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新闻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亲历者说】乌兰牧骑旗帜在飘扬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亲历者说】乌兰牧骑旗帜在飘扬

    时间:2018-11-15 17:43:15  来源: 乌海日报  作者: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的奉献精神也流淌在祖国北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血脉之中。

    近日,记者在市歌舞团舞蹈排练厅见到了《乌海人家》的演职人员,说起10月23日和24日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成功演出,大家都异常兴奋。作为该剧主演之一的乌兰牧骑队员青格乐图告诉记者,从筹备到今日在自治区各地成功演出,大家一起奋战,每一刻都充分体现出了乌兰牧骑队员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作为年轻一代乌兰牧骑队员,我们一定要向老一代乌兰牧骑队员学习,更要发扬乌兰牧骑精神。”青格乐图说。

    忆往昔,峥嵘岁月

    1965年底,乌达市乌兰牧骑成立,不到10名队员的演出团队,承担起了当时地方全部的基层演出任务,同时,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农牧业生产。作为乌兰牧骑第一批队员,闪桂琴告诉记者,当时,乌兰牧骑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每当得知有乌兰牧骑演出的消息,十里八乡的群众都会赶来观看。

    闪桂琴说:“那会儿我们要下到基层演出,条件挺艰苦,没有灯光、音响、舞美,灯光用的是气灯,吱吱打上气就亮一会儿,等灯暗了再吱吱打点气,还有是油灯,在前排吊上一圈。就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们的表演特别受大家的欢迎。”

    服务基层、服务百姓是乌兰牧骑的初心与初衷,为了方便下农区、牧区演出,乌兰牧骑队伍必须人少精干,一专多能。作为1971年乌兰牧骑招收的第二批学员,刘智敏回忆道,当年19岁的他负责着演小品、小戏、唱歌跳舞和拉二胡等,演出中虽然忙忙碌碌,但看着台下观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就觉得浑身都是劲儿。

    “我们也没想那么多,就形成这么一个习惯,觉得老百姓喜欢我们,愿意看我们的演出,就挺高兴。”刘智敏说。

    吹拉弹唱无所不会,搭台舞美无所不能,观众的需要就是乌兰牧骑的责任,正是这种坚持与担当,让乌兰牧骑队员们将“责任”二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血脉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市交通不便、通信落后,为了深入基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乌兰牧骑坚持五个“不分”,即不分观众多少有求必应,不分场地优劣见缝插针,不分严冬酷暑坚持演出,不分生活好坏以苦为荣,不分路途远近送戏上门。

    卢凤瑞作为乌达市乌兰牧骑舞蹈演员,她与刘智敏同一批考入乌兰牧骑,这一干就是30年。“那时交通工具少,都是马车拉着演出设备,队员们步行去矿区演出,有时一天3场,上午去工地、下午去采煤一线、晚上在工人们居住的地方,一天不卸妆。”卢凤瑞回忆说,“面向的是农民、工人和牧民,就算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会把整场演出献给他,这就是乌兰牧骑精神,观众不论多少演出都是认真的。”

    1976年,乌达市乌兰牧骑和海勃湾市文工团合并,成立了乌海市文工团,后改名为乌海市歌舞团,名称变了,但不变的是乌兰牧骑的职责和情怀。

    看今朝,绽放异彩

    今年1月22日,市乌兰牧骑正式被授旗,结束了我市没有乌兰牧骑的历史。

    成立后的乌兰牧骑充分发挥专业文艺团队的特长,持续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系列惠民文艺演出活动,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市乌兰牧骑队长邬海忠告诉记者:“队里现在有演职人员50多人,由于人数比较少,所以大家都是一专多能,声乐的可能还要兼顾灯光、音响、舞美,舞蹈的可能还要兼顾一些声乐,包括搞器乐的也要兼顾声乐,行政人员也要兼顾一些舞美、道具、服装等工作。”

    如今,乌兰牧骑人演出环境大大改善,但乌兰牧骑奉献的精神依然不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依然不变。现在的市乌兰牧骑除了下基层表演节目外,他们还走进各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和社区进行演出和业务辅导,并在各类活动中无偿提供设备、服装、乐器等,充分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日,在市文体中心的一间排练室内,记者看到,市乌兰牧骑队员周建丽正在为鸿雁合唱团队员辅导声乐,从发声方法、部位,到吐字、对歌词的理解等等,周建丽都一一细讲。经过不断练习,这支业余合唱团实现了从队员不敢开口唱歌到登台大方表演的巨大转变。现在,鸿雁合唱团队员已经扩充到40人左右,每周六上午的集中学习成为大家雷打不动的习惯,学习唱歌、下基层演出,合唱团在乌兰牧骑队员的带领下,成为我市最为活跃的文艺团体之一。

    周建丽说:“大家的热情都非常高,这一点也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乌兰牧骑精神,把我所会的东西全部都教给他们。”

    市乌兰牧骑还延伸文化惠民触角,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天一剧场等文化品牌搭建传播平台、搭建为民服务的平台。

    邬海忠说:“我们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00多场。为了不断增强演出效果,近年来我们加强了演出的前期策划,使每场演出都有主题,演出的针对性更强了,群众更加喜欢了,同时我们在演出中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穿插在节目中,寓教于乐,充分发挥了红色文艺轻骑兵应有的作用。”

    乌兰牧骑在蒙语里意为“红色的嫩芽”,“红色”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和整个发展路线,“嫩芽”指乌兰牧骑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文艺战线上的一个分支。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中勉励队员们:“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为我市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0月19日,市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组建暨“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正式启动,我市将充分发挥乌兰牧骑一专多能的特点,认真履行乌兰牧骑“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传承、创新”的职能,对接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活动,使乌兰牧骑这面旗帜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市乌兰牧骑的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不断提升、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编排创作更多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