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激活传统 融于时代 平凉城里“好戏连台”
  • 激活传统 融于时代 平凉城里“好戏连台”

    时间:2018-10-23 19:08:26  来源:  作者:

    《赶子》剧照。

    每日甘肃网记者兰天通讯员朱元军

    “过瘾,真过瘾啊!我觉得每一场戏都好看。”今年60岁的孙清良是个十足的戏迷,一连看了9天的戏。10月18日下午5时许,当看完最后一场秦腔《杀庙》,老人大呼过瘾。

    10月10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平凉市人民政府主办,省戏剧家协会、平凉市崆峒区委、崆峒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在平凉剧院隆重开幕。经过前期全省初选,本次大赛共有话剧《魂归何处》、秦腔《许铁堂》、京剧《盘龙岭》、歌舞剧《布塄沟的春天》等8台大戏、52个折子戏分16场次进行了决赛。

    秦腔《椒乡里的麻辣事》

    这边眉户剧《崆峒山下》的故事唱进了观众心里,那边秦腔《椒乡里的麻辣事》让大家拍手叫绝。作为全国首部“精准扶贫秦腔现代剧”,也是甘肃省第一部唱进国家大剧院的优秀剧目,该剧构思奇巧,情节曲折动人,用传统的戏剧形式讲述了现代故事,以新的艺术手法巧妙呈现,在内容上体现出时代感,更是让传统戏大放异彩。

    惠民演出现场,一位大妈戏迷正在拍摄表演。

    《椒乡里的麻辣事》取材现实生活,讲述了甘谷县六峰镇梨沟村村支书程毅敏遭遇两难抉择,全村花椒又因奸商周大发掺假滞销,看到恋人程毅敏遭受无端指责,妇联主任李春萍抛却私利保全局,说出事情原委,恢复了梨沟花椒的好名声。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通过深入群众生活,将群众在产业扶贫中,特别是花椒种植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事情通过秦腔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形式贴近群众的生活,接地气,深受群众喜欢。”天水市甘谷县文广局局长牛勃告诉记者。

    历时10天的比赛,演员们将秦腔、话剧、眉户剧、京剧、歌舞剧等多种剧目精彩展现,精湛的技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唱腔,精妙无比的做功,深厚的艺术造诣,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观众的心。大赛期间,每台剧目的比赛现场和绿地广场的惠民演出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现场观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戏曲爱好者们共享了一场戏曲文化盛宴。

    秦腔现代戏《民乐情》。

    “出人、出戏、出精品。”对本次大赛,甘肃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周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据介绍,作为甘肃省戏剧界最高奖项,本次“红梅奖”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21个参赛院团、700多名演员及演奏员前来参赛,截至记者发稿网络直播累计浏览人数达到了60万以上。

    陇上戏苑呈异彩,名家新秀领风骚。近年来,崆峒区把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作为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突破口,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崆峒区泾河文艺奖评选奖励办法》《崆峒区文艺作品奖励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编辑出版了《崆峒区民间小戏“崆峒笑谈”》《平凉之缘》等非遗保护项目系列丛书,编排了大型陇东婚俗实景剧《忆画崆峒》、古装神话剧《西王母》、情景剧《黄帝问道》《武僧护经》等剧目,培育造就了一批中青年戏剧创作、表演人才和文艺工作者。特别是由平凉德韵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眉户剧《崆峒山下》,讲述了扶贫干部扎根贫困山村,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感人故事,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杀庙》剧照。通讯员朱元军/摄

    “戏曲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形式。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传承好、保护好它,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更加多元化,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加深厚。”平凉市委常委、崆峒区委书记陈铎说道,本次大赛选择了平凉,来到了崆峒,这不仅为崆峒戏剧爱好者带来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清新之风,也为崆峒广大群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更为我们加快戏曲艺术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合作机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