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又到金叶飘香时——三门峡烟草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纪实
  • 又到金叶飘香时——三门峡烟草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纪实

    时间:2018-11-17 17:49:08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

    独特的烟区地貌

    □本报记者刘景华通讯员车峰波叶新波文/图

    戊戌年尾,金狗献瑞。

    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的三门峡市再次传来好消息:全市2018年烟叶收购全面结束,种植的15.7万亩烟叶,以收购43.35万担、烟农总收入5.98亿元、上缴烟叶税1.3亿元的骄人业绩,再次保持全省烟叶经营工作第一梯队,成为实现中式卷烟原料供应“中原突破”战略的“生力军”。

    烟香溢中州,万民尽欢颜。

    回顾2018年迈出烟叶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步,三门峡烟草人充满自信。

    1

    利用好生态,养出优质好烟叶

    三门峡市是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修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素有“黄河明珠”之称。又因辖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冬季都有数万只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经过长途迁徙,来到三门峡过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天鹅之城”的美誉。

    三门峡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结合部,大部分地区海拔300米~1500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适中,无霜期长。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土壤多为山地褐土和红黏土,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较好,耕层土壤pH值及微量元素适宜,具有生产优质烟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国家烟草种植区划认定为全国优质烤烟最适宜种植区之一。

    “三门峡作为烟叶大区,烟叶经营是推动经济运行高质量的重要支撑,因此烟叶工作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制约烟叶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这是去年8月,市烟草局(公司)新一届党组成立之初对烟叶工作的定位,也由此开启了“挖掘生态优势、解决短板问题、实现提质增效”的新征程。

    土壤保育,把烟田生态维护好。“烟叶长年连作不但会造成土壤板结、保肥供肥能力衰退,而且还会加重病害传播”,生产技术中心主任陈彦春告诉记者。正是深谙此理,该市组织建立了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实行以烟为主、与烟相生的烟田耕作制度,有计划地组织烟田轮作,全面提升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把改良烟田土壤、维护烟田生态作为三门峡烟区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集中人力物力,实施课题攻关,形成了“传统+新型”的土壤保育模式,种植多年的烟田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传统技术方面,实施钩机深翻、烟田深耕烟田1.5万亩,大麦、油菜掩青覆盖面达80%以上;新型技术方面,实施精准配方施肥,对烟田土壤进行取样化验,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块、不同土壤的养分含量制订配方施肥方案,有效防止了土壤养分结构失调。不仅如此,还大力推广高碳基肥料和松土促根剂,覆盖烟田面积4.2万亩,烟叶的抗逆性明显增强。

    选优品种,把地域特色彰显好。种为农之本,同样的生态条件下,不同烟叶品种的长势长相、特色风格截然不同。为此,他们与工业客户共同研讨,统筹多年的烟区适应性品种筛选结果,确定了以云烟87、秦烟96为主的当家品种,淘汰了不适宜、品质差、效益低的劣杂品种,形成了“一区一品一特色”的原料保障供应链。该市坚持把品种治理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的全过程,实行非推广品种不签合同、不准移栽、不予收购的“三不政策”,严格根据工业需求统一供种育苗、组织移栽,从源头杜绝劣杂品种。全市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100%,客户需求量大的云烟87和秦烟96种植面积达96%,较好地践行了“品种对烟叶质量的贡献是第一位的”认知。

    适时移栽,把生长周期调控好。烟叶生长后期的光照、温度将直接影响上部烟的成熟度和内在品质。根据近几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该市经过调研论证,明确将2018年的烟叶移栽期比以往年份前移7~10天。围绕栽期前移这一目标,坚持冬耕早准备、育苗早播种、移栽早启动,严格按照“135”(即一块地1天栽完,一个连片方3天栽完,一个乡镇5天栽完)移栽周期要求移栽烟叶,使烟叶需水规律与雨季分布高度契合,为烟叶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为后期适时成熟落黄、提早采烤烟叶避免霜冻期冻害损失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配套,把特色风格保障好。传统技术是三门峡烟叶的“传家宝”,也是多年来保持烟叶质量稳定的“独门秘籍”。2018年,该市把提高传统技术落实率作为彰显烟叶风格特色的主攻点,全面落实春节前烟田冬耕起垄、栽前盖膜等旱作栽培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全面推广井窖式小苗深栽、揭膜培土等专项技术,促进烟叶根系生长;全面落实合理密植、二次打顶、科学留叶等关键措施,有效调控单叶重,促进烟株营养均衡、长相清秀;大力推进提钾增香技术综合运用,投入1000余万元购买大豆,以合作社为单位加工发酵豆浆,逐户发放、逐块落实,豆浆灌根落实率达95%,加大农家肥推广力度,以合作社为单位开展农家肥沤制,全市增施农家肥5000吨,实现了核心示范区全覆盖。配套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为该市提高烟叶内在品质增添了重要支撑。

