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武汉每年新建改扩建公厕过百座 增量提质惠民生
  • 武汉每年新建改扩建公厕过百座 增量提质惠民生

    时间:2018-01-17 16:38:04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武展东路上的钟楼公厕与环境融为一体。

    图为:后襄河北路上新建公共厕所内醒目的文明提示语。

    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2018年至2020年,武汉市将按照“文化创意景观”的总要求,新建、改扩建城管公厕450座。

    截至目前,武汉城管直管的公厕约1500所。近年来,每年新建、改扩建的公厕都在百座以上。一批园林式、钟楼式靓丽公厕,已伫立武汉街头;建休息厅放休闲桌椅、配中央空调、自动烘干机,播放音乐、设母婴室,公共厕所正变得舒适又温馨。

    武汉城区“公厕革命”,将从增量到提质,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小公厕惠及大民生!

    克服选址难题—— 每年新建改扩建公厕过百座

    公厕选址,是社会性难题。近年来,武汉各中心区每年都有新增计划,新厕选址如何“闯关”?

    硚口区云鹤社区中心广场公厕选址,经公示、听证、做居民工作,前后历时半年多。

    2017年12月29日上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云鹤社区中心广场看到,多名中老年人坐在广场公厕南墙边聊天。谈及刚开放两个月的公厕,居民们七嘴八舌,兴致勃勃地说开了。

    402栋7楼80岁的胡小娥说,小区无电梯,以前为在楼下多转一下,出门要尽量少喝水,不然找厕所麻烦。

    102栋三楼66岁的曹女士说,她的老母亲在广场处散步时,突发内急尿在裤子里,修建这座公厕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2012年,云鹤社区2000多平方米的中心花坛,被改建成中心广场。舞台区、健身区、休闲区一应俱全,成为1.6万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但居民如厕成了大问题。社区主任周海建说,云鹤社区的95栋住房均无电梯,上下楼不方便,广场西北角的灌木丛渐成“天然厕所”。

    硚口区城管委了解到群众需求后,规划在广场附近建一座公厕,可广场周边居民极力反对。2016年10月14日,43名业主代表全票通过该公厕选址,但仍有业主不停地投诉。城管、社区反复做工作,最终将选址退让10米才“过关”。

    2017年4月,公厕开建,同年11月投入使用。该公厕成为硚口区2017年新建的4座公厕之一。

    青山区城管委环卫科李伟表示,2017年,该区新建5座公厕的目标全部实现,但在青山区吉林街和依江畔园小区附近无名路上的两座公厕选址,均因居民反对而搁浅。

    武汉市城管委建设处负责人表示,城管公厕多需要相对独立的场所,选址是个“老大难”问题,各城区城管部门克服重重困难,落实每年新建计划。近年来,武汉市每年至少新建、改扩建100座城管公厕。

    建设标准提升—— 钟楼式、舰艇式、园林式,景观公厕阔步来

    新建公厕,正告别千厕一面的“方盒子”模样。钟楼式、舰艇式、园林式……造型各异的公厕日渐增多,它们或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或自成一景。

    汉口武展东路小游园内,一幢白墙红瓦钟楼式建筑,犹如童话王国里的城堡,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站在远处观望,你很难想像得到,它竟然是座公共厕所。“这是武汉市首个设有母婴卫生间的公厕!”厕管员李玉凤说,厕内摆有绿萝盆景,十分漂亮。

    江汉区城管委副主任周庆说,江汉区地处武汉市中心,商业发达。自2012年起,以武展东路建设钟楼式公厕为起点,拉开了该区公厕建设提档升级的序幕。

    江汉区的景观公厕,按“一厕一景”标准进行建设。

    在后襄河北路后襄河公园玉兰花景观带内,一座现代坡屋顶造型公厕,建筑整体风格明快,现代中透出中国传统风,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公厕主入口处,两个黑色的“人”字形凹陷,增添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汉口火车站北常青一路人行道旁,一座占地约200平方米的舰艇式建筑初具雏形。江汉区城管委介绍,该建筑集公厕、垃圾收集屋于一体,由于二者“个头”一矮一高,遂将公厕屋面做成斜坡颇似舰艏,两层高的垃圾收集屋做成“驾驶舱”,打破了传统公厕生硬刻板的形象。

    据武汉市城管委介绍,全市各区近年来打造了一批设计新颖、美观的公厕。汉阳铁厂、文化宫等地的公厕,均坐落于园林、游园附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古色古香中,凸显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江岸塔子湖体育中心公厕、江夏新世纪广场公厕是钟楼式外形;东西湖六顺路游园公厕外观采用欧式风格设计,该造型曾获全国公厕外形设计大奖;青山武钢干部管理学院和南干渠游园公厕,是别具一格的“木屋公厕”,青山镇街江滩也有一座船舶造型的公厕。它们,成为城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改扩老旧公厕—— 增颜值添功能,提升实用性

