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 德国:“善良教育”从娃娃抓起
  • 德国:“善良教育”从娃娃抓起

    时间:2018-06-22 15:18:17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

    他山之石

    德国:“善良教育”从娃娃抓起

    刘凯

    前段时间去德国采风,拍到很多精致的画面。但让我印象和感触最深的,却还是德国人对孩子的“善良教育”。

    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就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要有爱心,即“善良教育”。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首先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德国,很多家庭养有小猫、小兔、小狗、小金鱼……这些小动物并非全是家庭宠物,而是父母有意为孩子养的“实物教材”――家长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饲养、护理小动物,使他们在动手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这种“实物教学”往往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为了配合家庭内的“善良教育”,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分发”给孩子们,由他们自行喂养。在喂养过程中,老师要求孩子注意观察,写出“饲养记录”,并能够说出所喂养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小学里也设有“善良教育”课,小学生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去“认养”学校的各种小动物,然后根据自己的喂养经历,练习写小动物方面的作文,老师会把优秀作文送到报社发表,以激励学生们爱护小动物。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小学都要举办以“善待生命”为主题的大讨论或作文比赛。优胜者将获得校长和当地官员颁发的奖章和证书。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德国人的教育共识:小时候怀有爱心的孩子,长大后肯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德国,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这是家长们对孩子进行“怜弱教育”的结果。同情和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德国,家长要定期带着孩子到“养老院”“贫民区”去,鼓励孩子为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为生活相对贫困的人购买礼物,以此来引导孩子们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弱小生命。大街小巷上还有很多“协管员”和老年志愿者,他们引导、教育孩子帮助盲人过马路,为老人领路等。采风期间,曾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8岁的小男孩将一名上门乞食的老者给赶走了。事情发生后,男孩所在学校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通过启发教育,使全体同学从这件事中认识到:弱者也有尊严,关爱弱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心地善良、心灵美好的体现。

    为使“善良教育”更加明晰化,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反面教育”,即对那些在家中专横跋扈、在学校恃强凌弱的“刺头学生”“霸王学生”,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并送交“不良少年管教营”。每次开除学生,学校都要召开家长、社会人士、学生三方代表参加的“公示大会”,把要开除的学生在家庭中、学校里的种种不良表现公布于众,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让被开除的学生本人受到警示,让家长代表受到震撼,让学生代表受到教育,进而收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徜徉在柏林的街头,看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我的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问题:德国人的“善良教育”――心灵健康重于身体健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来说,是否有着可借鉴和深思之处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