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移山开路 “愚公”践约还债14载
  • 移山开路 “愚公”践约还债14载

    时间:2019-03-14 15:33:3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戴平华

    劈山开路三年,他俩使曾经挡住村民与外界交往的龙凤岭低下了“头颅”,结束了村民世世代代路难行的历史。

    因为修路,他俩背上了44万元的巨额债务。默默地,他们用自己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钱偿还。

    当其中一人因劳累过度,生病早亡后,另一个人毅然扛起了所有债务,现如今仍在为还债而奔波。

    他们,就是上饶市鄱阳县村民吴明月、李春生,两个像愚公一样的普通农民。

    ◎文/图 吴强 新法制报记者戴平华

    背井离乡的七旬老人

    吴明月没想到,当了一辈子石匠,却不能像其他村民那样,拆掉旧屋建栋新房。

    74岁的吴明月曾经是鄱阳县响水滩乡小有名气的石匠,那座上世纪70年代修建,如今仍在使用的乡政府大楼,是他口中津津乐道的杰作。“当年建房的图纸都是我一笔一笔画的。”

    吴明月所在的石铺自然村,现在楼房林立,在村落深处的角落藏着一处破败的砖瓦房,如今只剩下半边厨房,那是吴明月1976年建的,在大家还住着土坯房的时候,他就率先搬进了砖瓦房,一度成为村民眼中艳羡的人物。

    吴明月的二儿子吴雄兵说:“那个时候,我爸因为石匠手艺不错,手里的大小工程不断,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个,日子也还过得去。”

    如今,若非记者来访,吴明月是不愿回老家的,怕耽误挣钱还债。

    他和老伴陈菊荣现在在抚州生活,帮自己的小女儿带孩子,小女儿每月给两个老人一千元左右的生活费,因为要挣钱还债,吴明月还在抚州找点零活干。他打趣地问记者:“您看看像我这样的身体情况,看大门是绰绰有余了,可为什么就是没人要我?”

    吴明月虽已年过七旬,头发花白,但身体却十分硬朗。不过陈菊荣偷偷地告诉记者:“其实我知道为什么没人要他,年纪太大了,一旦有个什么闪失,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尽管年纪大了,求工无门,吴明月还是想尽办法在外面多挣一些钱,他现在靠着偷偷替别人顶班看门,人家分一半的工资给他,一个月也才有一千元的收入。

    比赚钱更让吴明月记挂的,是尽快把债还上。

    开山修路的亏本买卖

    响水滩乡虽地处两市三县交界之地,但早在2000年以前,因为群山环绕,交通闭塞,村民出入乡里都需要翻山越岭,十分不便。而对于龙凤岭山下的鸡峰村村民来说,出行更是首要解决的难题。

    鸡峰村是响水滩乡的边远村落,和鄱阳县经济重镇谢家滩镇仅一山之隔。多年来,鸡峰村与龙凤岭山那边的谢家滩镇桥头村有着密切的亲情和经济往来,许多村民要去到那里走亲访友、贩卖农产品,这也是该村通往县城、安徽最便捷的通道。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未通路之前,村民需要花费2个多小时翻越近5公里的山路,不少老人和小孩面对山那边的亲人更是望山兴叹,很多急盼用车运输进出的货物,也因为上不了山而不得不绕行20多公里。

    村民吴多兵告诉记者,2000年以后,鄱阳通往安徽省的碧石公路贯通,这让修通龙凤岭山这条路显得更为迫切。但据测算,要修的这条路长约4.5公里,其中最困难的是要削平龙凤岭这座海拔200来米的山头,路上还须修一座桥和铺设一排过水管,还要拆掉4幢民房,全部费用要16万多元,其中,仅削平山头就需要10万余元。

    2002年上半年,当时的鸡峰村村小组为了说服村民来承包修建此路,决定把村小组的400亩山林的15年经营权拿出来公开置换,以换取修路资金。

    实际上,村小组拿出来置换的400亩山林并不是什么好的经济林,只是一些杂木,村民都知道,承包下来肯定亏本。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乡里先富起来的吴明月和李春生决定试一试。

    吴明月当时靠着承包建筑工程积攒了几万元,李春生曾是乡里的司机,善于经商,也挣了不少钱。很多村民不理解,颇具经济头脑的两个人怎么会接下这桩看起来肯定亏本的买卖。

    吴明月回想起当时和李春明商量的情景,告诉记者,当时就不是为了赚钱,一心只想为乡亲把路修通,图个好名声,如果亏了几万元钱就当是为村民做好事。

    为名不为利的吴明月和李春生,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的修路过程会如此艰难。

    为名弃利 誓要守约

    2002年5月29日,正式开工。吴明月和李春生请来的挖掘机、运输车开进了这座偏远村落,开山炸药的阵阵巨响振奋了吴明月、李春生的心,他俩从此日夜在工地,想一鼓作气把路修好。

