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新闻 > 搭平台 创品牌 内蒙古科协构建大科普阵地
  • 搭平台 创品牌 内蒙古科协构建大科普阵地

    时间:2018-10-23 19:05:11  来源: 正北方网  作者: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 段丽萍)科普阵地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是为公众提供的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平台。公众通过各类科普阵地,了解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学习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提升应用科学知识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近年来,为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一直重视科学普及工作,科普阵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各地科普阵地建设的种类数量明显增加,科普阵地建设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10月22日,随着内蒙古科协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推进,记者走进了呼和浩特市各大科普阵地,实地感受了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

    进学校:给孩子埋下一颗科技的种子

    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机器人俱乐部科普教室 (段丽萍 摄)

    齐涛副校长展示学生的3D打印作品(段丽萍 摄)

    “科普在于普及,而不是在于孩子参加多少次科技大赛,我们搞科普其实不是为了参加科技大赛,而是为了给孩子埋下一颗科技的种子。关键是让更多的孩子去参与这个活动,在科普活动中,让孩子感受了、体验了,就是好的……”当日,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副校长齐涛说,科普教育不是专门上科普课就好了,而是把科普知识融入课堂,在课堂中渗透科普教育,让科普教育无处不在。

    在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记者先后参观了校园科技馆和机器人俱乐部、合唱团教室等13个科普专用功能教室。

    据介绍,多年来,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一直把科普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学校很早就确立科技兴校发展方向,并采取各种方式全面推广科普教育。将科普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当中,充分利用现有课程和特色作业进行科普教育,还开设了40多门选修课,如3D打印、无人机制作组装、创客教育、WER能力风暴机器人等,为孩子们了解科技、走进科技、体验科技创造空间,搭建平台。同时把校园文化建设上加入科普教育内容,对孩子进行渗透式教育,通过学校的科技文化节等活动,让孩子们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除了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得到科普教育的熏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收获成就感与荣誉感。

    由于科普工作突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先后被中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知识产权试点学校”、被呼和浩特市科协命名呼和浩特市科技示范校、“呼和浩特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呼和浩特市校园科技馆、呼和浩特市科普书屋等称号荣誉。

    进社区: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

    居民在参观指社区科普馆(段丽萍 摄)

    居民正在社区科普馆体验9DVR(段丽萍 摄)

    科普不仅进学校,还走近群众的家门口。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等设施建设,呼和浩特市构建了社区科普阵地,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安全常识等,提升了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原来,海龟是个爱哭鬼噢!”在兴康社区科普馆里,社区居民张女士和几个好姐妹正在参观。她告诉记者,这个科普馆离家近,里面有许多科普器材,一有时间她就会领着孙子来看看,从里面能学到许多科普知识。

    “社区是科普宣传的主阵地,推进科普示范社区建设,能够使科研成果最大化地惠及群众。”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党委书记李宜珊谈起科普工作时,重点强调了社区科普的重要性。

    她告诉记者,社区的科普工作主要围绕老人和青少年两大重点人群开展。青少年更喜欢社区科技馆,因为体验感比较强,每天下午四点半的托管课堂,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还能了解一些具有科技感的东西,给他们普及科技方面的知识;对于老年人,可能更注重一些健康养生,所以社区会注重于科普大学课程的设置,也会根据不同的节令节点,开展日常科普普及。同时,还要调动社区的多方面力量,使社区科普工作能够常态化的去开展,让大家对于科普工作和科普课堂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科技方面,其实科普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理念。

    据介绍,兴康社区现有居民2758户,7224人,社区设有心理咨询室、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青少年科技馆、科普大讲堂、少数民族之家等功能室。近年来,通过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知识竞猜、科普文艺演出等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普宣传活动,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防震减灾、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疾病预防、环境保护等科普知识,使科普意识渗透到每家每户,形成人人学科学、讲科学、信科学的良好局面。

    进园区:休闲中享受科普乐趣

    丰源生态农牧业科技协会正在培训会员农户(段丽萍 摄)

    在产业园、旅游园区,科普也不缺席。在产业园区通过技能提升培训、引导性培训,帮助园区工人提升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旅游园区设置各类科普设施,有的地方还建设科普主题园区,让群众在娱乐休闲中享受科普乐趣。

    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源生态农牧业科技协会时,协会创始人董莉洁正在培训协会农户。她告诉记者,科学首先需要普及,普及需要平台,而协会就是这样的平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种田离不开科技知识的指导。

    丰源生态农牧业科技协会共有注册会员220余人,带动周边1800余户农户开展大棚蔬菜种植。协会建有180平方米的科普惠农服务站及科普大讲堂,各类科普图书18余种220余册、建有科普宣传栏8处。协会定位农业领域双创服务,面向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有志涉农的大学毕业生、科技特派员,着眼围绕重点扶持技术创新型、模式创新等新型农业创新创业项目,开展集科普示范、技术集成、融资孵化、成果转化、电商平台等一体化服务。2017年3月被自治区科协认定为内蒙古科普e站示范基地;2017年8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示范基地。2018年被呼和浩特市科协认定为科普示范基地。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昆虫是和蜘蛛是不同的,昆虫都有六条腿噢,而蜘蛛是八条腿呢……”在敕勒林海青少年科技文化园的昆虫科普馆里,讲解员细致地讲解。记者了解到,今年新建的昆虫科普馆由昆虫百科、昆虫百态、蝴蝶花园、蚂蚁地下王国、神秘昆虫世界,昆虫虚拟现实体验、绿野寻虫、昆虫小博士、森林书吧等 10 多个部分组成,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在昆虫自然科普教育方面的空白,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据介绍,敕勒林海青少年科技文化园是呼和浩特市科协、新城区科协命名的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呼和浩特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园区办公室主任王海龙告诉记者,敕勒林海青少年科技文化园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激发青少年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感受传统文化、边玩边学理解科学原理、在玩的过程中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为广大青少年成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活动场所,使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热爱科学。青少年科技文化园室内互动教学场馆均以青少年体验和实践为主,将科普教育、科技体验与传统农业、传统文化相融互动。截止目前,共接待市区小学生科技自然综合实践活动约16000人次,接待亲子团队、教育机构活动约8000人次。

    创品牌、提升科普活动影响力

    敕勒林海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技体验园外景(段丽萍 摄)

    敕勒林海科普示范基地设立的大青山原生植物标本馆(段丽萍 摄)

    “作为科普的主力军,内蒙古科协一直致力于科普品牌的打造。”内蒙古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高虹表示,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围绕各类群体科普需求差异,持续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主题科普宣传、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技馆发展等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为群众创造更好的科普体验,提升科普活动影响力。

    据介绍,为突出信息化、普惠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互联互通,虚实结合,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截至目前,自治区级科技馆有1座;盟市级实体科技馆新建或改扩建8座、在建2座、筹建中2座;旗县级实体科技馆新建或改扩建30座,在建1座、筹建中1座。2004-2018年全区科普大篷车配备量为99辆,已基本实现自治区全覆盖;全区建有农村中学科技馆12座,建设青少年比特实验室、青少年科学工作室100多个。全区流动科技馆共巡展全区86个旗县。同时,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和全国示范旗县(市、区)活动,进一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科普的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