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贵阳顺络迅达公司智能制造成就“全国之最”
  • 贵阳顺络迅达公司智能制造成就“全国之最”

    时间:2019-01-22 17:30:31  来源:贵阳网  作者:

      贵阳顺络迅达“人少机器多”的片式车间。

      ■开栏的话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战线的响亮品牌,活动开展8年来,在发掘提炼精彩故事,做亮做强主题宣传,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有效提升新闻队伍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开展好“新春走基层”活动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本报将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为主线,以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为契机,找准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的结合处,组织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挖掘鲜活典型案例、百姓身边故事,从小切口反映大背景、小故事反映大时代,通过“新春走基层”专栏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亮点,宣传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为迎接新中国70周年华诞营造喜庆祥和的浓厚氛围。

      1月18日上午,在贵阳顺络迅达公司产业园,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感商家聚集在公司智能制造生产线前,了解顺络迅达如何打造智能生产线、登陆贵州工业云,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电感生产基地的原因。

      在顺络迅达片式一车间里,5列绕线机排放整齐,绕线机拉着比头发还细的铜丝在米粒般大小的电感骨架上绕线,再经过焊接、“裹”上外衣等工序,最终生产出来的电感,在每台智能手机上会用到80100个。依靠这些小小的灵敏电感,手机才能接受信号、发出信息。

      贵阳顺络迅达生产出来的电感目前已广泛运用在全国各大知名品牌智能手机、电视、汽车电子产品、宇航产品中,公司是华为手机配件高频绕线电感在西南地区唯一的指定供应商。

      像这样“人少机器多”的车间,在贵阳顺络迅达已有4个,公司智能化生产设备达到300台,2019年还将再增加两个车间,达到600台。这意味着贵阳顺络迅达的产量将从过去年产2亿只达到年产10亿只。

      片式车间里,几名工人在机器之间巡视。机器上方若是绿灯,表示一切正常,若出现黄灯,则表示需要加原料,工人便进行加料检查。

      “黑灯车间连上料都是自动化,工人的主要职责是在后台控制。”贵阳顺络迅达公司总经理戴正立说的黑灯车间,是企业计划实施的“片式电感器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三期项目。从2018年开始,在贵州省、贵阳市、贵阳高新区三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贵阳顺络迅达作为“千企改造”的重要项目,分三期逐步搭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生产管理执行系统(MES)和生产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MDC)、数字化工厂综合一体化平台等,从底层实现自动化获取生产及产品数据着手,到后期建设智能管理大数据分析平台,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实现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过渡的目标。

      目前,项目已进行到二期,到2020年三期完成后,贵阳顺络迅达将成为真正的“智能生产基地”。

      在包装车间,装配女工们正忙着完成最后的包装环节。“过去同样的包装环节需要的员工比现在多一倍,自从完成联网改造后,企业的产能提高了不少。”戴正立说的联网,是指通过贵州工业云把企业所有设备联网,从而收集设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018年,我们正式登陆贵州工业云,在云上,我们知道了智能制造是什么、智能制造怎么干,比如每台绕线机上的夹具是很重要的设备,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良品率。”戴正立说,过去,夹具是否到了寿命周期,需要人工记录核对检查,而且仓库里还要备大量夹具库存。如今,云上记录了所有设备的更换时间、使用周期,一旦接近寿命期,便会自动帮我们下单,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机器使用效率和良品率,还减少了我们备件积压和库存上的资金。联网完成后企业扩能70%,提速85%,降本40%,增效60%。

      “十年前顺络迅达进入贵阳时,完全没料到贵阳发展得这么快,特别是2018年以来,一些红利政策及服务,让公司脱胎换骨,走上智能制造道路。”戴正立说,正因为如此,顺络迅达深圳总部立即调整方向,将全国最大的电感制造基地落户在贵阳,并计划用10年打造全球最大的高频绕线电感基地。

      记者 王丹丹 文/图

    编辑:何莹莹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