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 振兴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
  • 振兴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

    时间:2018-03-19 16:02:40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

    振兴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

    陈学璞唐琳

    红水河流淌着几千年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1月14日至18日,广西桂学研究会《红水河民族文化研究》课题组部分人员组成调查组,对红水河流域部分地区的民族文化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调研组访问了河池市直属文化机关,并对该地区的天峨县、南丹县、宜州区进了为期5天的社会调研,与相关县(区)政协文史委、民族宗教局、旅发委(旅游局)、县志办、文化馆、群艺馆等单位组织座谈,并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学者和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乡贤村老一起进行田野调查。

    这次活动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开展的一次传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活动。调研的宗旨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现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的生成规律和闪光点,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胸怀,传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调研组成员为这里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所震撼,也为河池市有关县市为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所做的大量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所感动。

    宜州农民歌王谢庆良与我们见面时,以歌代言,用山歌唱出了“山歌代代来相传”的原因、参加山歌擂台赛的喜悦,并即兴歌唱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新变化、农民在新时代过上新生活的喜悦。调查组在天峨县芭暮乡板花村桥头屯进行田野调查时,83岁的壮族农民主动走过来与我们攀谈,侃侃而谈河里打捞上来的蚂拐神像,提议政府部门指导民间建设保护好蚂拐庙。在南丹瑶族服饰保护示范基地,我们看到了一件件珍贵的清代或民国时期的民族服饰,了解到美术大师谭秀仙为缺乏传承人而焦虑。

    我们强烈感到,红水河流域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资源,是个巨大的文化宝库,囊括民族政治制度、民族语言与文字、民族教育、民族文学与民间文学、民族音乐舞蹈与体育、民族节庆、民族服饰、民族文物、民族医药、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建筑、民族工艺美术、民族文艺、铜鼓生态文化等等;河池市所属各区县民族民间文化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天峨县红水河壮族蚂拐文化、南丹县白裤瑶民俗风情文化、宜州刘三姐歌谣文化等极有研究价值。

    我们看到,河池市有关县区文化部门在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传承利用取得一定成果,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民族文化交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调研组认为,整个红水河流域,河池市占了70%的区域,民族文化资源底蕴丰厚,但是再好的文化资源不挖掘、不保护、不利用、不发展,也有可能付之东流。发掘和弘扬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的途径,一是在加强原真性保护基础上,要对民族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价值不断挖掘、阐释、整理。二是在继承弘扬其传统优秀功能基础上不断进行价值与功能的科学转化与创新,以满足时代和人民的合理需求。三是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把现代创意注入传统要素,创新民族文化产品。四是有创意地讲好广西故事,发现培养会讲故事、会利用新传播技术的创意人才,对民族文化创新表达文化美感。五是以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创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尽快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特征和精神,转变思路,跟上形势,探寻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调研组认为,振兴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广西形象,对促进河池市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广西发展硬实力,对广西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