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照顾师母20余年早已成了习惯
  • 照顾师母20余年早已成了习惯

    时间:2019-01-12 17:27:48  来源:鲁网  作者:

    鲁网1月12日讯 “大姨,家里的面条快吃完了吧,我明天过来的时候再买点来。”白泽喜管师母叫大姨,自从周老师去世后,这二十多年来他便一直照顾着师母,早已当成了一种习惯。

    师母今年74岁,照顾这位老人是白泽喜坚持了20多年的一个承诺

    白泽喜照顾住院的师母

    毕业后,白泽喜和周老师通过书信来往

    从上高中开始,周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对白泽喜提供过不少帮助,白泽喜一直将恩情记在心里。1998年老师去世时,白泽喜答应帮他好好照顾师母和年纪小的师妹,如今这一句承诺便成了一辈子的义务。

    “从小父母教育他要知恩图报”

    白泽喜是青岛即墨温泉人,今年52岁,是青岛星光民族艺术团团长。从小他便喜欢音乐,但家中是标准的农村家庭,父母靠务农为生,家里有两个当兵的哥哥,还有一个妹妹,家里只能勉强靠种地维持生计。虽然家里条件不好,父母也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从小父母便教育他做人要知恩图报。

    平日里白泽喜喜欢唱歌,但是这也仅仅只能当做一种爱好而已,他说,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没有专门的音乐学校,也没有人教,自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16岁那年,白泽喜在一所普通高中上高一,班上有一位教美术的老师会弹钢琴,这位老师看到白泽喜和另一位学生唱歌不错,于是给他们推荐了当地二中一个音乐班,说可以去听听里面的老师讲课,说不定以后还能考个音乐学院呢。二中是当时的重点高中,白泽喜没有想到自己有机会去那里听老师讲课。

    过了几天,白泽喜和那位同学去了音乐班,课上老师教了几首歌,他都学会了。而讲课的老师正是影响他一辈子的周老师,那节课上他第一次接触到乐理知识,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的音乐之门打开了。

    “老师有恩于我”

    “他中等身高,瘦瘦的,戴着眼镜,很有风度和气质,很正气。”白泽喜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老师时的印象。那次音乐课上,他在老师面前唱了《曙光在前头》和《胜利在向你招手》两首歌,白泽喜说,那个时候学习音乐的人不多,当时周老师觉得他和那位同学的条件都不错,是学习音乐的料,加之当时学习音乐的男生少,于是便让他俩留在二中上学,跟着他学音乐。白泽喜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担心没钱交学费和住宿费,但是周老师告诉他这些不用担心。就这样,白泽喜来到了重点高中,没交任何费用。

    自那之后,上午上完专业课程,下午便跟着周老师学习音乐知识。“老师不仅会乐理知识,会作词作曲,还会钢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连文学知识都懂得很多。”在白泽喜的心中,周老师很有才,是他的“伯乐”。

    白泽喜清楚地记得那年暑假,学习音乐的学生都留校,一个班有六七十个人,一共有好几个班,周老师就带着他们在一个大礼堂里练习。礼堂里搭了一个舞台,老师就睡在舞台下面的一个小屋子里,学生们睡礼堂里的大通铺。“中午只有一个馒头,配一个白菜做的大锅菜,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根本吃不饱。”白泽喜说,很多学生是当地的,晚上还能回家吃饭,可是他却没办法回去。后来,每次吃饭的时候,周老师便从自己家里做两个菜给白泽喜偷偷送过去,虽然也是青菜,但是白泽喜吃得特别香。他知道老师家里条件也不好,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的工资。

    “老师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她们”

    1986年,白泽喜报考了山东艺术学院,考试时周老师陪着他来到济南。当天晚上两人在一家旅馆住下,晚上工作人员来房间检查,看到白泽喜躲在厕所,问是怎么回事,周老师跟服务人员说“这是我儿”,听到这话,白泽喜眼泪流了出来,看着眼前这个老师,他在心里暗暗说以后一定要好好回报老师。白泽喜说当时查的很严,旅馆里面规定一张床只能睡一个人,如果不是老师帮他,他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由于家里压力太大,1987年高中毕业后,白泽喜放弃了考大学,去到大连一家工厂打工。当年,老师也被调到另外一所学校教学。期间,他一直跟老师书信来往,询问老师近况,说说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打算,遇到难题也会向老师求助。两年后,周老师在信中告诉他,即墨有一个歌舞团成立,建议他去试试。后来,白泽喜在这个歌舞团干了3年。平时没事白泽喜就跑到学校找周老师,吃饭聊天干活,关系很好。

    1997年周老师病重,白泽喜在老师身边忙前忙后,也帮着打点,一有空闲便为老师和师母送饭。“我们就像一家人,不用多说什么。”第二年周老师去世,白泽喜主动承担起照顾师母和年仅12岁师妹的责任。当时,小师妹每周都要去青岛市区学小提琴,因为来回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师母放心不下,于是白泽喜便接送师妹去学琴。后来,师妹考上山艺,白泽喜送她去学校报到。“看到师妹成了首席小提琴师,老师会很开心。”

    “照顾师母已成一种习惯”

    师母今年74岁,年轻时是一家工厂的工人,女儿嫁到外地后独自一人在家。平日家里有了好吃的,白泽喜不忘给师母送去一份,出差时也会给师母带东西回来。冬天到了,他会提前帮师母买好烤火煤,平日里基本天天去师母家里,做饭、洗碗、搞卫生,看看家里需要添置什么,“每天都去,师母家里缺什么我都知道。”白泽喜说。

    2013年,师母住的房子因旧村改造要拆迁,白泽喜将师母接到家中,一住就是五年。师母年纪大了,如果另找个地方住,肯定不容易,住在一起还方便照顾。“其实真的要感谢我的父母,母亲经常说,周老师对我有恩,咱一辈子都不能忘。”

    去年9月的一天,正要带母亲去医院治病的白泽喜,突然接到师母的电话,说想要一辆轮椅。他虽不知师母为何要轮椅,但还是立即借来一辆。随后他带着母亲一起去到师母家里,发现师母两天前不小心摔倒,导致腿部疼痛不适,不能走路。在他和母亲的劝说下师母才答应去医院。由于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经常有人感叹白泽喜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会不会很累,但是白泽喜却说,“不会觉得累,早就是亲人了,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据山东商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