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新闻 > “富民党建”在行动 乡村振兴在路上
  • “富民党建”在行动 乡村振兴在路上

    时间:2018-12-12 08:05:21  来源: 乌海日报  作者:

    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宏伟蓝图,今年,我市积极实施“富民党建”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产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脱贫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党员干部驻村

    “一户一法”助居民脱贫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大力推进党员干部下乡驻村,精准选派驻村扶贫专干和第一书记到贫困村工作,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子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

    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镇党委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通过了解贫困家庭成员信息、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住房情况及致贫原因,按照“一户一法”的扶贫思路建立档案,再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脱贫措施。

    在新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吕慧驻村伊始就带领村“两委”对全村652户1756名村民摸排走访,将村里300多名适龄人员按劳动技能分类,建立新丰村劳动技能数据库。同时,党支部牵头成立村级劳务队,工程项目统一承接,劳动工具专人管理,解决了村民个体单打独斗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问题,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

    除了村级劳务队,村党支部还发起成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引导发展电商的党员和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党员‘一对一’帮扶我们,主动找到我家,帮我把余粮卖出去,为我们增加了收入。”村民李三喜说。

    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新丰村对56户1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了“一户一法”的具体帮扶措施,在就业帮扶、上学救助、医疗保险报销与救助等政策基础上,帮助9户大病困难家庭申请了低保救助与低保,帮助8户村民联系银行申请三户联保贷款24万元。2016年,5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为巩固和发展党员干部驻村成果,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我市出台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的有关政策,回引充实29人。通过本村选、上级派、外出引等多种举措,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通过进一步明确人员范围、资格条件、相关待遇等,有效推动落实“六个一批”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切实拓宽了村干部的来源渠道。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的原则,每个村储备2至3名40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后备干部,建立了村干部备选人选库,实行动态管理。

    我市还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全市具有“双带”能力的344名党员干部都结对帮扶了至少1户建档立卡户,让致富党员引领贫困群众致富发展。围绕特色产业

    “一村一品”壮大集体经济 围绕农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我市创新思路打造“富民党建”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搭建农副产品电商平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作用,促进农区居民增收。

    我市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引领产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农区培育选树一批基层党建品牌。如海勃湾区新地村依托历史资源、龙游湾湿地、薰衣草基地等优势,发展民俗、旅游、餐饮等产业,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村镇和卫生村;乌达区结合乌海湖西岸区位优势,着力培育乌兰淖尔镇小而精的特色亮点农业,依靠“党建+休闲”“党建+产业”“党建+文化”“党建+田园”等特色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海南区按照“北游南农”的发展思路,打造“文化景观旅游品牌村”“特色畜产品养殖村”等村级党建品牌等,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农区全面振兴发展。

    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我市专门实施了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专项行动,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划拨补助村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保证每个村启动资金不低于30万元。同时,我市推动“工业反哺农业”,由18家企业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备用金1720万元,保证每个村有不低于100万元的产业引领资金。

    在海勃湾区,王元地村党支部与内蒙古福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组织成立了“鸿星田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村企联结+农户+基地”的形式,利用村集体房屋开办日产1000公斤的蔬菜面加工厂及馒头生产车间和大漠苁蓉鸡生产线,通过企业经营、利润分红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我们专程把‘拳头产品’小麦面粉拿到自治区、国家相关部门去检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有好的农产品,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它推销出去。”王元地村第一书记孔威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王元地”已在全市成了响当当的农业品牌,面粉、手工面条等产品销售红火,馒头、蔬菜面等产品也逐步和城区连锁蔬菜店等签订了销售协议。

    目前,王元地村有不少居民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入股、雇佣或合作等形式加入合作社,促进家庭经济增收;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到合作社就业,或向加工厂出售自家农副产品,实现脱贫致富。

    发展过程中,各村党组织一直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工作模式,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致富带头人等为支撑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发展种植、养殖、资产经营类等产业项目。

    我市“国家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郭金奎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郭金奎,是一名老党员,农区脱贫致富路上,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主动为困难居民送技能、传经验,带领大家同奔致富路。在他的帮助下,贫困农户从“单打独斗”向“组团发展”转变,一方面可以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使贫困户不断掌握种植养殖新技术,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今后,我市将坚持把农区基层党建作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建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增强农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有效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