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三水成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
  • 三水成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

    时间:2018-04-25 15:45:5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梁楚欣

    “电费、人工、药费等成本一年大概节约了60万元。”去年,刘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贻羡尝到了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模式带来的甜头。两年前,刘氏水产还处于亏损状态,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模式不仅让水质更好、产值更高,还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让刘氏水产转亏为盈。

    三水被列入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是全省唯一一个县级试点。4月23日,佛山市人大调研组来到三水,先后到佛山刘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塘溪村、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三水分公司开展实地调研,从水产业、种植业以及精准帮扶等方面,了解三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做法。

    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模式让农户转亏为盈

    芦苞镇长岐村的刘氏水产养殖基地内,一个生态循环绿色养殖系统吸引了市人大代表的目光。

    刘氏水产养殖基地170多亩鱼塘,覆盖了生态循环绿色养殖系统。养殖源水、污水经循环水渠进入生态沟渠,生态沟渠内种满了水生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养殖源水、污水在生态沟渠内流转一圈,再进入人工湿地、氧化塘、净化塘,通过物理和生物进行修复处理,再供鱼塘养殖之用。养殖废水无需往外排放,而是在封闭的系统内不断循环利用,不污染外界环境。

    刘贻羡说,水质对水产养殖起到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需要投放大量药剂进行水质净化,药费成本相当高,这个新型养殖模式依靠天然水生植物就可以达到水质净化效果,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是实现绿色养殖。这个系统还大大节约了人力,刘氏水产基地以前要12个工人才能管理整个鱼塘,现在只需3个工人鱼塘就能运作得很顺畅。

    “电费、人工、药费等成本一年大概节约了60万元。”去年,刘贻羡依靠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方式实现转亏为盈,利润超过100万元。原来,刘贻羡承包该片鱼塘已经有5年时间,但由于运营成本过高,此前一直处于亏本状态。

    得知三水区农业部门在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小区建设,推广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模式,刘贻羡决定放手一搏。“建设整个系统投入了160万元,刚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很疑惑,投入这么大是不是值得。”刘贻羡直言,当时行业内还没有人做这个事情,投入这么大笔资金,心里还真的没有底。现在该养殖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刘贻羡非常庆幸当初的选择。

    市、区农业部门对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小区还有专项奖励资金,刘氏水产养殖公司是三水5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小区之一,并获得了75万元政府奖励。

    三水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逾50%

    刘氏水产基地对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模式的探索,是三水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缩影。近日,三水与梅州、惠州、江门、清远市共同被纳入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是全省唯一一个县级试点,肩负着先试先行探索乡村振兴有效做法的重任。

    在珠三角地区,三水不仅有着夯实的制造业基础,农业发展也是独当一面,拥有广东省三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的大塘镇农业园区,全国十大水产种苗场三水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个,“三品一标一名牌”认证产品101个,黑皮冬瓜获批成为全市唯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去年以来,三水按照稳定发展种植业、加快发展水产业、规范发展畜牧业的思路,实现农业总产值73.76亿元,在全市的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无论是农民合作社发展数量还是质量,三水均位列全市之首;市级“菜篮子”基地总数达35家,占全市半壁江山;率先在全市探索发展家庭农场,全区已经认定63家区级家庭农场。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步调下,三水已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探索“农业观光+长寿养生”产业链条,已形成拉爷鱼干、健叶蔬菜、梅花猪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同时以农业公园为抓手,推动农业园区拓展休闲、加工、流通等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成功获评市级农业公园6个,营业额达1.8亿元,农地产出率大幅提升。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坚认为,三水区农业体量大、发展快,近年在农业升级方面有不少创新的思路和做法走在了全市前面,三水应该紧抓发展机遇,加快孵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优秀做法,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学习。

    实施“三个100工程”解基层人才之困

    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三水将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按要求在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将在3年内完成。

