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工资都用来买包包 吃饭靠抢外卖红包
  • 工资都用来买包包 吃饭靠抢外卖红包

    时间:2018-05-18 16:18:0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王樊

    “佛系青年”言犹在耳,一个新的网络词汇又火了――“隐性贫困人口”。这个网络词汇指的是有些人看起来光鲜,但口袋常空空,朋友圈里晒图、现实中“吃土”。

    不少网友惊呼,“隐性贫困人口说的就是自己”。那么,南昌“隐性贫困人口”的现实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专家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人物:80后上班族

    特征:每天穿不同衣服上班,建群抢10元钱外卖红包

    “美团外卖,第7个领取的人红包最大!”微信群里“叮咚”的提示音刚刚响过,余敏(化名)的留言紧随其后,“兄弟们记得帮我点这个链接哈,点了报个数字。”

    当外卖红包群里的数字报到“6”后,他笑着点击了链接,成为第7个抢红包的人,并成功抢到10元的红包,可以用来抵扣外卖点餐费用。

    余敏是南昌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职员。在同事眼里,他是实打实的“公子哥”,因为他几乎每天都穿不同的衣服、戴不同款式的眼镜或墨镜去上班,无论去哪儿都是打车。更让不少同事羡慕的是,余敏住在红角洲一个二手房均价接近2万元的楼盘里。

    “这些都是表象,我其实有一个‘贫穷’的内核。”提到自己的生活,小余开始大倒苦水,“房子是2008年底买的特价房,当时20多万元的价格,还是贷款买的,办了几张信用卡,有几万元没有还,花呗也有欠,建群抢外卖红包是想在吃饭上省点钱。”

    “买买衣服钱就没了。”余敏说,他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但是真心‘不够用’”。

    生于1983年的余敏年龄渐长,父母常常要求他去相亲。“最近一次相亲是在红谷滩万达广场的一家鱼锅店,因为是新开的馆子,所以免费吃鱼锅。”余敏说,这次相亲只花了13元。

    人物:90后妈妈

    特征:难忍冲动,超前消费上瘾

    王晓宇(化名)在红谷滩的一家公司做人事工作,月收入7000元。

    各种各样宣扬精致生活的网红让王晓宇晕头转向,只要看见网红博主推荐的时尚单品,王晓宇总是难掩冲动,要将心仪的商品收入囊中。

    购物的诱惑似乎无处不在。王晓宇说,虽然家里柜子总是满满的,“但总感觉少,还是想再买点什么”。

    “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去旅游了,上次看好的一个奢侈品品牌的墨镜还没舍得买。”王晓宇说,“自己看起来很时尚,其实没有存款,经常得向丈夫、父母要钱。”

    年轻人应该树立科学消费观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涂龙峰认为,一些市民“有车有房”,但其经济基础并不牢固,这其实反映出部分市民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的不良情况。“其收入水平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但受消费主义文化、从众心理等影响,做出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行为,从而受到困扰”。涂龙峰认为,一方面市民应该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也期待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唯此才能真正摆脱“隐性贫困”的陷阱,消费才更有“底气”。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何云灵认为,“隐性贫困人口”的背后是从众心理和盲目心理在推波助澜。朋友圈里的人在秀,自己也要跟进;朋友圈里的人旅游,自己也要去;朋友圈里的人晒了,自己也要去晒,“超出自身经济水平的消费冲动得不到理性的纾解,从而产生大量冲动消费”。

    专家分析称,80、90后记忆中较少存在贫困和物质缺乏的印记,更容易出现超前消费和透支性消费。

    另有理财专家建议,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水平,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隐性贫困”说到底是缺乏财富管理。

    中国江西网记者王樊/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