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海南新闻 > 陵水:走好生态路 奔向“绿富美”
  • 陵水:走好生态路 奔向“绿富美”

    时间:2019-05-18 14:45:53  来源:  作者:
    从高空俯瞰陵水,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秀美城区,文黎景观大道、南门岭大道、明月路、滨河南路、滨河北路的“五纵”大道,与安马大道、中心大道、椰林南道“三横”通道交织,风情各异的小区公园镶嵌其间;乡村大地,吊罗山、大里瀑布、小妹湖、南湾猴岛、椰田古寨、牛岭、分界洲岛、九所岭……一座座森林公园、生态公园犹如一颗颗绿宝石点缀多姿;珍珠岸线,土福湾、清水湾、香水湾绿蓝相融,新村与黎安港像陵水妩媚的双眸。这一幅生机盎然的滨海生态美景图,得益于陵水坚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战略目标,奋力扛起生态家园建设的使命担当。

    近几年来,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县长李锋,团结班子成员引领全县人民,在建设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历史机遇中,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着力生态保护和建设行动方案,推进“退塘还湿”“退耕还林”,确保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陵水县林业局带领全县务林人、林业企业和林农们,朝着生态家园更美丽、生态经济更强劲、百姓生活更富裕的目标,按照“一带三区多走廊”规划凝聚力量增绿,高规格推动东南、中西、东北“三区”绿美行动,高标准建设沿海防护林带,高要求打造多廊道路河生态景观,成功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使陵水森林生态旅游全域“蝶变”;发挥林业职能作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保护潟湖湿地,筑起了一道抢救修复滨海湿地自然保护的根基,在保护原生红树林的基础上腾笼换鸟,引进培育珍稀物种,走出了一条自然保护的精深建设道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创新驱动,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绿美护蓝功能,求取高效发展之果,高标准建设的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美景正在崛起;围绕秀美共富的生态家园,统筹城乡全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赢得海南省林业局和国家林草局的支持,基本实现森林城市生态服务均等化,城区绿美宜居宜业,城郊绿美拓展骨架,村镇绿美留下乡愁,生态福利全民共享。

    陵水椰子岛风光。写煌摄

    1

    创建全省首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

    陵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38万人民奋力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陵水清楚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生态林业必须紧紧跟上国家和海南省、陵水县的战略构想和建设步伐。

    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宏图待书的新画卷,是追梦成真的新舞台。2017年春天,新上任的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邦雄率领班子成员深入城乡调研,围绕“一带三区多走廊”的绿美蓝图,实事求是,高点定位,探寻最适合美丽陵水的生态林业建设道路,发挥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盘活林业资源,凝聚力量增绿,成功地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

    2

    高规格推动绿美行动

    椰树横成行,芒果竖成列,槟榔添新绿,1000多棵新植树苗为昔日的污染塘区披上了生态治理的绿色新衣。植树人群站在这片绿地观城区,绿意浓浓,底色亮丽,美丽陵水被绿树繁花掩映,呈现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这“乡愁”的背后,是深化改革的立说立行,是绿美行动的说到做到。在新一轮“绿化宝岛”大行动中,陵水结合实际,规划出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带(沿海防护林带)三区(东南部纵深防护林和森林旅游开发区、中西部商品林种植区、东北部生态保护区)多走廊(道路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格局。

    麦正华介绍,这绝不仅仅是对城乡空间见缝插“绿”,而是围绕“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目标建设绿色新陵水。

    林业部门主动作为,联合住建、园林、规划、交通、水利等多部门,加强协调合作,边优化设计,边审查方案,边准备施工,边筹措资金。工作人员取消休假,不分白天黑夜,分工合作拿出规划方案。每年都对照“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实施城区节点及通道、生态村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绿化工程,重点锁定“镶嵌于自然山体之间、蜿蜒于陵水河两岸和南海岸线的带状组团城乡”,推进陵水美丽家园建设。

    县镇两级按照“城乡一体、全域布局、上下联动”要求,以干事创业的认真劲儿广泛组织发动,掀起了一波波“绿化宝岛”大行动的热潮。历经几年建设,东南部滨海红树林与森林植被功能提升,形成了纵深防护林和森林旅游开发区;中西部的商品林种植区生机盎然,成为精准扶贫的主体;东北部的生态保护区保持着其原真性,自然秀美,成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主体。

    纵观陵水生态林业,东南部的光坡、椰林、黎安、三才、新村、英州等乡镇,在巩固恢复既有沿海防护林带的基础上,纵深强化防护林体系,重点建设了景观型防护林,全面完善了沿海区域的生态防护效能,提高了综合防护能力。各乡镇着力自身的区位独特优势,激活森林旅游经营主体,试点示范多点发力,加速社会资本集聚,补植补造景观树种,在加强生态防护效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适度开展森林旅游。

    3

    高标准建设海防林带

    陵水没有把“绿化宝岛”大行动仅仅放在城镇市民的眼前,求新求变,高标准建设海防林带,保证了陵水海岸区域的生态安全。

    陵水人把南海视为“祖宗海”,他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编织沿海防护林带的同时,也深深地植下了卫海守疆的信念。陵水人深知,沿海防护林是抵御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在防灾、减灾、护岸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陵水坚持生态底线思维,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退果还林”“退塘还林”,出台了生态保护和建设行动方案,精心守护陵水最强的生态优势和最大的生态本钱。

