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暖新闻・江西2019】乡村教师业余拾荒23年 培养一大批小小发明家
  • 【暖新闻・江西2019】乡村教师业余拾荒23年 培养一大批小小发明家

    时间:2019-05-18 14:46:35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谢云飞 周双萍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谢云飞 周双萍)每天清晨或傍晚,在芦溪县宣风镇街头,人们总能见到一个这样的“拾荒者”,他走近街边的每一个垃圾桶,收集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可利用的废品,不嫌脏也不怕累。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职业”拾荒人,而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拾荒”的历史前前后后有23年了,对他这个“嗜好”也早已见怪不怪。他叫李学战,是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的一名普通老师。

    李老师捡废品可不是用来卖钱的,而是旧物利用、变废为宝,先对他们及时进行整理、归类、清洗,然后将它们亲手制作成各类趣味教具、创意工具等作品,带到课堂上,先把制作出来的东西给学生看,让他们模仿着去做,做完以后再开心地玩,玩完之后再问他们,这样的作品还可以怎么去改进。在改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今年57岁的李学战自师范院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宣风镇中心学校任教。1996年,他兼任了学校的科技课。在他看来,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发明创造。但是,要让学生动手,需要不少原材料。当时,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没有钱购买材料,李学战就想到去捡废品来自己改装、制作。从1996年至今,他每天清晨或傍晚都会外出,四处拾捡废品。

    “刚开始捡废品时,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就想通了,反正是为孩子们学习,我觉得捡废品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李学战回忆起当初捡废品的情状。

    拖着“百宝箱”进教室

    书本不愁,装备难求。对于李学战来说,要上好科技课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学校一个班有50名学生,每上一堂科技课,他就得自备51份科技学具。比如一个简单的“拉线转盘”装置,制作时要用到竹子、筷子、绳子和光盘,仅切割竹子就得花费两个多小时。每次上课时,他总是拖着两个大皮箱走进教室,里面满满当当塞着各种教具、学具。

    学生易惠珍说,老师的这个箱子像百宝箱一样增加了我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从李老师那我们学会了做很多东西。

    虽然每次上课拖着这么重的皮箱来来回回感觉很累,但李学战觉得能够帮孩子们完成创作发明,内心是快乐的。

    李学战的良苦用心令师生们很感动,于是大家有废弃的物品不再随意抛弃,而是攒起来转交给李老师。随着收集的废品材料越来越多,学校还特意腾出一两间闲置房间用于存放。为了收集、整理和清洗这些废弃品,李学战几乎把自己的双休日全都搭了进去。

    引导学生走上发明创造之路

    李学战的同事张益科感慨地说,如果按平均2元钱的材料成本来计算,学校1800个学生上一节科技课就需要3600多元钱,而李老师通过自己收集材料,一年能为学校节约十几万元的教育投入。

    不过,让李老师高兴的还不仅是为学校节省了大量教育经费,而是在他的引导下,不少学生由此走上了发明创造之路。前不久,他指导学生李昊云帆发明的简易刀具,就获得了第14届江西省宋庆龄少儿发明奖创新类一等奖。

    近年来,在李学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下,宣风镇中心学校的同学们在全国、全省各类创新发明比赛中屡屡获奖。看到如今的可喜成绩,李学战欣慰地说,这23年来自己“拾荒”没有白忙乎。能帮助孩子们多学知识、迅速成长,就是我的光荣和骄傲。孩子们常常能做出一些我想不到的东西,我觉得很高兴。

    采访结束时,李学战告诉记者,捡了23年的废品不觉得丢人,也不觉得委屈,只要自己还在教书育人岗位,就会继续这样干下去,引导更多的孩子走上创造发明之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