    三水区乡村振兴方案目前正在制定当中。“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调研座谈会上,三水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罗卫平说,未来三水农业产业将突出强水产、强种业、强品质、强特色,强链条,重点发展高值水产,建立农业研发、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突出三水农业特色。

    一般而言,国内不少区域在推进先试先行的试点工作时,往往会遇到现行政策未能接轨新工作方向的制约,三水区农业部门、规划部门、国土部门对此进行了预见性的思考。如区规划部门提出,在农业旅游的发展上,今后可能出现的农业用地上餐饮、民宿等非农建设该如何处理?上级相应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罗卫平说,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三水在推进乡村振兴综合改革中,可以预见会遇到一些政策和资金瓶颈,尤其是政策问题,仅靠一区之力难以突破,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在这两大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与此同时,基层人才队伍也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大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罗卫平说,目前乡村振兴急需人才,对此三水区将实施“三个100工程”:邀请100位离退休干部回到乡村,指导乡村党建和其它工作;安排100位干部,以挂职等形式下到农村;招聘100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农村干部队伍。

    李坚表示,三水是农业传统强区,未来要从项目入手,加大推广力度,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涉及面广、难度大,三水要加强统筹谋划。”李坚说,既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也要坚持改革创新,破解问题,打造精品工程。

    代表声音

    南海区丹灶镇西联社区党支部书记徐灶荣:

    三水精准帮扶的塘溪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路基都没有,到现在村道硬底化建设、文体设施配套等不断完善,集体经济也得到发展,三水精准帮扶工作做得很不错。要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关键是要政府重视和引导,培养一批有能力的基层人才,乡村振兴才有抓手。

    高明区更合镇白石村党总支部书记刘植:

    五年前来三水的时候是到白坭镇调研,已经感受到三水发展很快。这次再来三水,感觉三水的发展速度比以前再度提速,这与三水的前瞻意识有关。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对于三水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让农民享受发展成果、获得回报,三水要深入探索思考,建议市委、市政府也要给予大力支持。

    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李广彬:

    实施乡村振兴计划,首先要从农村治理上入手,使得每个村民、农民都知法、懂法,很多政策的执行才会事半功倍。同时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三水目前的基层干部年轻人很少,多数是50岁以上的干部,年龄结构偏高,这不利于提升农村工作的活力。三水是佛山市唯一一个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希望市委、市政府能给予匹配的政策支持。

    ■链接·三水乡村振兴案例

    塘溪村精准帮扶:

    引入陆基推水

    养殖模式

    大塘镇塘溪村是三水区农林渔业局、三水区人民法院负责帮扶的挂点村。去年以来,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善村庄生态坏境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提高帮扶户经济收入等重点,共投入帮扶资金116.5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01.7万元,推进塘溪村精准帮扶工作。

    在精准帮扶中,塘溪村在2017年前基本完成了村内主要道路硬底化和生活垃圾治理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还推动森林家园示范村、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党群活动室的建设工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该村开拓集体经济新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是精准帮扶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责任部门的帮扶下,该村引入陆基推水养殖模式,投入18万元,增设2个推水养殖箱,养殖草鱼、鲈鱼等,一年的养殖收入预计可以达到8万多元。

    广良三水农场:

    引入世界著名种子

    科研机构合作

    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三水分公司(下称“广良三水农场”)是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下属试验农场。农场位于大塘镇,占地140亩,是以蔬菜工厂化良种繁育,蔬菜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场。

    农场内新建蔬菜良种繁育基地20亩,年繁育种苗1200万株,主要繁育番茄苗、冬瓜苗、节瓜苗、青瓜苗、辣椒苗、西甜瓜苗、茄子苗、苦瓜苗、花菜和甘蓝苗等产品。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蔬菜栽培技术培训服务、农民科技知识培训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当地蔬菜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提升农业技术,广良三水农场还不断加强与世界著名种子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每年从国内引进100余个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出农户需要的品种。农场每年12月份举办广良蔬菜品种展示会,展示公司几百个各类蔬菜品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经销商和农户参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