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时间:2019-08-25 11:53:53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陈 璋

    编者按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江西各地瞄准贫困人口,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取得巨大成效。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创新扶贫方式,通过打造扶贫产业,让贫困户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即日起,本报推出“关注造血式扶贫”系列报道,聚焦我省造血式扶贫典型故事,展示我省人民战胜贫困的智慧。

    村民王普育(右)正在与养蜂专家交流。

    本报记者 陈 璋 文/图

    “情系农民兴蜂业,真心扶贫出成效。”8月9日中午,在鄱阳县枧田乡大源村,17户蜂农顶着烈日,向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副所长杨柳递上了一面锦旗,以感谢省养蜂研究所几年来为大源村农民脱贫致富带来的帮助。

    “如果没有省农业农村厅驻村扶贫干部和省养蜂研究所专家的支持,我们根本就不懂养蜂赚钱。”大源村养蜂合作社社长李应节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遇到问题时,很多在电话中就能解决的事情,他们也要亲自跑一趟,让我们非常感动。”

    养蜂收获真金白银

    大源村位于鄱阳县北部山区,距县城80公里,有耕地1800亩、山林6.8万亩,山多地少。作为国家“十三五”贫困村,这里长期经济落后,村民收入水平低。

    2015年,省农业农村厅在此挂点扶贫,让大源村有了新机遇。“厅里专家经过研究,最终确定了把养蜂产业作为村里的特色扶贫项目,全力扶持‘甜蜜事业’的发展。”大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金星说,当年底,省养蜂研究所就带了几十箱种蜂进村。

    然而,望着眼前“嗡嗡”一片的蜜蜂,从未接触过这项产业的村民们有点迟疑。

    村民王普育在这个时候首先站了出来。2013年因交通事故造成二级残疾,他无法从事体力活,日子每况愈下。如今有了机会,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希望能让生活有所改变。

    随即,王普育领回了十箱种蜂和配套的蜂箱,在屋子后面的平地上开始养蜂。没多久,陆续有十几户村民加入养蜂队伍。由于县里有补贴,大家几乎没有投入一分钱。

    省养蜂研究所技术服务科副科长韩兵庚,是当年第一个驻村提供技术帮扶的专家。他回忆说,每周都会组织蜂农们进行培训,至少两次到户与蜂农交流,让他们全面掌握养蜂技术。“慢慢地,‘育王’‘分蜂’这些术语都可以从村民的嘴里说出来了。”

    然而,棘手的问题在2017年春季发生了。一天,王普育发现死了几只蜜蜂,仔细一看,它们身上普遍有突起的囊状物。“我马上就打电话给韩专家,他过来一看,确定这是中蜂囊状幼虫病,堪比人类的癌症,一旦过了治疗期,养的蜜蜂都会死去。”王普育说。

    大源村的情况随即传到了南昌。省养蜂研究所派了多名专家携药赶来。经过一番治疗,王普育的十箱蜜蜂只死了一箱,损失被控制在最小范围。

    投入小,见效快。2016年底,王普育割蜜200多公斤,进账1万多元。此后收入不断提高,2018年全年收入达到了5万多元。

    土专家还要扩大产业

    8月8日上午,一场培训讲座在大源村委会三楼会议室进行。讲课的是省养蜂研究所专家团队,既有副所长,又有博士。听课的20多人,除了本村蜂农,还有不少人是专门从周边村子赶过来的。

    此次培训的主题是“秋季养蜂技术”,专家一方面对马上到来的秋季养蜂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对刚刚完成的“转场”养蜂进行总结。三个多小时的培训时间,大家互动热烈,蜂农心中许多疑问一一得到了解答。

    “转场”养蜂,是今年夏季省养蜂研究所与省农业农村厅驻村干部为解决大源村蜜源紧张问题而进行的尝试。

    杨柳介绍说,6月,专家组带着王普育等人赶到奉新县,进行了一个月的异地养殖。“其间,搬运、放蜂、摇蜜等技术,他们都跟着我们学。到最后,王普育不仅收获了比去年一年还多的蜂蜜,更参与了整个转场过程,为他以后养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培训结束后,记者跟着专家团队来到王普育家。走进屋后的养蜂场,王普育熟练地打开蜂箱,取出一格一格的蜂巢向杨柳展示。“夏季注意通风,你的摆放间隔很好。”杨柳端起蜂巢仔细端详后,对王普育的技术给予了肯定。

    事实上,杨柳对王普育等蜂农的情况非常熟悉,他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进行“家访”了。这些年,眼看着大家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杨柳给他们安了个头衔――土专家。“毫不夸张地说,一般的技术员都没有他们懂得多。”

    “我以前从来没养过蜜蜂,完全是在专家的指导下,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王普育一边说着,一边领着记者来到屋里的一间卧室,并随手打开几块木地板,一个两平方米大、半米深的“储蜜室”就露了出来。

    原来,王普育早先听专家说储蜜要在凉爽的空间,便开动脑筋,在屋子下面挖了一个隔间,温度比上面低了不少。

    “这里的十桶蜂蜜就是‘转场’养蜂收割的,有750公斤,市场上每公斤卖140元至240元,今年收入非常好。”王普育说,未来会继续养蜂,不断学习,把产业做大。“多赚点钱,儿子28岁还没结婚呢,得赶紧完成这件心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