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体检机构迅猛增长 为自己“体检”迫在眉睫
  • 体检机构迅猛增长 为自己“体检”迫在眉睫

    时间:2018-11-17 17:49:14  来源:大河健康报  作者:

    □首席记者刘永生文/图

    今年以来,国内体检行业从业者能够明显感觉到,舆论针对体检行业的乱象批评不断,人民日报、新华社、健康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先后发文,指出行业弊病,措辞严厉。

    就在上个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健康体检机构管理促进健康体检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这份文件明确针对体检质量提出要求:一是严把准入门槛;二是规范服务行为;三是加强日常监管。

    目前,省会郑州已有体检机构100余家,行业的迅猛增长态势被戏称为“百检大战”。郑州体检行业存在哪些弊病?各机构怎样确保体检质量?针对体检质量安全,医政部门是否有监管措施?国家的“规范”和“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日前,记者就这一系列问题,深入采访体检业内各方人士,他们一致认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暴露出许多问题,薄弱环节不容忽视,有必要对体检行业做一个“体检”。

    体检市场野蛮生长舆论批其“乱象丛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检已成为公众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检行业迅猛发展。

    郑州一家机构调研发现,郑州体检机构总数已超过100家,民间把这种迅速增长的态势戏称为“百检大战”。该机构在2016年曾采取网络检索结合扫街的方式进行调查,当时郑州体检机构数量为78家,这一数据包含综合医院的体检科、专业体检机构。

    然而,体检市场迅速发展的背后是无序发展、野蛮生长。比如过度体检泛滥、体检“质控”流于形式、体检套餐大而不当、漏检误检时有发生等。今年8月,国内知名民营体检机构美年大健康的一家门诊部,被证实存在冒名医生、体检报告无医师手写签名、违规开展CT放射诊疗活动等三大违规行为。

    其实,在上述企业丑闻曝光前,早有针对体检行业弊病的批评声音,人民日报、新华社、健康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均发文直陈“行业乱象”,并提醒“低价体检暗含坑人套路”“体检行业,别忘了呵护健康的初心”。

    郑州市健康管理协会郭艾梅秘书长回忆近10年来的行业发展,她表示,体检行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体检项目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发挥体检应有的作用。二是“套餐式”的项目过于泛滥。三是体检流程为“流水线作业”,单位时间内体检人次太多,体检质量存在问题。四是有些高端体检,只是价格昂贵,并未提供相应价值的服务。五是有些民营体检机构,用价格战来争夺市场,竞相拉低价格影响了体检质量,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武留信在《人民日报》上曾发文表达观点:应该给体检行业来一个“体检”。

    记者走访业内人士揭体检行业四大问题

    为何体检行业需要“自检”?它究竟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记者在走访中一一探寻。

    ●问题一:体检机构存“无证上岗”情况民营机构很普遍

    “有的时候我觉得一个人到体检机构去做检查就像撞运气,运气好了,撞到一个负责任、水平高的医生,检查就准确,运气不好,这种体检结果只是一个心理安慰罢了,漏检、误检的概率就很高。”这是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体检科医生对记者说的一番话,他直陈因工作量太大,导致B超检查可能存在“漏检”“误检”问题。目前,各家体检机构都在追求“量”,总体检人数和营业额分摊到每个医护人员身上,就是他们的工作量和工资收入。

    以B超检查为例,每天都有庞大的体检人数,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同时还要保证体检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一味追求速度和数量,准确性就很难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体检的准确性就取决于医生的责任心、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

    以上都算其次,最严重的问题是从业资质。据一位三甲医院体检科医生透露,有些体检机构B超科的医师是求职应聘的,有的是同行介绍的,他们中有的有资质,有的没有资质,也就是“无证上岗”。“无证上岗”的情况在民营体检机构很普遍,在公立医院相对少一些,但是也存在。

    郑州某医院体检科主任证实了上述医生的观点。这位体检科主任介绍,国家强制规定,体检机构B超科医师上岗,需要执业医师证,这个证和临床医师的证是一样的,只不过B超科医师的注册项目是“临床影像学”,临床医师的注册项目是“临床医学”。如果从业者只是“技师”,而不是“医师”,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出体检报告,但此类“无证上岗”现象是存在的,也是违法的。

    这位体检科主任介绍,“无证上岗”现象也存在于其他检查项目中,比如骨密度、动脉血流检查、动脉狭窄检测等功能医学检查,普遍安排护士操作,这类人员无法保证检测质量安全,只是“熟练工”。

    造成这种行业现象,除了行业迅速扩张的因素,还有“成本”因素,因为雇用一个高年资的医生,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可能是护士的数倍。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武留信介绍:“从整体来看,健康管理(体检)行业人力资源和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B超医生缺,能够判读放射医学影像片子的医师缺,主检医生缺。而全国临床医务人员中专门从事健康管理(体检)的人员比例也明显偏低。”

    (上接AⅠ·04版)

    ●问题二:抓数量,弃质量体检准确性无保障

    “超声科做得好不好,决定了一家体检机构的成败。”一位三甲医院的超声科医师说,超声科最容易出现漏检,也最容易落下“证据”。

    体检的数据和人的生理状况密切相关,这个数值在一定时期内允许有变化。除了乙肝五项外,其他检查,像血常规,血脂、血糖指标,很少因“出现误差”被体检客户投诉,因为体检结果只对当时那份样本负责。

    但是超声就不一样,脏器内有实体病变,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超声检查的质量决定了体检机构的成败。一旦漏诊,对体检者的损害很大,会延误治疗时机,尤其是癌症。

