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沙沱特大桥:以科技桥链接富民路
  • 沙沱特大桥:以科技桥链接富民路

    时间:2019-01-22 17:30:32  来源:贵阳网  作者:

      

        世界前100名高桥中有40座在贵州,贵州堪称世界“桥梁博物馆”,有“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说法,横跨于沿河自治县淇滩镇乌江之上的沙沱特大桥就是其中亮点。它成功将钢筋混凝土箱型拱跨径提高到240米,以全国同类型桥梁中跨径最大的特点,为贵州桥梁创造了一个全国第一,亚洲第二。

      沙沱特大桥是一座水毁后重建的桥梁,原大桥位于印江至沿河公路(X540线)K87 372处,桥型结构为珩式组合拱桥,桥梁全长300米,桥宽10米。2014年7月,受洪灾影响,沿河沙沱电站5次紧急开闸泄洪,洪水冲击使大坝下游约300米处沙沱大桥严重毁坏,经鉴定为五类危桥,当地政府对沙沱大桥采取禁行措施,道路交通彻底终断,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岸群众出行造成了严重影响,重建大桥迫在眉睫。

      “科技桥”打造贵州桥梁建设新名片

      新建沙沱特大桥位于沙沱水电站大坝上游850米处,路基宽20米。2016年4月,正式开工,大桥地处乌江下游航运区,有500吨的航运要求,修建时不允许在水上建设桥墩,考虑到桥梁建成后的维护等问题,为使桥梁更加经济、安全和耐用,建设方贵州路桥集团决定建成悬浇钢筋混凝土拱桥。但此前全国同类型桥梁最大跨径仅为200米,一下跨径增加40米,最大跨径达到240米,无案例可循,技术难题只能靠建设单位解决。

      由于乌江汛期较短,库区长期处于高水位状态,水面到拱座基地深达17米;又因属于喀斯特地形,基地岩溶发育,在施工过程中,还有不断朝上涌出的地下水,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配比和试验,建设团队通过水下抗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及临崖深水围堰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水下溶洞封堵及拱座施工问题。

      贵州路桥集团沙沱特大桥总工程师张基进说:“每一步都是第一步。”为了使桥梁更加稳固,建设团队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配出了国内桥梁混凝土中最高强度的混凝土——C60混凝土,这是我国目前在国内的混凝土桥梁中运用到的最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次,独创了主拱圈混凝土拉应力控制技术,首次提出将预应力技术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拱圈,解决了主拱圈在施工过程中顶(底)板混凝土拉应力偏大的问题。

      最后,首创出“黔式挂篮”——一种凝聚了贵州造桥人智慧与心血的施工设备,提出“主珩下置,行走上置,主珩与底蓝合二为一”,通过改进挂篮的局部构造,增大了挂篮刚度,减轻了挂篮自重,增大了施工空间,提升了挂篮行走的稳定性,同时底蓝系统采用了“以曲代曲”的设计方式,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直代曲”的设计理念,提高了拱圈的施工精度,成为国内同类型桥梁施工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黔式挂蓝”悬臂浇筑施工工艺为我国探索超大跨径悬臂浇筑钢筋混凝土拱桥提供了可靠案例。

      虽然桥型略显朴素和简单,但科技含量丝毫不低,申请了3项省级工法,48项国家专利。2018年9月10日,沙沱特大桥主拱圈成功合龙,预计于2019年4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惠民桥”为民众铺就“致富路”

      沙沱特大桥所在地距离县城10公里,这里过去是颇为繁盛的渡口,是连接县城东西面的重要交通,在原沙沱大桥没有建成之前,群众出行基本靠摆渡。2014年,原沙沱大桥被冲毁,当地民众又回到了过去的“摆渡”生活,如果遇到汛期或者停运,需要至少多坐40多分钟以上的车程绕过县城才能到达对岸,大桥建成后,这个时间控制在了2分钟内。

      淇滩镇位于沿河南部乌江两岸,是沿河南部的乌江码头集镇和古淇滩镇,该镇东部与中届乡交界,东北部与和平镇接壤,西北部与黑水乡相邻,西部与官舟镇相接,西南部与板场乡相邻,南部与甘溪乡接界,西南部与谯家镇毗邻,全镇有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超过8万人,60%为土家族。目前,还有18个贫困村未脱贫,其中深度贫困村有8个。自从原来的沙沱大桥被冲毁之后,县里雇佣了两艘渡船供村民出行使用,但船少人多,遇到涨水或大雾天气,就必须停渡,出行十分不便,这一度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淇滩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日夜都盼着这座桥赶紧通。”如今沙沱特大桥未建成,居民出行及其不便,有农特产品想要销售也受交通限制,影响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