效令他深感振奋。

      他特别提到,在成都看到一个在别的城市看不到的部门――新经济委。“我跟他们谈,谈得很好,哪些事情谁来做,很快就安排下去,和京东、科大讯飞合作的内容,能想到的全部放进去。”谭龙说,城市的崛起,是企业崛起的绝好机会。

      首席观察

      霍伟东 本报首席观察员、北京吉利学院校长

      《意见》将使成都 变成投资人的乐土

      “《意见》在资本方面给予了新经济企业诸多支持,这表明成都市大力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决心。相信通过《意见》的实施,成都将会变成投资人的乐土。”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本报首席观察员、北京吉利学院校长霍伟东这样表示。

      对新设立或迁入的境内外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总部给予最高4000万元的落户、办公用房(含租赁)和项目补助……“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成都对创投资源给予了大力支持。建立新经济项目开发储备库,则是从政府层面入手,让创投机构更好地找到项目。”

      设立2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天使基金,成立天使项目独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凡经评审通过的项目,不以项目损益考核基金业绩――这是非常宽容的做法。“因为新经济项目培育存在比较高的风险,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天使基金管理人比较积极、大胆地进行投资,避免通过短期业绩考核牺牲掉长远利益。同时让创投机构更加清晰地看到政府对新经济企业的扶持,有利于树立创投机构的信心。”

      他还告诉记者,《意见》指出要为新经济企业融资增信,同时为新经济企业融资提供相应担保,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营造良好的投融资氛围。而对于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霍伟东表示,“高校、科研院所是产生新技术很好的平台,成都为此提供专项基金并对项目进行孵化,既是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同时也为基金管理人、创投机构创造了好的条件。”

      “综合来看,《意见》将对成都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起到非常好的导向和指引作用。政府让利和服务将为企业主体和投资者建立信心,营造良好的新经济成长氛围。相信通过《意见》的实施,成都将会变成投资人的乐土。”霍伟东如是说。

      本报记者 程怡欣 刘金陈 李艳玲

    首页 上一页[1][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