    在“绿化宝岛”大行动中,县林业局联手沿海各乡镇,把“增绿量、上档次、创特色、出精品”的要求落实到海岸生态屏障建设上,对绿化布局、品种选择、苗木规格、色彩搭配、工程实施等环节严格把关,要求在重要区域栽植大苗与乡土树种,确保海防生态和绿化美化效果,增强海防林防护效能,保障沿海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植一片绿色,共享一片蓝天。陵水结合海岸线开发整治,采取义务植树、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等方式补植补造,对海防林带进行断带合拢、窄带加宽、疏带加密,修复海岸生态。近两年来,全县每年春秋两季,都组织几次有规模的海防林义务植树活动,补植补造椰子、木麻黄、黄槿等各类生态景观树,进一步巩固了海防林的建设成效。截至2019年1月,全县林地面积保持在104.26万亩,森林保有量在101.92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1.4%,森林生态的海防效益明显。

    4

    高要求打造景观廊道

    美化城乡不是简单的“化个妆”,而是让城乡更发展、更宜居,表面的绿化美化并不是生态化。陵水遵循生态林业科学规律,围绕东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及主要景观大道的沿线两侧绿化,高要求打造景观廊道,使区域发展融合一体,形成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近几年来,突出抓好适生优质珍贵树种、彩叶树种的新造和补植补造,着力提升绿色景观水平,每年持之以恒地围绕县城廊道提质城区绿化,在大街小巷种植精品树木提升绿色“颜值”;着力全县高铁和公路通道两侧绿化提质,做到可视范围内全覆盖,延伸“绿色纽带”;瞄准重点河湖水域装扮“最美岸线”,建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生态景观森林体系。

    俯瞰G98环岛高速东线段陵水文罗互通处,绿树成荫,花繁叶茂。武昊摄

    生态景观廊道建设,使陵水全县的绿色森林网络实现组团连接,提升了全县林业生态体系的整体功能。景观廊道的全域绿化建设,提升了陵水的美丽乡村颜值,什坡村、走所村等7个乡村获评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小妹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坡村赢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

    村村有亮点,镇镇有特色。县委、县政府顺应绿化建设大势,从“村村通”工程建设着手,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从通道绿化延伸到村边种植,打造成以公路绿化为线,村庄绿化为点,荒坡荒地种植为面的点、线、面一体的生态修复格局。采取政府送苗下乡,财政专项资金、碳汇募捐资金、企业自投资金和群众投劳的方法,加大通道村庄绿化力度,努力达到修复乡村景观生态不漏“一村一路”的目标。2018年投资2亿多元,打造出了联丰村、廖次村、田仔村、妙景村、大园村、军昌村、龙马村、五一村、远景村、光国村等10个省级美丽乡村,并形成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制度规范。近两年来,修复和绿化各级通道210多公里,绿化村庄25个,实现了“村村通”道路绿化网络全覆盖,村庄绿化率95%以上,为全域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5

    高标准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陵水是曾经的国贫县,2012年才脱贫摘帽。上世纪90年代,部分沿海区域海水养殖活跃,不少养殖户在红树林生长的滩涂地带挖塘养鱼,毁林挖塘行为致使当地红树林几近毁灭。养殖者直接排污,又进一步侵害了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成片死亡,面积不断缩小,海水水质逐步恶化。

    为了保护和守住这一“珍珠海岸”,陵水从2016年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退塘还林护蓝,退塘还湿绿美。截至2019年1月,新村潟湖退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项目用地4100多亩,完成近岸海域海水养殖退塘6538亩,使这片海域消失的濒危的红树种——红榄李重现生机,成为全国18个海湾整治项目中实施进展最好、成效最明显的7个项目之一。这片失而复得的新湿地,2017年12月获批建立958.22公顷的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使生态建设完美地实现了一次新跨越。

    6

    壮士断腕筑生态修复之基

    红树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唯一的木本胎生植物体系,红树林起到了海岸森林的脊梁作用。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能吸引大量鱼、虾、蟹、贝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

    2014年4月,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调查分析,陵水红树林中的濒危稀有品种红榄李仅存5株,有些品种已出现生长退化趋势,尤其是新村港长生村段的白骨壤生长退化更为明显,分布面积和成活数量仅为上世纪80年代的20%左右。陵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退塘还湿建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林业部门瞄准生态文明建设,化热情为动力,变激情为行动,沉下心来,科学论证、部门合作、精心规划、适度超前,打造美丽湿地保护区。陵水联合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组织专家实地调研,确保地区发展诉求与生态保护红线不“撞车”,编制陵水新村港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0年达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功能全面恢复,生态休闲效应显现的目的。

    为尽早筑建林业生态修复的湿地保护之基,陵水人与时间赛跑,挥汗疾驰,全力冲刺,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及乡镇研究协调解决退塘还湿的实际困难。湿地建设所在乡镇主动担当,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建设的效果又好又快。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为项目精细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如今,站立潟湖举目四望,成片的滩涂红树林在海风中轻快地摇曳,分明感到陵水林业的重心成功地从荒山绿化向湿地修复转移,“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承诺渐成现实。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