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存入“绿水青山” 取出“金山银山”——福建南平市“生态银行”调查
  • 存入“绿水青山” 取出“金山银山”——福建南平市“生态银行”调查

    时间:2021-01-10 21:09:2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如何加强生态保护、加快绿色发展,使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生态价值体现为经济价值,成为我国生态文明治理领域的焦点。为探寻转化突破口,福建南平于2018年在全国首创了“生态银行”平台机制,将丰富的自然资源整合利用。经济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南平正在逐步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森林覆盖率达78.29%、耕地和林地面积占全省四分之一、林木蓄积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为8900立方米……这是福建南平市拥有的自然资源优势。然而在2018年以前,南平市的自然资源优势仍处于碎片化、分散化状态,未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体量小,处于“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尴尬境地。南平是如何吃上“生态饭”的?带着这个疑问,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当地一探究竟。

      2018年以来,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机制,将丰富的自然资源整合利用,将沉睡的生态资源有效盘活。南平市把森林、水、矿土、古厝、文物等碎片化、分散化资源规模化收储、整合、优化,再由政府搭台引入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导入新产业、新项目,搭建资源变资产为资本的转化平台,最终形成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武夷山市五夫镇“文化生态银行”等多种运作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让当地群众真正吃上“生态饭”,过上好日子。

      农户变“储户”

      “南平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生态。”在南平市委书记袁毅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需坐而论,更需起而行。

      近年来,南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建设;通过机制创新,让山、水、林、田、湖、草、茶等要素活起来,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互促的新路子。

      什么是“生态银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南平市“生态银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崔莉给出了答案,“生态银行”实际上是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模式,通过建设“生态银行”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破解资源分散难统计、碎片化资源难聚合、优质化资产难提升、社会化资本难引进等问题,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可量化、能变现。

      简单来说,就是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在“生态银行”里,村民变成“储户”,他们手中闲置、零散的山水林地产生了价值。

      这些生态资源价值多少,则需要专业机构评估。为此,南平市通过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等部门,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土地调查、普查、清查等多种形式收集数据源,构建“一套数+一张图+一个系统”的生态价值核算平台,全面摸清南平市全域内自然资源“家底”。

      目前,南平市已基本形成全域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项目清单及生态资源底图。根据这份“绿色家底”,南平市因地制宜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建立不同资源禀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国有林场搭建“森林生态银行”平台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古厝资源优势,搭建“古厝生态银行”;整合县属国有企业,组建“水生态银行”,强化水资源保护涵养、提高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南平市建阳区是著名的建盏之都,在建盏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亟需转型升级来解决的问题。建阳区副区长柯红梅表示:“这几年建盏产业火爆起来后,由于烧制建盏的矿土原料被无序开采买卖,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建阳区的生态环境与产业良性发展。”

      为此,建阳区委先是印发了“建盏生态银行”试点工作相关实施方案,又成立了南平市建阳区建盏生态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搭建了以“一基地、两平台、三中心”(即原料基地、共享平台、追溯平台、技术创新中心、品牌推广中心、生态修复中心)为一体的管理运营模式,将分散的建盏原料矿产资源、工艺、文化、创意、品牌等要素资源集中整合起来,交给生态公司专业化管理运营、多方位提升,从而将分散的建盏生态资源整合提升为优质资源包。

      目前,建阳区已勘探出建盏原料矿土核心地——水吉镇南山村、大梨村范围内的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现状,并通过绘制建盏资源“一张图”,让全区内的建盏矿土资源一目了然。同时,对矿土核心地的地表附着物,如林木、农作物、建筑物等以征收或流转的方式进行整合,从而搭建起建盏原料基地,为建盏产业链提供原材料矿土,做到规范用土。

      在资源摸底的基础上,建阳区建盏生态资源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参加矿产资源竞拍,分别以115万元与108万元的价格取得南平市建阳区水吉大梨矿区陶瓷土矿探矿权与南平市建阳区水吉南山矿区高岭土矿探矿权。“在依法取得探矿权后,生态公司对矿土资源实施管控,提供原料挖掘、检测、研发等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提供比较完善的不同配比的成坯,大大减少了矿产资源的浪费。”柯红梅说。

      “‘生态银行’帮我们把矿土的成分含量算出来,配出来的釉很稳定,还能对原材料实施溯源,价格也很合理,为我们节省了时间,烧制出来的建盏品质更加稳定了。”建阳区贵稀堂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桂溪说,“生态银行”还聚集整合了建盏行业内各类资源,为建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更多元的智慧发展大数据支撑,满足不同需求的企业与消费者。截至目前,除建阳区外,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已导入林地林木面积约6.56万亩,完成办理林权担保业务257笔,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127亿元,收储抵押林地面积8.8万亩。延平区巨口乡“古厝生态银行”收储土厝117座,申报林业收储面积12031亩,土地流转面积2518亩。光泽县“水生态银行”已储备矿泉水探矿权3宗、涌泉量共1674立方米/天,水库28座、库容10577.9万立方米,水域面积8000亩……

      资源变资产

      “在‘生态银行’建设上,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各种不同模式,特别是做好资源文章,一直是南平市探索实践的方向。”袁毅说:“可以以特色资源入股合作,也可以通过整合上市的途径推动武夷山旅游、顺昌林业等资源证券化,还可以探索‘生态银行+合作社+党支部+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形式可以多样,关键要风险可控,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眼下,南平市正按照这样的思路持续推动“生态银行”创新实践进一步深化,在建阳区、顺昌县、延平区、光泽县、五夫镇等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科学评价体系、培养壮大运作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让“资源包”保值升值,尽最大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

