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向每一个不朽的青春传奇致敬!南京高校的“无问西东”
  • 向每一个不朽的青春传奇致敬!南京高校的“无问西东”

    时间:2018-01-20 15:53:43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龚倩

    近日,很多人被《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猛戳泪点。电影刻画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一段段感人至深、跌宕起伏的青春故事,向每一个不朽的青春传奇致敬。

    《无问西东》的男主角之一、王力宏扮演的飞虎队飞行员沈光耀,原型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沈崇诲,而他就长眠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园。

    “无问西东”四字来自清华大学的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每一所高校都有着各自的校训或校歌,它们内容不尽相同。然而,所有高校师生们激扬青春、勇往直前的情怀都是相同的。

    人杰地灵的南京有着为数众多的百年名校,他们也曾经历过战火的摧残,同样的,这些高校的师生们从未屈服,也共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时至今日,他们的事迹依旧激荡人心。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回顾战火纷飞年代中,南京这些高校的“无问西东”——

    南京大学

    建校:1902年(前身为三江师范学堂、以及金陵大学)

    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中央大学的抗战对象,就是敌人的东京帝国大学!”

    1937年日军屠戮南京前夕,南京大学前身之一金陵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杭立武提议,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公推拉贝为主席。国际委员会划定的南京安全区在大屠杀中保护了约25万中国难民的生命。

    抗战期间,除了为同胞提供庇护,南大师生依然坚持不懈进行学术研究。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南京大学的前身原中央大学被迫于当年10-11月西迁,历经千辛万苦在大后方保住了这所全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

    西迁时期,学术并未因抗战中断。原中央大学教授编纂出版的学术专著据不完全统计高达35部之多,内容实现全学科覆盖,其中部订教材4部;国民政府部聘教授1941、1943年两批共计45名,中大有13名教授位列其中。

    抗战期间,南大前身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师生员工,亦以各种形式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1934年秋,与金陵大学毗邻的日本领事馆内,兀然竖起一座钢骨旗杆,每日升挂“太阳旗”。金大师生入门翘首,无不“触目刺心,忿而共慨”。学生朱恕、郑槐等30余人联名拟就《从速竖立旗杆启事》,在《金陵大学校刊》上发表,短期内就募集到大洋680多块。次年8月,一座高耸入云的旗杆在该校大礼堂南侧拔地而起。此旗杆入土5米,地上部分由28节钢管套接而成,高40米,比日本领事馆的旗杆高出10尺有余,质量与外观都胜日本旗杆一筹,以镇其邪、挫其锐、克其霸!

    为举行庄重的升降旗仪式,金陵大学秘书处专门发出通告:“自1935年10月14日起,每日上午6时15分、下午5时举行升旗、降旗仪式,全体师生于所在地点一闻号音,即需中止一切活动,自动立正,目送国旗徐徐升、降。”

    罗家伦:“中央大学的抗战对象,就是敌人的东京帝国大学!”

    8月15日起,日机连番轰炸南京,中央大学建设万人大学的宏大计划随之夭折。校长罗家伦面对敌机留下的弹坑,愤怒而坚定地说:“寇能覆之,我必能兴之!中央大学抗日的对象,就是敌人的东京帝国大学。我们现在应该问我们的科学和一般学术,抵抗得过敌人的科学和一般学术与否。我们希望我们以科学与一般学术,压倒敌人……。”

    顾毓琇:历史剧《岳飞》激起爱国豪情

    淞沪战争爆发后,顾毓琇教授不分昼夜,伏案挥毫,写成了四幕历史剧《岳飞》,旧作《荆轲》印成一个单行本,及时推向社会。

    顾毓琇用《满江红》唱出了人民奋起抗敌的共同心声,激起了广大军民的同仇敌忾:……偏安耻,犹未雪,失地恨,何时灭?要从头完整金瓯残缺!民众同仇拼骨肉,将士敌忾涂膏血。到最后胜利定属我,弥前阙!

    王伯沆:临大节而不可夺

    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前夕,中大教授王伯沆身染重病,上有八旬老母,不能外出避难,家中一贫如洗,常无隔宿之粮,不得已出卖藏书维持生活。然而,他坚定拒绝大汉奸陈群高价收购他的藏书以及汪伪政府的立法院长陈公博的聘书。不久因病去世。

    东南大学

    建校:1902年(前身为三江师范学堂)

    校训:止于至善

    东大校园曾是抗战时最大伤兵医院

    抗战时期中国规模最大的伤兵医院“首都医院”就设在今天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在设立的1个多月时间里先后救治中国伤兵3300多人,而且还收治了日军战俘。

    1937年10月4日,中国红十字总会首都办事处宣告成立,其实际任务即作为医院的管理机构,在中央大学内开办“首都医院”。

    在10月10日的南京《中央日报》刊登了《红十字会主办之首都医院,昨起收容受伤将士》的报道介绍,这就是说被定名为“首都医院”的伤兵医院最迟已从10月9日开始收治前线的抗战伤员。10月18日上海《申报》又介绍,该医院“病床达五千二百具”,而根据档案记录,医院“内部工作之医护人员达三百余人,工役凡四百人,其手术室同时可供七个患者之用”,并不久扩到“同时可供行使十余人手术之用”。如此庞大规模的医院后来被誉为“伤兵医院之冠”,成为全面抗战初期最主要的伤兵医院之一。

    勿忘国耻。一代代东大人记得传承的使命。2015年12月13日,第二个国家公祭日。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设计的鱼雷营遇难同胞纪念碑,接受来自全世界的俯视、默哀和对死难者的纪念。承载悲愤,祈愿和平。

    南京师范大学

    建校:1902年(前身为三江师范学堂)

    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黑暗永远无法遮盖人性的光辉

    1937年侵华日军进犯南京,学校师生奉命西撤,但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的魏特琳女士却毅然留守校园,并将其变为一处庇护所,专门保护受难的妇女儿童。

    魏特琳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和“西方人的面孔”与日本人周旋,收容和保护了1.3万余名妇女儿童。随园校区面对正门的大草坪,现在的100号楼、300号楼就是庇护所。

    中国药科大学

    建校:1936年(前身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校训:精业济群

    救助百姓、支援国家

    医药人才是抗战年代最最稀缺的宝藏,中国药科大学前身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也在抗战中不辱使命。

    1937年,因抗战爆发,全校师生被迫迁往重庆。

    抗战八年里,位于沙磁区的国立药专师生依然坚持创办药厂、生产药品,以尽救助百姓、支援国家之绵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子,如著名的药物化学家沈家祥院士和彭司勋院士、著名生药学家徐国钧院士、两弹一星功臣袁承业院士、本草文献学家尚志钧等。

    南京邮电大学

    建校:1942年(前身为战邮干训班)

    校训:厚德弘毅 求是笃行

    为抗战储备大量邮电人才

    发轫于1942年山东抗日根据地战时邮务总局战时邮务干训班的南京邮电大学也为抗战储备了大量邮电人才。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学校数易其名,数迁其址、随战局屡经变迁,为革命战争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邮电通信中坚人才,涌现了一大批邮电管理和业务骨干。

    “无问西东”是一种青春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一生中,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受到万事万物的干扰和阻碍。

    但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

    无问西东,才能乘风破浪

    不管你身处何时、何地,都愿你能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记者 龚倩 综合整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