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趣话过年系列评谈】之七:过年说“礼物”
  • 【趣话过年系列评谈】之七:过年说“礼物”

    时间:2018-02-21 17:38:16  来源:长城网  作者:汪金友

    对很多人来说,过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准备礼物。既要给父母准备礼物,也要给亲友准备礼物。而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却常常让人犯愁。

    2月6日,有人在《北京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过年了,该给故乡的父母带点啥》。他说,年关将至,给父母买点啥好呢?这比在单位写年终总结难度要大。工作总结,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有时领导压根儿不看。但给父母买东西,出发点是实用性,还要让父母开心。文化消费的,他们不喜欢;新潮流行的,他们不接受;花钱太多的,他们又说我们不会过日子。

    过去的时候,我们过年给父母买礼物,都是以吃喝为主。首先,要给父亲带两瓶好酒。然后就是过年需要的肉啊、鱼啊、虾啊、水果啊,后来又带各种饮料啊。这些东西说是带给父母,其实自己也吃回了一大半。

    等过了50岁之后,我发现有两样东西非常重要,一是老花镜,二是剃须刀。人老,眼就会花,看报纸看手机,都离不开花镜。而且最好是客厅、书房、卧室,哪里都摆着一副,随手都能拿到。如果夫妻两人,就应该准备六副。还有剃须刀,当是老年男人的必备用品。哪怕隔上一天,胡子茬就会钻出老高。

    到了这时我才想起,过去那么多年,自己竟然没有给父母买过一副老花镜,也没有买过一把剃须刀。而且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做针线活的时候,都是去借邻居家老太太的花镜。父亲那把老掉牙的剃须刀,总是磨了又磨,才勉强可用。

    现在父母都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到了做父母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到了自己变老的时候,才能感觉出老人的需要。但愿那些父母仍然健在的儿女,早一点“顿悟”,不再留下这样的遗憾。

    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给父母买礼物,其一是需要,既是过年的需要,又是生活的需要;既是兴趣的需要,又是习惯的需要。其二是实用,确实有用、常用、愿用、能用。说起来有面子,用起来有效果。

    按照我们农村老家的规矩,舅家、姑家、姨家都要去拜年。一般是从正月初二开始,一家一家地走。拜年的礼物,多是两包点心、二斤水果或者一瓶罐头。男孩子如果结了婚,拜年时还要带二斤猪肉,作为“年礼”。

    改革开放以后,拜年的礼物也发生了变化。除个别人还带猪肉“年礼”之外,多数都是白酒、啤酒、饮料、鱼虾、水果等。那些从大城市回家过年的人,带的礼物档次也会更高一些。比如名酒、名茶、服装和外地特产等。

    我们夫妻虽然已经退休,但现在住在北京,每年过年回老家,也会准备一些礼物。前些年,我曾经准备过文化用品,也曾经准备过纺织用品。今年则专门准备了几包文具。一个漂亮的袋子,里边装有笔袋、削笔器、订书器等。送给那些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很喜欢。

    高尔基说得好:“给,永远比拿愉快。”礼物是一种心意,也是一种品位,是一个桥梁,也是一条纽带。送出让别人开心的礼物,自己也可以收获更大的开心。(汪金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