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缅怀南京农林先驱过探先
  • 缅怀南京农林先驱过探先

    时间:2019-03-14 08:04:16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中国江苏网讯 2019年3月22日,是南京著名农学家过探先逝世90周年。据文献记载,民国时期过探先之墓在汤山,具体墓址在汤山南麓汤山林场内,现沪宁高速公路的南侧。在林场旧址山脚下一个水塘边,忽见很深的蒿草后面,露出一截碑的顶部。拨开蒿草,地上是石板铺就的路,穿过十多米长的蒿草带,眼前一片开阔地,一块墓碑跳进眼帘,这便是过探先先生墓了。

    接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

    过探先,1887年出生,江苏无锡人。3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22岁考入上海商业学校,过探先对英语这门学科特别钟爱,后来改投苏州英文专修馆深造。24岁时,过探先入南洋公学。作为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他与胡适、竺可桢等一同留学美国,进入惠斯康辛大学学习。一年后,转入康奈尔大学,攻读作物育种学。经过四年的努力,修完了所有课程,并获得学士学位。由于过探先在研究育种学方面成就卓著,不久被授予硕士学位。

    1915年,过探先学成归国。不久,江苏省教育当局委托过探先调查江苏省农业教育。调查工作结束后,过探先被任命为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

    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创办于1912年,校址在南京三牌楼原实业学堂旧址,学校设农、林两科。1915年秋天,过探先接任校长。在前任校长吴桓如经营的基础上,过探先不遗余力地对学校进行整顿、扩充。1916年4月16日,江苏省教育会邀请省立各甲种、各实业学校校长及职业介绍部主任召开谈话会。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学校与实业界联络的方法和毕业生职业问题。会议与学生未来就业休戚相关,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第一批10名农科生将于1916年6月底毕业,学生何去何从?不仅是在校学生、家庭关心的问题,也是过探先作为一校之长必须面对的现实。开过会后,过探先心里有了底。6月30日,他主持了农科生毕业典礼,而这10名毕业生的去向也有了着落。

    1917年1月30日,中华农学会筹备委员会借上海江苏省教育会事务所召开正式成立大会。中华农学会成立后,分成事务、研究、编辑三个部门,各部又设农、林、蚕、畜、水产五科。经过选举,作为发起人之一的过探先,众望所归当选研究部部长。

    归国两年中,过探先一方面从事农业教育;另一方面,他对中国的农业进行调研。他发现自太平天国运动后,许多物证契约被毁,国内多数山地荒地存在归属问题,于是提出《请议官荒范围一案》,受到了江苏省议会的重视。随后,官方出台《确定官荒范围之训令》。过探先提出的议案,明晰了产权,解决了公私荒地争端,对当时全国整治荒山归属问题,有着重要的推广意义。

    1918年4月20日,江苏省实业厅成立“江苏螟虫考察团”,作为“富有专门学识者”,过探先被吸纳进特别团员队伍中。特别团员是纯粹的义务工作者,不领薪水。由于学识渊博,过探先被任命为考察团的团长。这也意味着,过探先除了第一农校的校务工作外,还要兼顾“江苏螟虫考察团”的工作。要做好考察团的工作,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为此,他挤出时间,拟定了《团员服务细则》,使得“江苏螟虫考察团”工作有了准则,也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918年,过探先被“教育部”推荐为“江苏办理教育著有成效人员”。6月27日,过探先获得“七等嘉禾章”。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成绩卓著。当年,第一农校林科主任兼教员陈宗一到江浦老山考察植树造林工作,回来后向过探先校长进行了报告,得到过校长的认可。随后,第一农校向有关部门提出,拟由全省教育经费中抽出1/100,作为合办林场的经费,在江浦老山创办江苏教育团公有林。方案得到批准,江苏教育团公有林正式创办,这开辟了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先河。

    筹备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

    1916年,过探先还受命在紫金山麓筹备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1920年,江苏教育团公有林成立总局,并在汤水镇设第二林场,也就是今天汤山林场的前身。

    1919年12月,过探先辞去校长一职,转投上海华商纱厂。1920年,华商纱厂在南京成立植棉总场,过探先被任命为植棉主任。过探先在植棉总场引进美国优良棉种试植、研究。为传承事业,过探先选拔优秀学生驻植棉总场实习,亲自指导。1920年10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农业教育研究会成立,时任南京植棉场场长的过探先,被吸纳为会员。

    1921年,南高农业专修科改为东南大学农科,聘过探先为教授,主持棉作事宜,继又兼农艺系主任。自1921年12月起,应东南大学教育科《新教育》编辑部的邀请,过探先与陶行知、胡适、黄炎培、蔡元培、陈鹤琴等一道,成为《新教育》编辑。他负责的是职业教育栏目,每每职业教育有新举措或新动态时,他都要撰写相关文章。《农科大学的推广任务》《改造乡村学校实施办法之商榷》等研究成果,就是通过《新教育》杂志发表的。

