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新闻 >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时间:2018-12-12 08:05:19  来源: 巴彦淖尔市政府  作者: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教育,更是民生。

    临河市民王先生1978年开始上小学。“那时候农村小学的桌凳是用土坷垃砌的。土桌子用一段时间就不光滑了,我们还得从家里带米汤浆桌面。后来用上了木头桌凳,学校里买了滑梯等,但篮球、排球这些体育器材还是没有,更没有图书馆、美术室、音乐室。现在,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运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各种设施设备应有尽有,真是太幸福了。”王先生感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2017年秋季开学的时候,乌拉特前旗白彦花小学的住校生发现,宿舍配套建成了淋浴室,他们再也不用为洗澡发愁了;五原县新公中中心校学生宿舍配套建成的水冲式厕所,使住校生们告别了夜间如厕不便的日子。

    2017年,我市投入2256.3万元实施地方债券义务教育项目,项目共涉及6个旗县区、91个项目学校,新建、改造或改扩建寄宿生淋浴设施和卫生厕所面积11467平方米。至此,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宿舍全部配套建成淋浴设施和卫生厕所。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全市财政教育支出由2013年的29.3亿元,增加到目前的34.7亿元。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项目2018年开工建设16个,完成投资1.15亿元;“全面改薄”校舍建设和设备采购任务分别完成五年规划任务的98.6%和93%,超过自治区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城乡中小学校的“同频互动课堂”,“同频互动课堂”应用被推选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办学质量持续提升

    城乡教育的差距,曾经迫使很多农村孩子离开父母进城求学。可是近几年,一些进了城的孩子又回到了农村学校。临河区八一乡学校,每年回流学生40多人,在校生从几十人增加到今年的387人。

    我市各乡镇学校均建立了乡村少年宫,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开始学习各种乐器、书法、棋类,发展自己的特长。学校里硬件一应俱全。目前,我市126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2017年,我市7个旗县区均以优异成绩在全区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我市教育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由“有学上”迈向“上好学”的新时代,由“大起来”朝着“强起来”目标奋进。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0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6.19%,较国家和自治区平均水平分别高16.59个百分点、4.61个百分点。

    我市教育部门倡导减负提质,陆续出台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推迟中小学生到校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推行划片招生、阳光分班,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每个家庭。

    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56%,普职招生比5.5∶4.5;普通高中把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14年的38.7%提高到现在的65.7%;累计为29名高中毕业生争取赴俄罗斯公派留学名额。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巴彦淖尔市职业技术学校和临河一职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乌拉特前旗职业中专和杭锦后旗职教中心建成首批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我市中职学生就业率98.4%,高考本科上线966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