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郑州中牟县乡镇立村规民约 预防化解矛盾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郑州中牟县乡镇立村规民约 预防化解矛盾

    时间:2017-12-15 15:34:3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喝一顿酒,鲁胜利跟村民小组组长签了一纸承包合同,占20亩地的鱼塘,20年竟不交一分钱。

    不信,到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芝麻岗村看看。村中有片鱼塘,边上盖一座两层楼,红顶白墙,在冬日稀疏的树林中十分抢眼。提起楼主鲁胜利,村民徒叹奈何。

    11月16日,官渡镇党委书记段长海来到村里,看过现场,召集村干部开会:“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怎么处理好鱼塘承包的事,就是一道现实的考题。咱们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创新社会治理,就得迎着问题上,对遗留问题也不能姑息。”

    “鲁胜利承包鱼塘,期限马上就到。是不是续约,按新的村规民约办。他自己也认可。”村干部说。

    宅基地划分、土地分配、享受村民待遇三件事,牵涉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引发的信访案件,约占近3年官渡镇信访总量的七成。今年,官渡镇把建立村规民约作为重头戏,制定“三项制度”,找到一把预防化解矛盾、创新社会治理的“金钥匙”。

      无规矩不成方圆

    西周庄村的曹二狼身高一米八,虎背熊腰,眼光透着一股狠劲。二狼有一兄,名栓狼;一弟,号小虎。三人走在村里,无人敢惹。

    仗着拳头硬,二狼家4口人,多占村里10亩地,十来年无人敢管。有一年,邻村分地,二狼索性“抢”了4亩。对方气不过,与他打了一架,不敌,只好作罢。

    同村的张纪安老实巴交,全家6口人,20多年只种半亩地。上世纪90年代,村里党组织涣散,调不成地。县工作组驻村多日,也没解决问题。此后,西周庄再也没调过地。

    村里纠纷,也曾闹上法庭。前於村王建意的闺女出嫁,户口没迁走。2015年村里调整土地,王建意为闺女要地。村干部说,按规矩不能给。王建意反问:“规矩谁定的,群众知不知道,拿出来看看?”村干部一时语塞。王建意先到镇里上访,后把村委会告上法庭。最终,此事不了了之,成了信访积案。

    小矛盾闹成棘手信访难题,村村都有。刚上任时,段长海头疼不已。细算下来,四级上访平均一年200多件,官渡成了“上访大户”。

    “矛盾都不大,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程序复杂,时间较长。通过道德评判,缺少约束力,难以奏效。最有效的办法是村民自治,先立规矩。”段长海说。

      村规民约怎么立

    “立村规民约?”镇里开动员会时,前於村支书王根力很不以为然。老王当了20多年支书,村规民约不是没见过,但觉得不管啥用。

    段长海告诉村干部,这次立约聚焦三件事:宅基地划分,土地调整,村民待遇。“三项制度”怎么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全民拟定。党委政府对制度的形式、内容、制定过程作出详细要求,并宣传到每家每户。各村两委抽调干部、群众代表起草。草稿交村两委讨论后,提交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逐户征求意见,再报镇政府审核。镇政府一般只进行法制审核,不干预具体内容。

    听说镇里不干预村规内容,王根力更不看好立约。不过,他没想到,回村一传达,大伙儿热情高涨。讨论草案时,你一言我一语,拟了6稿才确定下来。

    随后,村里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征求意见。村里44名党员,除1人远在海南,到会43人,创了纪录。王根力一看,这事“有门儿”。

    第二步,全民表决。镇上要求,村规民约要生效,参会户数、通过票数要“双过半”。王根力担心,正值农忙,大伙儿能来吗?

    6月15日,是前於村开村民大会的日子。早上一睁眼,王根力听到雨声,一骨碌爬起来,开窗看,小雨淅淅沥沥,心便提到了嗓子眼。上午9点,一人不落,全部到场。望着台下花花绿绿的雨伞,王根力激动得差点掉泪。当天,村民全票通过“三项制度”。前於村成了官渡镇第一个“吃螃蟹”的村。

    “41个村的表决会,平均参会率86%。村规民约平均赞成率82%,均一次通过。”段长海说,制度表决后,还有第三步——全民告知。制度印制成小册子,送到村民家中,由当家人阅读签收,签字按手印,镇村两级存档,以利执行。

      “例外”能否堵得住

    开会表决时,曹二狼本想反对,但见大伙儿都举手同意,自己也不好犯众怒。不过,他决定等一等:“多占地的人只要有一户不退,谁也别想收我的地!”

