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毕生一千万元积蓄捐给家乡 2018“感动龙江”年度人物马旭
  • 毕生一千万元积蓄捐给家乡 2018“感动龙江”年度人物马旭

    时间:2019-02-15 16:56:00  来源:  作者:

    东北网2月15日讯 (记者 周秘) 她,14岁奔赴炮火纷飞的战场,参加过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并多次立功授勋;她,从空中跳伞到投身科研,刷新了一项项世界空降兵史上的新纪录;她,家徒四壁,却将1千万元毕生的积蓄捐给家乡……在2018“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颁奖仪式上,这位86岁老人以极其俭朴的形象展现在众人眼前,她就是――巾帼空降第一兵马旭。

    不爱红装爱武装“木兰花”展翼万里蓝天

    马旭出生于哈尔滨市木兰县,是正师级部队离休干部。她14岁奔赴炮火纷飞的战场,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并多次立功授勋。回国后,她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1956年以全优的成绩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二十刚出头的她,就获得了“一把刀”的美誉。

    2018“感动龙江”年度人物马旭。

    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由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涌现出过黄继光的英雄部队某军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作为军医的马旭,在参加跳伞训练卫勤保障时,也要求参加跳伞。然而,瘦小的马旭不论身高还是体重,都达不到伞兵标准。当回忆起这段往事,马旭告诉记者:“如果我的考核合格,组织就不能拒绝我的申请。于是我在一旁偷偷学习,每天晚上练习几百次,终于通过考核成为了一名空降兵。”

    在1962年秋,马旭第一次登机跳伞,这一跳就从青年、中年一直跳到老年。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她的矫健身姿闪现在山壑丛林、皑皑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

    “我眷恋蓝天,眷恋空降兵。”马旭深情地说。在新中国空降兵里,她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悬壶济世硕果累累军中“居里夫人”创多项纪录

    为何跳伞?作为空降兵,跳伞是完成战斗任务的主要途径,但作为空降兵的马旭想通过跳伞搞出科研成果,通过跳伞完成战场救护,减少部队非战斗减员。1983年4月,马旭与同是军医的丈夫颜学庸研制出的“充气护踝”结实、轻便、柔软,可使跳伞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接近于零。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这是中国空降兵获得的第一个国家专利。即使到了1996年3月,年过六旬已经离休的马旭,又获得了“单兵高原供氧背心”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她和她的丈夫又在世界空降史上创下了一项新纪录。

    “和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就是无比的幸福。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为祖国作贡献是无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得奋斗不止。”马旭说。

    在我国空降兵中,会运用英、日、俄三国语言、科研硕果累累的马旭,令外国专家赞叹不已,他们表示,中国女兵创造了一个个神话,不愧为中国军中的“居里夫人”。

    捐献毕生积蓄家国情怀诠释大爱无疆

    小小的院落、斑驳的石阶写满简陋,室内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就是马老的家,除了满屋子的书外,几乎没有什么家什,两个沙发露出了破麻袋和破棉絮,睡的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平日里,我们两个人穿的是部队发的军装,吃的是馒头、土豆、青菜这样简单的饭菜。”颜学庸告诉记者。当马旭得知家乡木兰县正处在脱贫攻坚的艰难时期,毅然将她与丈夫一分一毛积攒的1000万元毕生积蓄无条件捐给家乡,用于教育、公益事业。

    人行千里常思亲,树高千丈忘不了根。马旭少小离家,但她始终牵挂着这片黑土地的父老乡亲,热爱家乡之情始终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乡心切。“我生在木兰,虽然回家乡的次数少,但对木兰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马旭说,“教育是我对家乡希望的寄托,只有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家乡的发展就会更充满希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