    ……

    随着这些综合措施的全面落地,三门峡烟叶大田里旺长期的烟叶长相齐整、清秀、健壮,显示了好烟叶的无穷魅力。看到这种喜人景象,客户笑了,这些住氧吧、喝山泉、饮豆浆、吃土肥的三门峡烟叶,将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料保障;烟农笑了,这些绿油油迎风摇曳的烟叶,将会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成为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力保障;烟草人也笑了,他们一年的辛勤付出正在慢慢见效,养出生态有机“中棵烟”的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2

    适应新形势,破解结构大课题

    烟叶供需结构矛盾,是当前烟叶工作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受烟叶库存高企、卷烟产销量下滑、细支烟高速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烟叶计划资源日益收紧;同时随着卷烟消费的提档升级,工业企业对中高端原料的需求更加旺盛,由此导致供需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能否满足好客户对烟叶数量、质量的需求,增强中高端原料保障能力将直接决定烟区的生死存亡。基于这一认识,三门峡市烟草局(公司)紧紧围绕客户订单需求,提出了“65、65、98”结构优化目标,即上等烟比例65%,中部上等烟占上等烟比例65%,中上等烟比例98%,并将此作为精益课题,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牵头抓总,系统上下众志成城,围绕“两加强、六把关”,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宣传引导,让烟农“动”起来。大力宣传结构优化政策,利用“四个一”载体(一封告烟农书、一张宣传漫画、一部微视频、一把金叶扇),走村入户帮助烟农算清成本账、收益账,引导烟农在清理底脚叶的基础上,自觉按照“上二下三,至少五片”的要求开展结构优化工作。同时,在全市投入1000万元补贴资金,对结构优化到位的烟农给予每亩50~100元的结构优化补贴,保障烟农“减量不减收”。“今年俺种烟18亩,和去年种的一样多,虽然下部叶打掉了,但是中部叶长得更好了,交售总量减少了,但上等烟比例提高了,总收益还增加了一万多元呢。”灵宝市烟农史忠刚对优化烟叶结构所带来的利好的心声,代表了该市众多烟农的普遍心声,像他这样由被动转为主动优化结构的烟农,在三门峡烟区已成为主流。

    加强监督检查,让措施“真”见效。生产环节,实行烟叶环节考核与领导班子年薪挂钩,将烟叶生产分为整地起垄、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四个环节,逐环节严格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倒逼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落地落实。收购环节,成立质量检查组,对47个收购站点进行不间断巡回检查,发现质量问题一律严肃处理。同时向4个分公司仓库派驻移库质量监管组,重点对青杂隔级烟叶、“三混”烟叶(混部、混级、混色)、非烟物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达标的烟叶一律重新挑拣并计算降级损失,追究站点相关人员责任,有效保证了全市收购等级纯度达标,质量稳定。调拨环节,围绕原收原调工作要求,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实行逆向责任追究制,对于调拨后出现问题的烟叶严格追溯到过程中的各个认可放行人员,用严厉的问责追责,倒逼质量管理监督责任有效落实。

    严把计划分解和合同签订关,把市场压力“传”下去。该市将工业提报的烟叶等级需求计划直接分解到各县局(分公司)、分解到各烟叶收购站点,逐级传导市场压力。巩固落实合同管理“精细实”工作法,严格加强合同签订的规范化管理,厘清职级职责,健全负面清单,严格审批程序,做好公示监督,召开面签大会,确保户户见面、块块丈量、插标立界、GPS定位以及“三公开”“五优化”“六禁止”等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收购烟叶的等级结构和具体数量,引导烟农按市场需求开展烟叶生产。

    严把田间管控和编秆烘烤关,让烟叶采烤“严”起来。该市实行烟叶“准采证”制度,非经包村包片职工及技术员开具“准采证”,一律不得采收进炕,切实提升了烟叶的成熟度。突出上部叶质量提升的技术落实,通过实施定向化开发、定制化生产,从农户、地块选择,到田间管理、打顶留叶、成熟采烤,全面做到“人盯人”“人盯地”“人盯炕”,全程跟进示范开发。全市烟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率均达到100%。按照每200亩烟田、10座烤房配备1个专职烘烤师的标准,全市配备烘烤师546名,具体负责督导烟农做好结构优化、成熟采收,对烟叶分类编秆、装炕烘烤、烟叶处分等进行全程指导把关,确保不适宜烟叶不采收、不编杆、不入炕。

