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文化名人邯郸笔记丨邢建军:赤岸红
  • 文化名人邯郸笔记丨邢建军:赤岸红

    时间:2021-09-24 18:08: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编者按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名人见闻式报道,全景展现第六届河北省旅发大会举办地邯郸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绿色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的生动实践。9月22日起,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文化名人邯郸笔记”主题活动,陆续推出名家名作,看文人笔下的邯郸文旅故事,感受历史与现代相交融的“新”邯郸。

    赤岸红

    邢建军

    清漳河是红色的。

    河水悠悠向南,送走星月,迎来晨曦。清漳河的西岸,坐落着一个粉墙黛瓦,颇似江南水乡的小村庄。村西高处有一道红土岭,每到雨季,岭上的红色泥沙随着雨水进入清漳河,这时,河水就会变得赤红,因此这个村庄得名赤岸。

    从宽阔的赤水湾大桥上穿过,迎面一座气势恢宏的红色门型建筑引人瞩目。这座巨型拱门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十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十六字,就是在抗战时期诞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精神。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跨越太行,挺进涉县,同侵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此,赤岸,成了一部光耀千秋的红色经典。

    路边红色的五角枫,“129”数字样式的路灯,绵延的大型红色主题雕塑墙,向人诉说着当年的红色传奇。赤岸村背靠的将军岭铭记着这段红色记忆。

    金秋时节,当我一脚踏上赤岸这块红色土地,心头便油然升腾起一份尊崇、敬仰之情。面对层峦叠嶂的巍巍太行,面对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古老街巷,一座座高低错落、庭院深邃的民居,还有蜿蜒曲折的通向司令部旧址,被数代人用双脚磨出了亮光的石头铺就的五加坡,那曾经的红色历史、红色印记,无不令我深情向往。

    沉浸在赤岸的红色情怀里,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下来,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红旗、红星和热血,听到了当年的枪声、炮声、嘹亮战歌……

    一眼望去,纵深的古典建筑散发着历史的古朴厚重感。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一地斑驳的影子,映射着那让后人难以忘怀的红色时光。轻轻推开赤岸村的历史大门,一种滚烫的红色体温扑面而至。

    “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那年6月,太行崖头绿意葱茏,山花正红。清漳河岸,一队身穿灰军装,手持长枪大刀的队伍,东渡黄河,穿越太行,跋山涉水从远方来到涉县。同年12月,进驻赤岸。

    赤岸村青青瓦舍,悠悠小巷,犹如一幅江南水墨画卷,别有韵味。赤岸村的房屋多为毛石砌筑、砖木结构,院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雕梁画柱,别具一格。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四合院,院中多是两层阁楼,冬暖夏凉。那时,多少年转战南北,历经硝烟战火战士们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

    秋风微拂,如今司令部院中的丁香树和紫荆树,长势旺盛,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这两棵属于南方的珍贵树木,就是当年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三位首长为抚慰将士们的浓浓乡愁,而亲手栽种的。

    “几经风霜迎春来,百般红紫争艳开。问伊哪得香如许,道是将帅亲手栽。”岁月无言。历史的脚步已走过八十年,这两棵老树依然伫立在那里。钢铁般的树身经过几十年栉风沐雨,显得沧桑,斑驳,遒劲有力地缠绕着向上撑着枝繁叶茂的树冠,愈发葱翠和深沉。

    当年,邓小平同志蒙冤,这两棵树也面临被砍掉的命运,赤岸村武委会主任张义库为保护这两棵珍贵的树,就先把它们移栽到自己家院,1979年司令部旧址正式对外开放时,张义库又把这两棵树移到这儿。

    阳光洒落在邓小平宿办室里,一张已经破旧斑驳的八仙桌上,彷佛又看见1940年的光影。在这张八仙桌上,邓小平政委埋头伏案,运筹帷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有力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让我们的根据地更加坚如磐石。如今,这张为历史代言的八仙桌,每日与参观者进行着时空交流。

    在赤岸,邓小平、刘伯承和他们的战友们,度过了战火烽烟的青春岁月。

    在旧居里,显得沧桑斑驳的墙壁上,悬挂着一代元勋朝气蓬勃的少年留影。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导游樊亚姣指着一张已显得发黄的老照片说,这是刘伯承元帅生前唯一一帧面部没有受伤的留影。照片上的少年刘伯承,英俊潇洒,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一身之富贵!”19岁那年,刘伯承离开家乡重庆,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推门进入司令部旧址的“刘伯承办公室”,不大的屋子里,陈列的物品非常简朴,一扇木格格窗下,古旧的老式坐椅,木桌上的煤油灯、摇把电话依然静静地沉浸在老时光里,彷佛还在等待自己的主人。战事倥偬的1945年10月,刘伯承司令员就是坐在这把椅子上,敲定了我党对国民党军进行自卫反击的平汉战役的作战计划。

