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三明:这里有支“后生仔”调解队
  • 三明:这里有支“后生仔”调解队

    时间:2020-11-26 11:18:42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1月21日讯 据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报道 11月15日上午,大田县桃源镇党委副书记余成建准时来到信访局。“每月15日是县领导信访接待日,我们都来参加接访活动,但桃源镇从去年9月开始已经没有群众到县里上访了。”

    桃源镇面积大,人口多,群众居家从事农林种植,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房屋建筑纠纷和经济纠纷,经常困扰着社会维稳。2019年8月,镇党委推行“后生仔”调解队工作机制,通过年轻人的作用去影响信访户,化解了许多矛盾和积案。

    “后生仔”调解员(左一)走村入户

    陈年积怨真情化解

    2019年8月14日,余成建到桃源镇报到,第二天就被信访局叫去“领人”。原来,前厝村的一对兄弟因家产分配不均,引发纷争上访。余成建认真听完两人的陈述后,引导他们走法律仲裁渠道,案件起诉至法院,上访停止。

    到桃源镇分管综治工作后,郑某和肖某信访事项得到化解,让余成建感触最大。

    桃新街的两家亲戚郑某和肖某,10年前在分配老宅基地时,因肖某搭建厨房多占了共有地,引起郑某不满进京上访。镇党委及时成立“后生仔”调解队,由镇村两级青年干部组成。大家各显神通,有的到郑某的饭店里去消费,趁机找他谈心;有的把他请到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家里泡茶,以此增进感情。

    队员们还从双方当事人的社会关系找突破口,发动有利害关系的“中间人”,请他们帮忙上门去和当事人做劝和工作。

    余成建介入时,两家积怨通过“后生仔”调解队的努力,即将化解。他了解到肖某之子是大田县烟草公司的职工,改变了调解方向。摆事实、讲道理、说法理,用“婆婆嘴”不断下“毛毛雨”,通过做通年轻人的思想,动员其回家去做父亲和兄弟的思想工作。

    2020年春节,肖某拆除了8.89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卡在两家心眼上的死结被解开,郑某和肖某重归于好。

    余成建总结:“年轻人有文化容易沟通,用年轻人的新观念去影响矛盾双方的中老年人,作用显著。”

    调解纠纷“后生可为”

    桃源镇“85后”的司法所所长周琳,说起自己参与过的纠纷调解工作,深有感触。

    两个村民因为山场纠纷,互相砍对方种的苗木。“后生仔”调解队员林玉窗知情后,赶到现场二话没说,直接把双方载到自己家里。他指着房子边上被邻居多占的土地,说,“我没有找对方麻烦,而且自己退让出来,邻里关系保持很好。”林玉窗的现身说法让看过的人无话可说。

    周琳介绍:“我们后来邀请相关当事人的亲戚朋友,一起来商定解决方案,并且划定界线挖下界沟,避免再起争执。”

    1993年出生的副镇长邱悦也参加了“后生仔”调解队的工作。今年8月27日,桃新村刘某和桃源村吴某两人一大早较上了劲。两家房子相距3米,吴某厨房新装的排气扇正对着刘某的卧室,炒菜油烟直吹而且噪声大,刘某有意见。吴某却以刘某妻子做米粿时,把脏水泼在公路上为由,进行反击。纠纷双方相互挑毛病,争吵了几天。

    村干部求助,邱悦和调解队员立即打通当事人电话,控制住事态发展。她要求排气扇要做遮挡,嘱咐废水往下水道排放。等到了现场,双方当事人按照电话要求,已经行动了起来。

    还有一起“鸡毛蒜皮”事。小区的空地上下两段,一个老人和妇女抢占地盘养鸡,用地纠纷还影响人居环境和居民休息。调解队员为了掌握第一手证据,不怕脏和臭,徒手扒开养鸡场底下的沙土,查看老地基。他们教育二人,把露天围地养鸡,改为搭窝棚小范围圈养鸡,维护了其他居民的利益。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没有威望的人做不了,可我们‘后生仔’调解队发动村民中的‘后生仔’群体作用,化解了很多纠纷。”余成建、周琳、邱悦和林玉窗等人,建起了“桃源后生仔”微信群,把镇里的年轻人拢在一起,大家建言献策,为平安桃源施展聪明才智。

    “后生仔”调解员时常在剑拔弩张气氛中化解矛盾纠纷

    把团旗插在互联网

    桃源镇位于大田县西部,地处永安、大田、漳平三县交界,13个建制村不同的姓氏超过100个,各个房头间的纷争交错互不相让。

    “后生仔”调解队成立后,镇、村两级善于做群众工作、热心服务、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有一定社会阅历和法律常识的中青年干部都行动起来,大家主动靠前服务群众,掌握矛盾双方的根源就地化解纠纷。调解队员用“真心”“换心”“公心”,直面群众和直对矛盾,不回避也不推诿。

    组织委员林登泽今年34岁,持有律师证。他运用法律知识,成功化解了人身赔偿的纠纷。今年4月,上举村村民肖某在给另一个村的村民郑某砍毛竹装车时,发生猝死,双方赔偿金额谈不下来。上举村村民四五十人,抬来死者80多岁的祖父,要求政府调解。林登泽帮双方当事人算了一笔账,最终以合理的数额,把纠纷解决。

    30余岁的余成建,平时经常跟年轻人交朋友,深知农村的大小事情都由老人来主持。“大家总认为,网络时代的孩子无忧无虑缺少社会实践,年轻人没有机会接触村里的事务,不仅缺乏回报家乡的平台,而且被数落承担社会责任不够。”

    余成建听取了邱悦的建议:“农村还在,可是农村的青年却不在了,要建立起联系平台,让年轻人及时了解和参与家乡的社会治理,把团旗插在互联网上。”

    “后生仔”调解员林玉窗每天不厌其烦地在全镇奔走,为矛盾双方列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组织双方心平气和地面对面交谈,用“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解开双方心结,最后签订调解协议书成功调解。其他队员通过“传帮带”学习,让平安建设的队伍变得专业化,更好地发扬敢闯敢拼的美好品质。

    2019年5月,林玉窗被大田县司法局命名为“金牌调解员”。

    (来源:三明日报 记者 林生钟 文/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