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93秒丨抢救多脏器衰竭女孩,这群医护这样集结打赢“生死战”
  • 93秒丨抢救多脏器衰竭女孩,这群医护这样集结打赢“生死战”

    时间:2018-05-19 15:13:28  来源:齐鲁网  作者:戴威 林溪

    齐鲁网青岛5月18日讯 5月8号,威海乳山的一名3岁女童从一辆电动三轮车掉落,随后被挤在电动三轮车和墙壁中间,造成肝脏、脾脏破裂,大量出血。当地医院在进行了输血输液等紧急处理以后,建议孩子转院,最后决定将孩子转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是,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一场争分夺秒的急救开始了。

    微信群直播 抢救多脏器复合伤的3岁女童

    5月8号下午4点左右,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接到一通来自威海乳山市的求救电话,董院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创建了急救微信群,医院的50多名科室主任、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在3个多小时的转运过程中,各科室医护人员迅速入群。女孩父亲也第一时间进入了微信群,并在途中及时告知影像学检查结果,方便医护人员了解详细病史。女童父亲告诉记者:“在路上,院长就让我介绍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包括生命体征,以及一些相关检查,都发到微信群里。”

    当天,小儿外科的姜帅正在值班,她作为接诊医生,和医务处的孔主任一起,第一时间为女童办好了入院手续。同时,小儿外科、放射科、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等50多名医护工作者通力协作,共同为这场手术准备着。麻醉科主任董河说:“我们麻醉科接到通知以后,第一步,先把我们的麻醉机、动脉监护系统、中心静脉穿刺,包括B超,我们都准备好。”市南院区手术室护士长栾瑞红回忆说:“我们手术室接到急诊电话之后,第一时间成立了手术小组,从手术的器械、辅料、仪器设备和手术间的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从创建微信群,到分析病情再到准备手术,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一切就绪,只等患者到来。下午6点16分,运送患儿的救护车进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大门,6点22分,患儿被直接推进放射科进行术前检查,6点47分,患儿就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女孩终于转危为安。对于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和后面参与抢救的50多名医护人员来说,这场急救,赢在了时间上。

    及时有效沟通与时间赛跑 他们节省了二三十分钟

    在危急情况下,一分一秒都与孩子的生命息息相关。患儿抵达医院之前,部分医护人员正要准备下班,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微信群将大家集合在一起呢?

    小儿外科医师姜帅告诉记者:“因为我们医生就是这样一个工作,我们的手机是24小时畅通的。对病人情况要及时关注的,不是说下了班这个病人就不是你负责了。”随时关注病人病情,及时查看病患信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时刻谨记这条纪律,才得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加入微信群,各个科室之间才能高效地进行沟通,为这场急救争取时间。

    通过启动应急预案、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创建微信群,大大缩短了抢救流程,节省了时间。麻醉科主任董河告诉记者:“如果是这种方式的话,比平时能减少20到30分钟时间。以往的话比如取血,我们还得到血库去取血,可能耽误比较多,现在我们血库迁移系统直接带到我们手术室,直接拿出来就输血。 ”

    除了术前准备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以外,高科技医疗手段的运用也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女童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各项指标也正在逐渐恢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说:“当时这个事儿结束了以后,我就想中国的企业,中国的计算机,信息化的这些大企业,大家可以对医疗给予更好的支持,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临床上医生护士,也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手段来救治我们的病人。”

    编后: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利用微信群沟通,合力抢救一位患者还属首次,这种模式也非常值得借鉴推广。而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闪电新闻记者 戴威 林溪 青岛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