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豫论场丨羁押9778天,不能止于无罪平反
  • 豫论场丨羁押9778天,不能止于无罪平反

    时间:2020-08-10 20:45:4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

    □丁新科

    背负故意杀人罪名、身陷囹圄近27载,53岁的张玉环终于等来了无罪判决。失去自由达9778天,张玉环成为国内已知被关押时间最长的无罪释放当事人。

    沉甸甸的判词背后,是三个家庭命运的巨大改变。当看到张玉环的前妻搀扶着白发苍苍、伛偻而立的“婆婆”,站在断壁残垣、荒草丛生的院落前翘首以待的情形,不难想象,这样的重逢,是怎样的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张玉环收押时是20多岁的精神小伙,夫妻和睦、家庭幸福,最小的儿子才3岁。经历了妻离子散,人生最好的年华困顿于高墙之中,他归来已年过半百,物是人非。

    除了张玉环家庭,当年两名被害男童的家庭也在反复经历煎熬。不堪流言,两家人均在案发后不久搬离村子,尤其得知张玉环释放后,家属表示“如果说他(张玉环)不是真凶,真凶又是谁?这么多年了,一定要有一个交代”。

    真相,是人们普遍追求的朴素愿望。张玉环入狱后始终不认罪,坚持喊冤,每周都会手写一封申诉信,向各级司法部门讲述冤情。高墙之外,张家人也四处奔走。持续申诉,不放弃,是他沉冤昭雪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近年来政法机关不断织密错案防范网,坚持疑罪从无原则,强化人权保障、有错必究、证据裁判等理念,力求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一些冤假错案得以纠正。比如张玉环案、聂树斌案等。

    与张玉环案相似,在聂案在最后的判决中,法官亦认为“原判据以定案的证据没有形成完整锁链,没有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也没有达到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定罪要求”。这是对过去重口供、轻证据的一种纠正。司法的正义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如果办案机关的取证程序、手段不当,就会给审判带来极大的困扰。

    再比如,诸多冤假错案件产生的背后,刑讯逼供如影相随。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是要发挥好司法制度设计初衷,侦查、起诉、审判各环节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绝不能重配合、轻制约,甚至不制约。

    事实上,宋代曾创设鞫谳分司制,鞫司只负责案件事实的审理,谳司负责查找适用的法律条文,最后由长官在此基础上做出判决,鞫司和谳司不得会见沟通,违者重罚,办案与审判分离初见雏形。无数次经验证明,既要设计好制度,更要把好的制度执行到位。

    古往今来,人们爱看沉冤昭雪的故事,为主人公的不幸感慨唏嘘,这其实是个体命运的感同身受。老百姓能从司法的每一次纠偏上感受到正义的阳光,进而在自身遇到问题时相信司法,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是司法改革的核心问题。对该案当中亵渎法治的人员,也要在法律范围内一查到底,落实终身追责制,让相关办案人员知敬畏、守规则。

    无罪判决还了张玉环清白之身。最新的消息是,张玉环已申请了国家赔偿。这份赔偿不足以弥补一个人青春韶华的失去,仅是为今后生活提供一份保障。愿悲剧不再重演,法治不再蒙羞,正义不再迟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