    可不遂人愿,因为龙凤岭山高耸陡峭,开出的底部宽度不够,山面太斜,岭上的石块不停掉落、塌方不断,工程进展缓慢,到了约定的2003年年底,仍然不能完工。仅炸山头就花去了38万,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想。

    陈菊荣从吴明月接下这开山修路的工程后,就没少为此落泪,家里的儿女也不同意他这么干,“我们一家人都拦不住他”。

    一向好面子的吴明月把借钱重担交给了她,陈菊荣说:“路修了一年还没修好,亲戚们都借遍了,后来只有借息钱(高利贷),最高借过2分2的息。”

    “大家都知道修路很可能是个无底洞,没人愿借。”

    2003年,二女儿正在省重点中学上高中,因为没钱交学费,开学时躲在家里哭不愿上学,小女儿刚考上中学,也因为没钱被迫辍学。

    “当时确实太难了,钱不断地投入,路却修不上去,我也和李春生商量过,不修算了,亏十几万认了。”吴明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住地摇头,被折磨得筋疲力尽的两人,不知如何是好。但最终他们还是信奉当地农村的一句古话:“讲过的话,就是吃屎也要吃一口。”

    借款另开山路终成功

    2004年年初,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决定从旁边山上另开一条山路,但这需要得到村民认可,村民们同意改变路线,但要求改变路线的钱由他们两个人承担。

    不久,吴明月和李春生又借了16万元重新修了一条路,经过一年的努力龙凤岭道路基本完工。

    2005年1月,鸡峰村里举行里一个隆重的山路开通仪式,村民们看到眼前这条越岭而过的道路,都激动不已。

    鸡峰村76岁的老人余凤秀的娘家,就在一山之隔的桥头村。“现在好了,我这个百岁老女也可以经常回家看看了。”

    14年来奔走赚钱还债

    历时3年的路修下来,吴明月和李春生总共欠款44万元,两人商定债务一人一半,当时李春生已经因为长期劳累,身体一直不是很好。2005年春节过后,他们赊购了一台木材加工机器,开始了没日没夜把400亩山林的小灌木加工成刀柄、锅炳等木制品,销往浙江。

    “山上的灌木我们也只加工了一年就没有了,挣的十几万都用来还债了。”吴明月告诉记者,山林的树木刚加工完,李春生就因病去世了,没有亲人愿意为他还钱。李春生的老婆不久之后也改嫁了,他手上的债务,吴明月默默地承担了下来。每到春节,上门催钱要账的人络绎不绝,吴明月被债主逼迫无奈,只好叫儿女也来分担一些,儿女们凑了7万元,最后还欠15万元债务。

    自打2005年路修好开始,14年来,吴明月的生活得不到片刻喘息,一向引以为傲的石匠手艺他已干不动了,只有一些看工地、看大门的活才有人愿意请他。2019年,吴明月总算在家过了一个还算舒心的春节,“钱还得差不多了,只剩4万多,借钱的人看到我这么大年纪还出去做事,就知道我不会赖账,逼得没那么紧了”。

    还完债后的日子怎么过?吴明月从没想过,这些年早已习惯了在外奔波的生活,他说:“自从修路之后,亏欠家人的太多了,好在儿女们都没有怨我。”

    儿子吴雄兵是响水滩乡当地的一名老师,“虽然父亲为了修路,让家里遭了不少罪,但我们家人在村里都会被人高看两眼,毕竟村民们走在龙凤岭那条山路时,就会想到我父亲修路时的艰辛”。

    对于吴明月17年来的遭遇,响水滩乡宣传委员王清峰说:“当时乡政府为了修省际公路花了不少钱,根本没钱来解决村级公路建设的费用,除了同情也没有别的办法,但吴明月和李春生这种诚信守约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值得肯定的。”

    3月8日,吴明月带着记者重走了一遍自己十几年前修的山路,这条全长不足2公里的山路,盘山而上,劈山而建,虽然没有经过水泥硬化,但有山体的岩石为基,十几年过去了,破损并不是十分严重。

    走到半山腰时,吴明月看到了当年修路没能越过的山头,陪父亲上山的吴雄兵问他:“是不是当年把岭打下来就没遗憾了?”吴明月的回答非常利落:“路修好就没遗憾了。”

    快到山顶最高处,吴明月停了下来,伸手抚摸着路边山壁上裸露的岩石,眼眶有些湿润:“李春生,你要还在就好了,债快还完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