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乡村交响乐 ——远去的叫卖声、吆喝声
  • 乡村交响乐 ——远去的叫卖声、吆喝声

    时间:2018-03-22 15:42:23  来源:齐鲁网  作者:秦省利

    齐鲁网3月21日讯 (文/秦省利)儿时的乡村,一年四季大街小巷,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伴着鸡鸭狗叫、蝉虫鸟鸣,夹杂着锄镰敲打、机器轰鸣,交汇成一曲悠扬动听的旋律,更是一曲优美的乡村交响乐。

    “拨啷铛,拨啷铛,拨啷,拨啷,拨啷铛”,一听那货郎鼓声,伴随着那一嗓子,“拿头发~换~针啊”,是货郎来了。货郎一手挑了担子,一手摇着货郎鼓,那货郎鼓上有鼓有锣,无论货郎愿不愿意,男孩子们只要碰见了都会抢过货郎鼓胡乱“拨啷铛”两声。耍两下货郎鼓,拿出娘的头发来换个泥哨子,满大街吹个不停。

    染坊匠就很少吆喝,他是拿个拨啷鼓,跟货郎鼓不一样的是拨啷鼓只有鼓没有锣,所以声音只是“拨啷,拨啷,拨啷”,老远一听就知道是染坊匠来了,染坊匠都是背个钱叉子,用来盛布的,布上系个布条,或在布头上写个名字做记号。

    清明以后,赊鸡鸭鹅的陆陆续续就来了,披块白肩布,戴个苇笠,挑着两个大大的圆圆的盛鸡(鸭,鹅)苗的蒲箩,那扁担柔软如弓,大街上,操着一口南方口音,那声清亮而又悠长的“小~鸡(鸭,鹅)~咯,赊~小鸡(鸭,鹅)~咯”,响彻云霄……

    最有旋律的吆喝声莫过于扛着板凳,上面绑了磨石,扯着嗓子,那声委婉悠扬的“磨剪子来~嗨~戗~菜刀~”;还有箍炉子那声“锔盆子锔碗锔大缸啊”,听到这声吆喝,孩子们便围过来唱“锔盆子锔碗锔大缸,一锔锔到那丁各庄,丁各庄,拾牛屎,擀面汤,不吃不吃再摷上”。“没有金刚钻,别揽那瓷器活”,说的就是那箍炉子。

    那掌箩的就会吆喝三字“掌~箩咯~”。掌箩底,拾掇箩帮。

    忘不了那一腔“扎裹~簸箕啊”。一样的手艺,也扎裹着箢子。

    大街上时常还会传来“梆,梆,梆”卖(换)豆腐敲牛角棒子的声音,和着一声“换~(卖)豆腐”;还有“换~火烧,换~油炸果咯”。

    每逢麦收,秋收前,只要不是逢集,铁匠一大早便会来到村里,支起炉子,“咕咚咕哒”拉起风箱,就算没来生意,他们也会在那铁砧子上“叮当”两下,也算是招揽客人,当你听到那“咕咚咕哒”声一阵急起一阵,说明炉火中的锄镢锨火候到了,“趁热打铁”,紧跟着就是“叮当叮当”有节奏的锤子敲打声,从庄前头能传到庄后头,从庄东头能传到庄西头,不用吆喝都知道是铁匠来了。

    听着“砰”的一声巨响,便是来了爆棒槌子花、大米花的了,老远一看,围满了大人小孩,我们这里那时候见不到大米,所以除了从货郎那儿买点尝尝,根本见不到大米花,大人们都是端着半瓢棒槌粒子在那里挨号,小孩们早早便伸出那一双双脏兮兮的小手,望眼欲穿地等着那“砰”的一声巨响后,抢那崩在布袋外面的棒槌子花,跟结婚抢喜糖、果子有一拼。

    最受人们欢迎的应该是过麦的时候,麦地头那声“冰棍~冰棍~”,推个脚踏车子,后座上放个盛冰棍的木箱,木箱上用红漆写着“冰棍”俩字,几分钱一根,馋煞也没钱买。运气好了一夏天还能吃上个一根半根的,那包冰棍的纸剥下来用舌头舔舔才舍得扔,冰棍吃完后那木棍放在嘴里还要再咂半天,直到只剩下木头味了,这才恋恋不舍地从嘴里拿出来。

    男孩子们放了学喜欢玩打耳、打“懒老婆”(陀螺)、垛啪,正在打耳的孩子扯着嗓子吆喝着“叫你闪你不闪,钎着狗眼换猫眼”,这边那玩垛啪的也在那里敞开嗓门吆喝着“东洼哩,西洼哩,都来听我放啪地”,大冬天跑到湾里去不是擦滑,就是在那里使上浑身劲抽打着“懒老婆”,一是比打“懒老婆”的技术,更是比那鞭子“啪~啪~啪~”的响声。

    “当,当,当”,敲过挂在弯脖子柳树上那口破钟后,生产队长便来那声熟悉的“上坡喽~”。还有秋收的时候,小队会计时常满大街吆喝着“打茬(zha)子咯~”“分地瓜咯~”……

    “长鞭哎(那个)一甩叭叭地响哎,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哎”,“得,驾”“叮铃铛,叮铃铛……”,清脆悦耳的马铃声和着那有节奏的“哒,哒,哒……”的马蹄声响,伴着“啪~啪~啪~”的马鞭响,时不时赶马车的再来声“得,驾”无不叫人心旷神怡!

    清纯的乡音,浓浓的乡情。

    这些渐渐远去的叫卖声,吆喝声,似一曲美妙的乡村交响乐,依然常常回响在耳畔……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