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用新思维赋能传统产业 “苗二代”们的返乡新生活
  • 用新思维赋能传统产业 “苗二代”们的返乡新生活

    时间:2019-06-16 19:39:14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颇有园林创意的当地农家小院。

     图为:李坤向记者展示他制作的盆景作品。

    6月1日清晨,孝昌县周巷镇90后小伙沈腾吃完自制的三明治早餐,驾着白色的轿跑车,直奔村头的创客中心。

    穿白T恤牛仔裤潮牌鞋,嚼口香糖,热衷互联网,传统苗木大镇孝昌县周巷镇,活跃着一个青春的90后群体。他们出生于苗木之家,却坚持外出求学打拼,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后,毅然从天南地北汇集家乡,用现代思维赋能传统苗木产业。

    因同一个信念,一群90后“苗二代”回乡当创客

    1993年出生的吴望星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会回到老家周巷镇生活创业。

    吴望星在武汉生活多年,开了一家自己的咖啡厅,在光谷购买了商品房,城市里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两年前的一次谈话,让吴望星平静的内心起了波澜。2017年春节刚过,同乡小伙伴沈腾找到吴望星,邀请一起回乡发展,吴望星本能地拒绝。沈腾并不气馁,多次登门劝说:苗木产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但面临新的挑战,竞争力日渐下降,必须用互联网思维发展传统产业。

    苗木,吴望星再熟悉不过了。家乡孝昌县周巷镇早在上世纪就兴起苗木产业,爷爷和父亲做了一辈子苗木生意。近几年来,偶尔听到父亲说,生意越来越难做,有时送出去的整车苗木因不合要求被退回。

    左右权衡之下,吴望星决定回乡,为父亲,也为家乡。

    与吴望星一同回乡的,还有周文杰、曹卫等一批儿时的小伙伴,而牵头人也正是沈腾。1990年出生的沈腾,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创立了一家LED灯具公司。但他骨子里对家乡苗木业有着深深的情结,2013年,沈腾回乡发展高端苗木栽培。

    把现代理念带回家乡,开创新的天地。沈腾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需要更多价值观相同的伙伴。一带十,十带百,在沈腾的组织下,十几个年轻小伙从天南地北走到了一起,有在北京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主,有在山西做软件开发的白领,还有做全国市场的苗木经纪人。

    这群90后小伙一腔热血,然而,父母却并不支持他们的做法——好不容易跳出农门,转了一圈又回来当农民。“我们要带动家乡更多人致富。”孩子们真挚的话语,让父母无言以对。

    挑战父辈传统模式,新旧理念冲撞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了解,沈腾他们找到了家乡苗木产业停滞不前的症结:农户各自为政,市场信息相对闭塞,种植技术略显老化。

    2017年8月,孝昌梦里花园花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为2260户农户提供生产、销售、物流等专业服务。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这群想干一番事业的年轻小伙,自掏腰包3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梦里花园”创客中心,为农民宣讲新型苗木发展理念,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全国20多个城市销售苗木。“一砖一瓦都有自己的心血。”从北京归来的曹卫坦言,万事开头难,建创客中心的时候最困难。大家能自己完成的决不请人工,一个多月下来,原来白净的小伙子们都黑瘦了不少,却累并快乐着。

    周巷镇种植的苗木以樟树、桂树等大路货为主,面对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沈腾和他的团队认为,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走精品、专业路线。

    向先进学习。联合社组织10多人,自驾前往江苏、河南、四川等大型苗木基地考察,哪些品种好、什么规格俏,默默记在心里。这样的考察,有时一走就是一个多月。

    想学技术,对方不愿透露,怎么办?小伙子们想出了一招,花钱购买他们的苗木,便顺理成章了解技术。有一次在河南一基地,当樟树长到1米多高时,当地农民就将其拦腰砍断。问其究竟,对方告知,这样长出来的樟树会更加笔挺。

    他们用新方式种樟树,父辈们无法接受:种了一辈子树,还用你们教?他们引进了花灌木、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新品类,父辈们不能理解:太花哨,不务正业。

    于是,沈腾和他的团队流转2000多亩地,自己实验示范,做给农民看。

    周巷镇有一片万亩油茶林,基本都是30多年前种下的低产油茶品种。大伙儿一边套种高产油茶,一边在低产树上嫁接新品种,硬是将2万棵低产油茶树改造成了精品茶花树,仅这一项,为油茶林增值近千万元。

    渐渐地,村民们发现,小伙子们卖出的树种价格更高,联系的客商也更有实力。今年初,武汉为办军运会,相关绿化项目也主动找上门。一些村民开始上门求教,观摩效仿。

    从“瞧不起”到“跟着干”,周边老百姓打心底逐渐认可了这群“叛逆”的孩子们。

    创意,让传统苗木产业发新芽

    一家普通的农家小院里,陈列着造型各异的植物盆景,倒插的银杏树枝、穿石而过的松柏,还有变废为宝的樟树根,这些都是李坤的作品。

    李坤的爷爷是周巷镇第一代苗木种植户。出生苗木世家,李坤除了熟知苗木种植,还对盆景有着独特的喜好,闲来无事就拨弄树枝树根,揣摩设计造型。如今,李坤的盆景成为周巷的特色,最高一盆售价近万元。

    这些苗二代们各有所长。李坤钟情盆景,陈德兵则爱好石头艺术,一块块不起眼的碎石,经过一双巧手,变成惟妙惟肖的假山、花瓶、蘑菇等。还有,擅长种植草坪的沈腾,懂得网络营销的周文杰。“我们认为的苗木产业,不仅仅只是种树。”李坤说。打破传统种苗、卖苗、倒苗等粗放单一的经营方式,朝着园林景观设计、美丽乡村建设、私人庭院打造的方向努力。

    每当有大型园艺博览会,小伙子们都会带着作品前去参展,拓展市场的同时开阔视野。去年,周巷镇举办了一场“园艺之星”技能大赛,沈腾从鲁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获得灵感,设计园艺作品《百草园》,获得了一等奖。

    创客团队的名气从孝昌传到了武汉,去年,团队中标东湖绿道项目,参与设计部分路段的园林绿化。

    创意,不止于此。农村的闲置农房,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周畈村位于双观(双峰山和观音湖)旅游公路旁,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许多农房闲置多年。吴望星告诉记者,租赁了一部分农房,打造精品民宿,吸引都市一族回归乡野。

    从农村到城市,再回到农村,仿佛是一个折返跑,这群新生代农民跑出了精彩人生。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李卿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