    1922年,东南大学农科组织棉作改良推广委员会,过探先为委员会主任。2月15日,东南大学农科植棉专科举行开学典礼,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过探先,在开学典礼上,着重讲述了对于改良中国棉业的经过及计划,并对此充满了信心。

    1925年,江浙乱后,江苏省长韩国钧组织成立“兵灾调查团”,委过探先为主任,吴福桢等为委员。过探先身体力行,先后赴无锡、武进、江阴、丹阳等地,实地调查受灾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过探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撰写了《调查兵灾报告书》。兵荒马乱的凄凉,残垣断壁的场景,四处奔波的难民,令过探先忧心忡忡,他十分同情灾民,遂通过上海的《申报》,发出了《促江浙士绅共起呼吁和平》的强烈呼声:“上海各报馆并转江浙两省诸父老均鉴:吾苏两罹兵祸,人民涂炭,自击淞沪、苏、常糜烂之惨,家遭颠沛流离之痛,呼吁无门,饮泣徒然,所幸吴总长南下调停,撤兵有约……”他呼吁停止交战,希望政府能够救济灾民。

    1927年,国民革命军攻入南京,混乱之际,金陵大学副校长遇难。在学校没有负责人的情况下,过探先被推举为校务委员会主席。他扛起了稳定学校的大旗,奔走应付,千方筹措,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难怪1929年6月24日金陵大学举行建校40周年纪念时,陈钟声代表金陵大学同学会在纪念会发言中,多次提到过探先为学校增添设施、改善教学条件的事例,念念不忘过探先治校功绩。

    过探先归国后,学以致用,一直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1928年,叶楚伧等筹议创设江苏农民银行,聘过探先任总经理。

    1929年3月9日,过探先参加设在金陵大学农林科的“军官屯垦讲习班”,当晚忽患腹泻。15日后,病逐渐加重,请中、西医和日本医生会诊。22日下午3时10分,过探先在南京的寓宅病逝,享年43岁。24日,上海《申报》发布《过探先病故》的消息。25日,中华农学会派人前往过家吊唁。

    1929年公葬过探先于南汤山

    1929年4月初,金陵大学、中山陵园、中央大学教育林、中国科学社、中华农学会等团体达成共识,并经过探先家属同意,准备将过探先公葬于南汤山,并立碑铭,以留永思。17日,江苏教育林委员会会议决定指拨第一林场第二区山地三亩为安葬和纪念过探先墓地。5月3日,中央大学同意江苏省教育林委员会拨3亩土地安葬的意见并通知家属。5月4日,金陵大学、江苏省农业银行、中央大学区教育林、中山陵园、中华农学会、中国科学社、中华林学会、中央大学农学院、华商纱厂联合会、江苏农矿厅、江苏省昆虫局、江苏金陵区造林场12家单位,在鼓楼金陵大学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杨杏佛致开会辞;陈宗一报告过探先生平事迹;金陵大学陈裕光校长、江苏省农矿厅厅长何玉书、中华农学会代表徐士元、中华林学会代表姚傅法、中央大学农学院代表王善全、江苏农民银行代表王志莘、中山陵园代表傅焕光、江苏昆虫局代表吴福桢、中国科学社代表杨杏佛等先后致追悼词。5月7日,过探先灵柩安葬在汤山南麓,由中山陵园主任傅焕光、林场场长李寅恭与家属共同勘察,并由上述单位募款竖立纪念碑。

    民国元老吴敬恒为其撰写碑文

    “过探先先生墓志铭碑刻”的上方镌刻着“过先生探先之墓碑”八个篆体字,自右向左,自上而下分两行4列,无句读,繁体。碑文中写道:先生治农学,初成业于美利坚之惠斯康辛及康奈尔两大学,归国教授于东南大学,及主任金陵大学之农科。一时公私所有农林事业争倚恃先生擘画指导,得全国惟一之信仰者,亘十余年。而其他科学界亦共推先生主持重要组织。先生不惟学术为一时领袖,而性行尤超乎群伦。其详自有传状,学史备书之。今因全国学子议葬先生于汤山之教育林,永纪念其农学界之先哲。……

    这是国民党元老吴敬恒为过探先写的墓志铭,高度评价了过探先短暂的一生。“农学界之先哲”,这是过探先的真实写照。

    过探先从归国到去世,前后14年时间。在这短短14年时间里,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中国农业事业和社会事业。

    过探先从事农业教育及科研工作,对我国植棉业、林业及农业经济、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贡献。

    张智峰(南京文史研究专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