    严把入户预检和专业分级关,让烟叶等级“纯”起来。该市坚持“入户制样、定量预检、预约交售、复检考核、责任追究”的入户预检制度,聘用500名专职预检员进村入户开展预检工作。预检员按照专分散收环节程序要求,对预检合格烟叶进行打捆封签,真正把质量管理关口前移到了千家万户。落实市、县、站三级考核奖惩机制,严格按炕次分级挑拣,确保了烟农交售的烟叶部位一致、颜色一致、组别一致。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对全市18个收购站(点)专分散收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采取“初分在场、细分在户、专分在站”一体化收购模式,依托合作社组建了39支1275人的专业分级队伍,对初分的烟叶进行专业分级,确保收购的等级质量和等级纯度达到目标。

    今年全市收购的上等烟比例达到68.9%,中部上等烟占上等烟比例达到78%,结构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较好地实现了“烟农满意、政府满意、工业满意和企业满意”的“四赢”目标,推动三门峡烟叶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

    全力促创新,优化管理新举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了适应烟叶市场形势的深刻变革,既稳控好规模,又兼顾烟农增收,既解决好烟叶生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解决好工业需求结构与生产实际之间的矛盾,着力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三门峡烟草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生产组织体系,使组织管理更精细。该市实施生产网格化管理,建立“市公司—县级分公司—烟站—包村员工(网格)—烟农”层级管理体系,构建清晰的责任链条,强化责任落实。各产烟县分公司成立烟叶生产服务部、收购服务部和技术推广站,形成了“线条式”管理架构,使烟叶生产收购工作管理条线变得更精细,有效防止推诿扯皮和技术棚架,推动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创新管理指导体系,使过程管控更精准。ISO9000烟叶质量管理体系是三门峡烟叶工作的一个金字招牌。该市坚持以巩固提升ISO9000烟叶质量体系为统领,不断融入新元素、完善新标准、转化新成果。先后完善了豆浆灌根、大麦掩青等13项技术标准和烟农星级评定等20项管理标准,增加了井窖式移栽、揭膜培土等4项技术标准,以及职业烘烤师管理规范、烟叶优化结构管理规范、专分散收工作规范等“6项”管理标准,实现了烟叶生产过程和要素的全覆盖。

    创新采烤收推广体系,使技术服务更精到。该市坚持“2456”采烤模式,即两次停烤、四次采收、五炕烤完、六步工艺,为推行采烤一体化提供技术保障。实施“1+N”和“互助合作+技术指导”作业方式,“1+N”是指1个烘烤师负责10座烤房和1个采烤作业组,实行采收、运输、编烟、上炕、烘烤、下炕一体化作业;“互助合作+技术指导”,就是每10座烤房群,由烟农自愿合作组成1个采烤作业组,由1名烘烤师负责采烤技术指导。建好“三支队伍”,加强烘烤指导队伍建设,县公司、烟站和烤房群分别设置烘烤总监、烘烤主管和烘烤师,实现了烟叶专业烘烤指导全覆盖。完善“三个机制”,建立烘烤评价、信息反馈和应急处置机制,促进专业化烘烤服务体系有效运行。在烟叶专分散收方面,每个烟站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每个合作社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分级队伍,推行去青去杂、分组提纯、分类装框(封签)、主检定级“四分法”,最终实现了减轻烟农分级强度、提高烟叶分级纯度、提升工业满意度的目标。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使考评结果更精确。建立“四级”督查机制,分层组织对相应责任主体进行考核评定、绩效挂钩,实现了参与对象、业务流程“全覆盖”。对烟农实施“双百分”业绩考核,全面实施烟农“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将烟农应当落实的关键节点技术标准科学量化,按基本指标、技术指标和效益指标“三个方面”,逐环节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烟叶生产扶持相挂钩,进一步激发烟农落实技术标准的自觉性。在烟叶生产一线推行“五个一”工作法(工作计划书、岗位责任单、农事操作图、质量记录卡、考核反馈表),使烟叶一线员工对阶段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了然于胸,考核跟进及时,结果公开透明,有效保障了标准体系的顺利落地和持续改进。对责任部门严格目标评审,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阶段内审与年终评审相结合,突出问题导向,从薄弱点入手,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指导,重点环节适时开展技术标准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对照目标逐项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持续创新提高。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018年,面对烟叶市场形势的深刻变革,三门峡烟草主动把稳控面积的压力转化为提升质量信誉、彰显风格特色的动力,采取的系列措施办法已初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之以恒地抓好生产布局优化、关键技术落实、质量潜力挖掘,努力满足好、回应好工业的订单需求,真正让三门峡烟叶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三门峡市烟草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张敬榜充满信心地说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