      “做梦也没有想到,家里荒废的林地也有了收益。”顺昌县水南村村民夏六华是将自有林地托管给生态银行的第一个客户。2018年12月,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开业,她把家里9亩林地按20年托管,拿到了一本“森林生态银行”的存折,现在每月都有310元收入。夏六华说:“家里的林地一直荒废,没有劳动力管护。林地托管后,让原本贫困的家有了固定收入,现在自己再管理一点毛竹,做一些零活,生活越过越好了。”

      顺昌县最大的资源禀赋与生态优势就是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83.3%,森林覆盖率80.5%,林木蓄积量1758万立方米,毛竹立竹量1.1亿株,有杉木林108万亩、竹林66万亩,是“中国杉木之乡”与“中国竹子之乡”之一。

      为了让丰富的林木资源转化为经济与产业优势,改变集体林改“分山到户”后森林资源碎片化、分散化、单家独户经营缺技术、少资金和森林资源变现难等瓶颈问题,顺昌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依托顺昌县国有林场,成立顺昌森林生态运营中心——福建省绿昌林业资源运营有限公司,开展林木资源调查设计、评估收储、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开发经营、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信息服务等工作,为生态银行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森林生态银行’通过多种流转方式,对集体林改后碎片化、分散化的林木资源集中收储,实施项目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形成优势资源资产包。”森林生态运营中心工作人员段红玲介绍。

      目前,“森林生态银行”依托顺昌县国有林场规模经营优势,通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对收储的森林资源实行项目化、集约化经营;结合顺昌林业实际,“森林生态银行”已完成西坑、观静山等7个试点项目以及升升木业有限公司等6个合作企业的整合策划,重点实施西坑森林康养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花卉苗木种植、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顺昌县曲村国有林场场长管应诚说:“我们已经把附近村民零散的自然资源整合起来,新收储了9万多亩林地。林场通过集中经营、培育、林下经济、针阔混交等精准提升措施,与原有经营模式相比,现在的产量能提升25%左右。同时,林下种植苗木、中草药等也能产生一些短期效益。”

      为让“生态银行”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户,南平市各级有关部门也积极配合。国家税务总局顺昌县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负责人兰木贤表示,从“森林生态银行”挂牌运营至今,税务部门主要通过靠前宣传辅导、开通政策咨询热线、开辟业务办理“绿色通道”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与支持,已为全县320多户林户办理了林权交易,相关税收减免近8000万元。

      “之前我就听说林地存储‘生金’的模式了,但当时我对相关办理手续、林地赎买方式以及林权转让税收有一些顾虑,所以就搁置了。后来经过税务部门讲解得知,林地赎买、抵押等手续办理都很简单,国家对林权转让也有相应税收减免,林地存储的收益也较为稳定,我就下定决心办理了。”水南村林业大户曹光华说,有了政策帮扶,农户最直接受益的就是生产效益提升了。

      惠民新模式

      盘活生态资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精心准备好的优质“资源包”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与专业化运营团队加入,壮大成产业,从而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运营机制,推动人才与资本要素进入乡村振兴和生态资源保护开发领域,既能促进当地的乡村振兴,又能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做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位于延平区东南部的巨口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古民居资源,完整保存着明清古厝102座、土厝600多座,但区位条件欠佳,人口外流严重,许多古厝成为躺在山里的沉睡资源。

      为唤醒这些珍贵古厝资源,延平区通过创新“古厝生态银行”机制,成立巨福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村集体、乡贤、村民、艺术运营单位及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平台公司+村集体+理事会+农户+艺术单位”合作格局,将古厝、特色民居、土地进行整合,集中委托、集中管理,通过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享有市场主体资格、参与市场运作。目前,8个村16座闲置集体旧礼堂、11个停车场入股,从共同开发中享受红利。

      与此同时,延平区还制定《延平区巨口乡民宿扶持奖励办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古厝改民宿,鼓励村民将古厝装修为民宿,提升民宿标准,做精品、特色民宿;同时,用财政资金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将古厝改造为精品特色民宿。目前,延平区已在九龙、巨口、馀庆和谷源等6个村共筹集投入民间资本7000多万元,23幢民宿的220个房间已完成改造提升。

      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艺术点亮乡村,一座座村落、古厝,一条条古街连点成线,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毛竹、废弃的砖瓦、瓶瓶罐罐、土墙……这里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创作来源,可以创作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经常来这里创作的某艺术画廊总监黄云鹤说。

      2019年,巨口乡迎来游客8万人次,让沉睡的乡村焕发出了新生机。退休教师王商国也从南平市返乡,把自家老房改造成民宿,修整了8间客房16个床位。“2018年,我从外面回来经营民宿,2019年就产生了效益。”王商国说,原本人去楼空的古厝经过修缮提升后重焕生机,转化为资本、资金,既让村民有了收入,又让乡村热闹起来,是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好模式。

      巨口乡党委书记陈羚表示,巨福公司按照突出地方特色、还原人文风貌、留存乡土记忆的要求开发运营古民居,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带动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开发,在盘活古厝的同时,有力提升村里人居环境质量,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目前,在民宿改造提升基础上,巨口乡还建成了南平市圣丰生态农业园、艾草康养庄园等项目,最大限度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在南平,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在加快建设。随着不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南平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探索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特别是在全国首创“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建设,不仅积极探索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还促进了生态资源要素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对于全省乃至全国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志伟)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