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摸清家底“清空壳” 创新模式提质量
  • 摸清家底“清空壳” 创新模式提质量

    时间:2019-08-25 11:52:2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李 芳

    蓝玉林 本报记者 李 芳

    近日,记者来到寻乌县文峰乡双坪村,只见一栋栋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山上杉木秀逸挺拔,山间水库碧波荡漾,大棚里的百香果熟了,农民们正忙着采摘、包装、装车……好一幅乡村秀美画卷。

    双坪村前几年还是全县闻名的“空壳村”,村集体收入为零,如今通过发展光伏、百香果、哈密瓜等产业,规范小水电站、天保林、天然林、公益林的管理,村集体收入跃升到目前的21.57万元。

    在2016年之前,由于历史、区位、交通、地形等诸多原因,寻乌县173个行政村中,“空壳村”72个,占42%;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90个,占52%。

    如何消除“空壳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寻乌县一直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寻乌县先后出台多个文件,用一套组合拳清除“空壳村”,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管好用好村集体收入。

    突破――清除“空壳子”

    如何实现全面清除“空壳村”?寻乌县充分发扬寻乌调查精神,逐村过滤、摸排,弄清楚“空壳村”的收入来源、闲置资产、经营情况。

    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寻乌县制定出台《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确定盘活闲置资产、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实行多种合作经营、安装光伏电站、发动企业和社会捐助帮扶等8种模式的发展途径。

    2017年,寻乌县投入2.3亿元,在全县173个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仅此一项,就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面清除了“空壳村”。再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行多种合作经营等发展途径,2017年全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472.42万元,平均每村达8.51万元。

    “原来村集体没有收入,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开展活动没人来,现在有‘家底’了,村‘两委’办起事来顺风顺水,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大提高。”双坪村党支部书记王达奎谈起前后变化深有感触。

    提质――鼓起“钱袋子”

    “空壳村”清零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2018年,寻乌县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从用好天保林公益林政策、规范农村小水电站管理、发展大棚蔬菜、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4个方面盘活村有资产,找出了一批“被长期遗忘的家底”。

    桂竹帽镇华星村1万余亩集体山林在多年前被长期低价出租。该村与山林承租方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后,每年增加2万元租金。同时,规范小型水电站管理,明确股权分红,每年增加4000多元收入。加上天保林补助,村级光伏电站、产业基地等其他收入,2018年,华星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06万元。

    “我在村里当干部10多年,都不知道有这么多村集体资产,这两年重新签订了山林、土地等租赁协议后,增加了收入,村民们都说好。”看着账本上的数字越来越多,华星村村主任温日仁高兴地说。

    严管――看好“账本子”

    村集体有钱了,这些钱怎样管,如何用,谁说了算?

    “按照县里制定的《办法》,我们坚持做到民主、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每一分钱用得明明白白,花得清清楚楚。”留车镇飞龙村理事长刘开常对记者说道。刘开常口中的《办法》就是寻乌县制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对村集体年度增收计划谁审议、谁来管、谁监督都有明确规定,有效地防止了村集体收入乱分乱用,确保村集体收入用在刀刃上。

    寻乌县还积极鼓励各村(社区)将光伏发电产业收益和村级集体资源、资产获取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入股发展潜力大、风险小、收益稳定的项目,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同时,充分发挥支部引领、村民主体、村级集体经济撬动“三大”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据统计,2019年1至6月,寻乌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198.83万元,平均每村达12.7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370.16万元,平均每村达7.92万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