    武汉市每年还要批量改扩建公厕。它们不仅仅整修外观,更注重提升实用性,细节方面也体现人性化。

    2013年,硚口的沟槽式公厕,全部完成蹲位式改造。硚口区厕所管理服务站站长罗红革介绍,这避免了各厕位之间“串味”,也让老鼠无藏身之地。

    汉口航空路解放副食公厕,周边商圈密集,有公交站和大型医院。该厕所虽有15个蹲位,高峰时段如厕仍要排队。硚口区城管委设施科科长曹作民说,在对该厕所改造时,特意在入口的休息处设置了座椅,并增设了手机搁板、挂物钩,从细节处体现人性化。

    毗邻汉正街的满春路公厕,在改建时仍选择“重男轻女”。2017年,江汉区城管委公厕管理中心实地调查发现,如厕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他们多为来自汉正街的男性劳动力,遂决定将男厕小便池由4个增至5个,蹲位由7个增至8个,为此将隔墙向女厕平移了0.5米。

    近两年来,武汉市城管委配合旅游部门,开展了两江四岸核心区街头公厕,以及中山大道公厕提档升级工作,改扩建公厕近50座。

    武汉市城管委表示,武汉各区大部分城管直管公厕,近年都完成了残疾人卫生间、排风扇、门帘、窗纱等现代化设施的建设改造;中心城区部分公厕配置了自动烘干机、洗手液提取器、婴儿座椅等实用便民设备;江岸、硚口、汉阳、洪山、青山等区,还在公厕内安装循环播放轻音乐的立体声音响,在厕内外主要通道放置花卉盆景,悬挂装饰画,努力改善如厕体验。

    一人打扫一厕———精细化管理,改善如厕体验

    公厕的环境卫生,离不开精细化的日常管理。武汉城区城管公厕,已实行“一人一厕”专人管理。

    2018年元旦前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两次到硚口区云鹤社区采访,均见到厕管员漆银娥忙碌的身影,用去污粉清洗蹲坑门、特强去污液擦洗玻璃门。她说,每天拖地几十遍,晚上地面还要冲洗消毒。

    该公厕内,有个三四平方米的工作间,与女厕一墙之隔,是漆银娥日常生活和休息的场所,“把公厕卫生做好,我住着也舒服啊!”漆银娥笑着说。

    以厕为家,是许多厕管员的常态。

    武汉市十一中对面的崇仁路公厕,殷桂香已保洁了25年,目前就住在男女厕之间一个3.5平方米的工作间内。殷桂香创新清洗方法在全区推广,厕所的留言本上,写满了感激和赞美,“经常看到保洁阿姨,不是在擦门窗就是在洗马桶”“无论什么时候来,总是洁净如一”“感觉比自己家还干净”。

    硚口区厕所管理服务站站长罗红革说,硚口区142座城管公厕,全都做到一人一厕保洁,绝大多数厕管员,生活住宿都在工作间。

    武汉市城管委环卫处表示,城管公厕的环境卫生、文明规范管理,各区每天都有质检和考核,上级还有专班抽查;江汉、青山等区还将公厕外5至10米区域的环境卫生,纳入公厕的考核范畴。

    出门在外遇到内急时,如何快速找到公厕?

    武汉城管委在其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了“找公厕”功能,点击会显示由近及远的“公厕列表”,包括外观图、地点、距离、评分、位置、导航等信息。武汉市城管委表示,上千城管公厕已全装进“找公厕”,园林、水务等部门建管的公厕,以及单位对外开放的公厕,将逐步纳入可查范围。(记者饶纯武通讯员董德禹赵志宏李军图/记者倪娜)

    记者手记

    “厕所革命”公众不能缺位

    饶纯武

    公厕,是一种公共产品,关乎民生彰显文明。政府正花大气力,加快布局提档升级,解决公众如厕难。“厕所革命”,涉及建设、管理、维护等方方面面,相关部门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需要公众广泛参与。

    公厕选址难,或是陈旧观念在作怪。如今,武汉城管公厕,正改变着脏乱差的旧形象,发动公众参与,或许是破解公厕选址难的钥匙。

    采访中发现,公厕受损问题不容小觑。武汉火车站西南角一公厕,六厕位把手全损坏;江汉区73座公厕,摆放1400盆绿萝,半月丢失一半;京汉大道利北一村公厕,六个水箱一夜失踪,该区公厕维修支出,六成在替人为损坏买单……

    公厕,是否摆放厕纸和洗手液,让管理方犯难。摆吧,转眼之间就消失,不摆,如厕人又有需求。江汉区城管部门正考虑效仿外地,引进刷脸设备,刷一次“供应”一定长度的厕纸。

    引入科技手段管理,或能暂时阻止不文明行为,但治标更要治本。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公厕也是一把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只有人人相善其群,公厕选址才会不再难,升级之后有保障,使用体验更舒心。“厕所革命”,公众不能缺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