    村干部带头,几家强势户都退了地。曹二狼明白,这回是来真的。他主动退出多占的地:“大家理,大家立,谁也不搞特殊。”

    执行“三项制度”,党员干部是关键。潘庙村四组80多户,有7户“一子多宅”,其中组长家就多占一份宅基地。村里下通知:“按照村规,三天内必须把其中一套房子卖掉,否则自己扒房,腾出宅基地。”最终,这位组长将房子以成本价卖给本村人,其余几家再无例外。

    最近一个多月,各村对照制度,对以前多吃多占的强势户展开攻势,追讨旧账。西周庄村成功调整土地,收回原村干部、干部亲属、强势家族长期强占的150多亩土地,重新分配。

    村规生效后,家家存一份,村村上墙面,人人都是“监督员”。

    前於村王海军是村支书王根力的发小。按照新规,闺女出嫁不再分地。前几天,王海军想请好友喝顿酒“通融通融”,没想到碰了钉子:“人人都盯着规矩,我支书也不能例外。”

    “这点小事你都不办?本想请你喝一盅!”王海军不甘心。

    “这种酒我戒了,扎嘴!”王根力拒不松口。

    乡村治理有“法宝”

    “村规民约以前就是‘破铜烂铁’,对强势的人家没啥约束力。十九大后,我们开了支部会、党员大会,学习报告。大家说,十九大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我们信心倍增,村规民约是乡村治理的‘法宝’!”大马砦村村支书刘小六感叹。

    有了规矩,村里没了“刺儿头”,也没了“老冤儿”。二十里铺村的张国亮遇事就想“沾光”。村里分地,剩下六七亩机动地。张国亮开着拖拉机,把机动地一犁,就说是自家的。“你们吃10两,我就得吃13两。”

    现在,张国亮改变了观念:“让我沾光,不是有面子,而是脸红。”他退了多占的地,还成了村里的“调地代表”。

    同村的汤九玲一直觉得自己是“老冤儿”,几十年没占过便宜。今年分地,汤九玲更委屈。分到一半,遇到下雨,只得暂停。结果,她的公公在这期间去世。按照新规,人死销户,不能分地。“要在以前,非要争一争,可有了自己参与定的规矩,不能去上访。”汤九玲说。

    一碗水端平,好处渐渐显现。前於村“能人”於书明多次参与分地,往年至少要半月,不吵几句嘴、打几架,咋也分不完。今年一切按村规来,出嫁闺女、国家公职人员等一律不分,没一户有意见。“这么大的事儿,一天就搞定。”於书明说。

    “三项制度”减少了矛盾,也为村干部减了压。对此,刘小六深有感触。立约前,村民郑书房天天往刘小六家跑。老郑的孙子今年10岁,按照惯例,满月时就该分宅基地,一直没有分到。定村规时,大家约定男孩年满18岁才能分宅基地。老郑一开始想不通,后来主动找到刘小六:“大家都按规矩来,我们再等几年。”

    “以前解决村里的事儿,靠吵、靠嚷、靠磨嘴皮子,往往按下葫芦瓢又起,一不留神就得罪乡邻。现在立了规矩,一方面给干部上了‘紧箍咒’,另一方面也让干部得到解脱。”刘小六说。

    段长海说,在办事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有章可循的治理环境下,村民以遵纪守法、按规矩办事为荣,以无理取闹、无序上访为耻,良好民风逐渐养成,社会矛盾从根源上得到控制。今年前10个月,全镇四级信访案件量为33件,而2015年、2016年全年数字分别达148件、94件。

    “11月20日,全镇的党支部统一时间分头开会,进一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段长海说,“我们觉得,在共治中优化社会治理,要改变单纯用行政力量管控社会的传统理念和粗放做法,注重运用协商、契约、习俗等社会内生机制协力治理,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良性互动,增加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