    翻身得解放的涉县人民,出于对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和对子弟兵的无限敬意,最先喊出了“刘邓大军”的亲切称呼。随之,“刘邓大军”的名字响彻太行山,名扬全中国。

    赤岸是多情的。岁月留痕,在旧居,还有许多老照片,唯美,亲情,让人看到曾经横剑立马、怒向刀丛的革命者的铁骨柔情。在邓小平和刘伯承的各自宿办室内屋,分别悬挂着邓小平与爱人卓琳,刘伯承与爱人汪荣华的深情合影。

    尽管战事倥偬,老一辈革命家虽然居无定所,但这里的“战地之家”,让他们与家人在工作中相互关照,在生活上相互体贴,有着一种“细柳营中寂不哗,枪垣炮堵即吾家”的革命烂漫。

    这是刘伯承50大寿时,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叶剑英从延安发来贺诗中的句子。

    朱德总司令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祝刘师长五十寿辰》一文,还挥笔题诗:

    戎马生涯五十年,凭歼日寇镇幽燕。

    将军猿臂依然健,还我山河任仔肩。

    在庆祝大会上,刘伯承深情地说:“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后来,刘伯承元帅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埋葬在了赤岸村的山上。

    因刘伯承、徐向前、黄镇、李达、王新亭等原八路军一二九师领导人的骨灰撒在这座山,从此这里被称为将军岭。当年,邓小平同志挥毫题写“将军岭”名字的时候,他手中的笔,一定很沉很沉。

    邓小平、刘伯承和他们的将士们,怀有对赤岸人民的浓浓深情。

    “不能饿死一个人!”1942和1943年,涉县接连遭遇严重旱灾、蝗灾,加上日军的残酷“扫荡”,根据地军民生活进入最艰难的时期。面对困境,八路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党政军领导机关经过勘察,军民合力修建了漳南大渠,把漳河水引上了太行山。当地人民深情地把这条水渠唤作“将军渠”。

    在司令部旧居的二楼窗户上,雕刻精致的“康”“寿”二字映入眼帘,这两个喜庆的木雕草书,不仅蕴含着太行山区深深的文化底蕴,也折射出赤岸人民对于幸福安康的向往。

    紧挨着司令部旧址,是赤岸村最新打造的“连心巷”。11个原生态的土坯院落真实还原了当年八路军的居住、生活场景,让人真实地触摸到历史脉搏。

    在连心巷,处处洋溢着喜庆和火热。

    最喜欢看“连心红色手工坊”里,一群婶子大娘在《支前民谣》的音乐下,一针一线纳着“千层底”和剪窗花的亲切画面。勤快、精巧、慈祥和蔼的面庞下,她们认真地弯着腰、低着头、眯着眼,一针一线地扎鞋垫、纳鞋底,剪出吉祥和向往。一针针、一线线、一剪剪,透露出她们与那段红色历史的深情牵挂。

    正在缝制布鞋的张大娘说,1940年,村里成立妇救会后,妇女们纺线织布,做军鞋,支前援军,期间一切用料全由自己解决,妇女们完成一双鞋要经过7道关,手被麻绳勒得红肿,但虽苦尤乐。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赤岸,一草一木,都是老区人民和子弟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爱上赤岸,爱上涉县,是因为这里,有和我的家乡老区平山一样的红色山水,一样的红色记忆,一样的红色情怀。

    平山,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土地会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涉县,“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革命传奇,形成了丰富的红色精神体系。

    平山,有“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而涉县,有“八路军的母亲”李才清。1942年,3万多侵华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大扫荡”,李才清和家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八路军伤病员和行动不便的女同志,保护了八路军交付的财产,为八路军保存了实力。

    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的展室内,陈列着一根50多米长的麻质大绳,这根绳子是当年李才清为救护伤员用过的。它是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唇齿相依的血骨纽带。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几十年岁月,淹没了战争烽火留下的创伤与痕迹,但老一辈革命家和边区军民同仇敌忾,鱼水一家的故事被深深烙印在时光年轮,成为赤岸最鲜明的红色印记。

    一位叫彦英的大嫂,捧着手中刚刚剪好的窗花,把我叫到窗口,双手举起,放置在窗户上。那红红的窗花,在秋日阳光下,透过窗棂,分外鲜艳。

    站在赤岸,站在高高耸立的将军岭下,情不自禁心潮澎湃,一曲红色的旋律,在心头怦然昂扬着!

    【作者简介】

    邢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平山县作协主席。曾获得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诗歌节特别推荐奖、第四届中国(西柏坡)散文节一等奖、河北省作协“美丽河北,魅力双滦”诗歌大赛一等奖。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作家》《长城》等报刊,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文化之星”称号。出版有长篇小说《北武当传奇——天桂云岚》、诗集《守望西柏坡》《春到太行》,主编了历史文化丛书《黄金寨传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