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 河南诗界集体悼念
  •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 河南诗界集体悼念

    时间:2017-12-15 16:02:56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商报记者吴智星弯文奎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著名诗人余光中14日在高雄医院病逝,享年90岁。余光中在现代诗、现代散文、翻译、评论等文学领域均有涉猎。

    他创作近70年,写了上千首诗,出版几十本书,享誉华人世界。文坛认为他早该摘下诺贝尔桂冠,他却豁达地表示:“一个作家能被自己的民族接受,便是最大光荣。”

    他的《乡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成为每个中国学生的必读诗。“乡愁”定义了中国人的一种情感模式,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

    余光中曾说: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河南商报记者特别整理出余光中与河南的缘分与故事,缅怀这位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的老人。

    【病逝】

    我们在这头先生在那头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梁实秋曾称赞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是知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他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至香港,次年赴台。他的一首《乡愁》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如今,余光中病逝,我们在这头,他在那头。

    【寻根】

    开封

    与500万人共话端午

    2014年5月28日,当时年逾86岁的余光中首次抵达中原,开启“中原文化寻根之旅”,首站在开封。

    诗会上,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第一次来河南的余光中感慨,希望中国人永远也不需要从唐诗、宋词中寻找故乡、寻找乡愁。

    2014年5月29日上午,余光中和开封500万父老乡亲共话宋韵端午,共述中华情深,用美丽的诗歌和先贤屈原对话,并为《汴梁晚报》题写刊名“大美开封风雅汴梁”。

    洛阳

    创作长诗《卢舍那》

    端午节当日,余光中游览了龙门石窟,在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前,他对陪同的诗人屈金星讲:“我对洛阳龙门神往已久,卢舍那果然名不虚传!”回到台湾后,86岁的余光中激情难抑,创作了长诗《卢舍那》。这也是余光中的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一首长诗。

    巩义

    参观杜甫故里

    2014年6月,著名诗人余光中到河南参观杜甫故里,这是此次河南之行他点名要参观的地方。

    “我一定要来杜甫故里看一下,故里和故居不一样,故居只是短暂居住过,而故里是杜甫的根,来这里很有意义,是很难得的机会,我们几个也来这里向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致敬。”余光中在参观杜甫故里时很有感触,称回到台湾后可能会再作一首关于杜甫的诗歌。

    【评价】

    12字概括河南之旅

    在遍览开封、洛阳名胜古迹后,著名诗人余光中、绿蒂等一行回到郑州,以举行“寻根中原回梦大河”余光中诗歌文化之旅座谈会、游览河南博物院作为此次中原诗歌之旅的收尾。谈及此行感受,余光中用12个字高度概括:“历史丰富、传说生动、小麦丰收。”

    面对当代语境的变迁,中国诗歌创作该往何处去?诗人在全球化语境面前能做些什么?2014年6月5日,“现代语境下的中国诗歌——豫台作家座谈会”在省文联举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绿蒂与河南省文学界、诗歌界的代表作家各抒己见,对中国诗歌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讨。

      【缅怀】

    河南诗界集体悼念

    昨天,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杜甫文学奖获得者吴元成得知余光中去世的消息后说:“一个堪称伟大的优秀诗人,必然是传统文化的呵护者,乡愁故园的守望者。余光中先生独具一格的宏阔诗风,真诚充盈的情感指向,是他留给汉语诗歌的宝贵财富。”

    《河南诗人》主编、河南诗歌创作研究会会长杨炳麟也和余老有过几次接触与对话。杨炳麟缅怀说:“他的诗很多,一般的诗人我们记得少,而余老的诗我们都耳熟能详。对于他,我们只能高山仰止,没法评价他,一个时代造就的诗人。”

    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冯杰说,余光中先生一直笔耕不辍,如今先生不在了,但他的诗句永存,那是余先生诗歌风采的延续,诗的魅力无限。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