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戈壁关城的绿色转身――改革开放40周年嘉峪关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发展
  • 戈壁关城的绿色转身――改革开放40周年嘉峪关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发展

    时间:2018-12-15 17:33:05  来源:  作者:

    戈壁关城的绿色转身

    ——改革开放40周年嘉峪关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发展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嘉峪关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荒芜的戈壁滩上,让生命的绿色在大漠深处尽情地展现着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这里的城市景象从曾经“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树上没有鸟”的荒凉,到如今“一城山水映碧翠”,嘉峪关人付出了太多心血,诉说了太多故事。

    12月7日,记者跟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采访团探寻了这座戈壁关城的绿色传奇。

      飞沙走石迷了英雄眼

    “到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抬头看,灰色天。”老一辈钢城建设者流传下来的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过去这里恶劣的生态环境。

    1966年3月8日,于宝华和战友们乘坐部队的卡车,一路颠簸来到酒钢镜铁山矿,那一年他只有26岁。

    “一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和除了石头就是沙子的戈壁滩,让我十分想家。”面对这片荒芜,年轻的小伙子难免心生伤感,但最终他还是选择扎根在这里。这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工作的辛劳加之难以忍受的严酷气候和简陋的居住条件,嘉峪关的冬天让他感到无比漫长。

    嘉峪关地处荒漠戈壁,年均自然降水量85.3毫米,而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5倍,地表多被砂石覆盖,缺少种植用土,植树绿化的艰辛和困难常人难以想象。

    “在嘉峪关,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这是不少嘉峪关人谈起嘉峪关建市之初绿化工作时常说的形容种树艰辛的一句话。

    建市初期,沙漠、戈壁、厂房是这座城市的主要景观,戈壁滩上零星分布着芨芨草、骆驼刺、野芦苇、白刺等干旱植物。

    1966年起,嘉峪关开始植树造林,直至改革开放初期,这里生态环境建设仅仅停留在原始的、以防风固沙为目的的单一绿化模式上,树种主要以杨树、沙枣树等防风固沙树种为主,仅有的绿地分布在公路两侧、酒钢厂区、单位庭院及农田边缘。建成区中公共绿地、专用绿地、街头绿地所占比例很小,城市绿化覆盖率仅为4.9%。

    彼时,飞沙走石仍旧时不时扰乱着嘉峪关建设者们的眼眸,嘉峪关人打心底里渴望环境的改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