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五养”催开幸福花——太康破解农村特困人员脱贫和养老难题
  • “五养”催开幸福花——太康破解农村特困人员脱贫和养老难题

    时间:2018-11-17 17:49:01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日报记者党文民 河南日报通讯员郜敏

    初冬时节,在太康县马厂镇撞寨居村联养点,老人们晒着太阳聊着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撞寨村65岁的五保户李济学乐呵呵地说:“开始我还不想来,结果一住下我不想走了。这里条件好,屋里干净,吃得好,一天三顿包子、饺子、胡辣汤、面条、炒肉片不重样。”

    李济学仅是太康县“五养模式”受益的特困老人之一。

    太康县是一个拥有15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又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原有的乡镇敬老院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特困人员进不来,留不住。农村特困人员的脱贫和养老是个难题。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破解农村特困人员脱贫和养老难题,兑现脱贫攻坚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庄严承诺,太康县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创新实施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五养模式”,让每一位特困老人“困有所养,应养尽养”。

    截至11月8日,太康县共改造建设19所乡镇敬老院、1所社会福利院、6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个居村联养点。全县9760名特困人员中,集中供养798人,亲情赡养7051人,社会托养355人,居村联养803人,邻里助养323人,“五养”率达到95.59%。

    太康“五养”模式得到诸多赞扬。在9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领导对太康“五养”模式给予肯定。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第141期脱贫攻坚动态中,专门推介了太康“五养”模式。省民政厅把太康“五养”模式作为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案例上报到民政部。

    集中供养温暖特困老人心

    太康县财政投资2600万元对16个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将3个乡镇闲置学校改建成敬老院,配齐基本供养设施,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扩大接纳容量。对稳定运营的敬老院,县财政按入住人员每人1.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有效提升了乡镇敬老院的生活和服务水平,吸引了798名特困人员入住。实行集中供养后,老人们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亲情赡养催开和谐文明花

    对危房户、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太康县村村成立新风协会,采取入户座谈等形式,与分散供养五保户的直系亲属谈心,敦促他们落实家庭赡养、监护照料法定义务,将老人接回家中“合锅同住”,共享天伦之乐。该县开展的“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成为有力助推器。如今,“要想子女好自己先敬老”等理念在该县已成共识,乡间孝老敬老故事层出不穷。

    社会托养养老医疗一体化

    太康县农村特困人员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近1500人,他们既需要日常照护又需要康复治疗。

    为此,太康县组织规模大、条件好的民营医院成立医养结合养老院,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提供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健康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托养机构每接收1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县财政一次性给予补贴3000元。目前,已建成永兴医院颐养家园、济民医院颐养家园、朱口东方颐养家园、高贤医疗护理型养老院等6家民办公助型医养结合养老院,床位2000张,已有355人入住。

    居村联养不离故土可养老

    针对难舍故土又无亲人赡养的独居特困人员,太康县把村中闲置庭院等改建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配齐生活娱乐设施,从居住村贫困户中选聘一两名身体健康、有一定协调能力且具备基本家庭事务技巧的人作为供养责任人,照顾老人生活。对利用旧村室、闲置学校改造的居村联养服务站,县财政按入住人员每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目前,该模式已在22个乡镇的29个贫困村推广试行,803人入住。

    邻里助养志愿服务献爱心

    对村庄较小、无亲属赡养等各种原因只能分散独居的特困人员,组织开展邻里照护服务。由村党支部引导组织村内有能力、有爱心的贫困人员担任邻里助养志愿者,为特困人员提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看病护理等日常照料服务。村委会对帮扶爱心人士给予300元至600元的助养补贴。目前,全县已经有323名特困人员享受邻里助养服务。

    “五养模式”的创新实施,让太康县特困老人晚年幸福生活有了政策保障,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同时传承了孝善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推动了乡风文明提升。

    太康县的“五养模式”,不仅为全县特困老人晚年幸福保驾护航,也为国人养老提供了“太康样本”。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