    在某些体检机构,医生们说“速度决定一切”,意思是检查速度决定了体检机构的效益,决定了体检医生的工作业绩、工资收入,但也影响着体检的准确率,影响着体检质量。

    记者走访了解到,某些医院体检科的人员分两种:一种是“院聘”,一种是“科聘”。“院聘”人员有基本工资,“科聘”人员没有基本工资,收入完全靠工作量。以B超科为例,体检数量、体检部位,再乘以一个系数,就是这个人的工作量。

    一位B超科医师说:“要求每个医生都做到100%准确无误,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因运营机制带来的体检质量下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切面有关,超声切面的数量做多少,在哪些位置做切面,都有严格要求。按规范采集切面,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如果为了赶时间、赶数量,只做一两个切面,就有可能会遗漏病灶,造成漏检。

    “一个脏器,如果做20个切面,肯定比只做三五个切面发现的问题多。就像切西瓜一样,切面越多,在它的横断面上发现问题的概率就越大。如果只切一刀,只有两个切面,那西瓜内部的‘病’就很容易被漏掉。”上述B超科医生介绍。显然,做更多的切面就要费更多的时间,这样速度就下来了,数量就上不去,同时个人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

    ●问题三:体检套餐缺乏个性化也不够人性化

    体检套餐是目前体检机构的主导体检模式,“套餐制”是体检行业沿袭多年的产品模式,备受诟病。

    武留信教授说,目前职工年度体检项目大同小异,基本不分年龄段,一个套餐做到底,缺乏针对个体疾病风险的检查项目定制。90%以上的体检不做健康问卷,特别是生活方式调查,无法获取有价值的健康信息。做一次标准化健康问卷的价值不亚于做一次贵重的医疗仪器检查。现代医学的发展,提倡精准筛查和个性化预防,健康体检要从群体套餐向个性化定制转变。

    “体检套餐”是一种批量检查的模式,很多单位的团体体检,常用“体检套餐”的形式来设置项目,这对某些特殊年龄、特殊体质的人群是很不“友好”的。

    郑州市健康管理协会秘书长郭艾梅说,体检套餐的缺点是没有做到个性化。体检项目的设置,应该因人而异,结合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生理特点,对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要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查,那些大而不当的“套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适用的。比如,有些单位职工年龄差距大,年轻的20多岁,年长的40~50岁,40~50岁的员工慢性疾病风险因素已经很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慢性病筛查,和年轻员工共用一种体检套餐很不合适。

    河南邦尼康健康科技公司高级合伙人董保丰分析,“套餐”模式体检太商业化,缺乏人性化。一个单位300多个人去体检,只用一个“套餐”,对于有些人来说,想检查的项目“套餐”里没有,对于另一些人,“套餐”里的一些项目又很多余。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按“套餐”做下来还可能会造成漏检。

    “所以,体检中心要认识到目前的弊病,一定要站在人性化的角度,重新设计体检模式,做个性化的体检,把体检做出深度、做出温度,尽可能地根据个体情况做出更精准的健康检查,我认为这才是人性化的体检模式。”董保丰说。

    ●问题四:民营机构“低价”竞争体检质量难保证

    “价格战”——这是公立医院体检科主任们多年来诟病的问题。民营体检机构介入市场后,以低价争取市场,但某些“超低价格”却令业内人士哑然失笑。

    “有些单位的团体体检,能把价位谈到每人几十元或100多元,这种价位的体检,质量值得怀疑,这种体检能否起到筛查作用,也值得怀疑。无底限地拉低价格,是一种低水平竞争,最后也拉低了行业的整体水平。”郭艾梅说。

    一位三甲医院体检科主任介绍,近些年,因为受“价格战”影响,该机构已经不愿再接“公务员体检”这类项目,因为太低的价格无法保证正常成本。一些民营机构因价格优势,逐渐取代了公立体检机构。“体检是一项医疗行为,不能用人民币标示的价格去衡量这项服务划不划算,超低的价格怎么保证医疗安全?怎么保证试剂合格?怎么保证人员资质?”

    “价格战”实际上是一种商业竞争模式。在医学界人士看来,这对医疗服务品质是一种伤害。董保丰分析,“价格战”背后实际上是营销驱动,是一种片面追求利润的营销手段,可以带来量的快速爆发,也能带来各级各类体检机构的快速发展。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行业必定要经历的初级阶段。

    体检行业野蛮式增长

    还能走多久?

    谈及体检行业未来的发展,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刘永生表示:“体检中心在市场营销上,不应该‘来者不拒’‘越多越好’,不要再追求‘走量’,而应对客户的范围有限制、有筛选,合理地定位好自身的服务水准和客户的消费水平。在此基础上,做个性化体检,这也是体检行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体检的本质是做疾病筛查,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形式。”刘永生主任说,华丽的设计、舒适的装修、空姐式的服务,不是体检的本质,体检的本质是“筛查”,帮助受检者早发现、早治疗疾病。“我希望无论高端体检,还是平民体检,都要把好‘疾病筛查’的关口,如果检查准确率不高,质量控制不严,这份结果没有任何意义,体检者只是去体检中心转了一圈而已。”

    董保丰也表示,野蛮式增长是行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市场在竞争中才能产生更优质的服务。现在“套餐”式体检以盈利为导向,而体检行业发展终究会走向个性化、人性化以及定制化服务的阶段。如何做出这种改变?市场会做出选择,消费者也会做出选择。用低端、低价争夺市场的体检机构将面临淘汰。

    野蛮发展中的行业,靠高端设备、营销方式以及低廉价格取胜,是一种低级手段,市场最终会给它一个教训。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行业标准会推广,行业也会对自身做出规范和约束。

    (下转AⅠ·06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