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泉州寮洋宫:古驿道上的繁华记忆
  • 泉州寮洋宫:古驿道上的繁华记忆

    时间:2018-11-17 17:49:04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1月17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宋元时期,安溪感德西溪成为重要的货运河道,古时德化瓷器贸易借道安溪,几乎包揽了西溪货船,安溪茶商在雇不到船的情况下,只好采用人挑马驮的方式,辗转抵达丰州,形成了安溪通往南安的繁华古驿道;蔡西寮洋宫处于古驿道旁,各地商贾云集,产生了洋溢地方特色的“三王文化”,并传播至海内外

    寮洋宫历史悠久,引来诸多学者文人至此怀古思幽。

    梁枋间的“飞天乐伎”木雕像栩栩如生

      核心提示

      南安市仑苍镇蔡西村附近有条古驿道(俗称古官道),历史上这里车马络绎、繁华聚散,而今却平静得像一处被遗忘的桃源之地。离古驿道不远有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寮洋宫,民间信仰在这里交汇、融合,由此亦可窥见久远的历史辙迹。

      宋元古驿道依河而走

      隋唐伊始,朝廷就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驿道、驿站。《唐律疏议·卷25》称:“邮驿本备军速。”可见早期的邮驿系统是服务于军事的。日后,邮驿系统逐步走向完善,由军用迈向民用,也是隋唐以降,社会生产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

      唐武德五年(622年),朝廷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鲤城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新唐书·百官志一》曰:“凡三十里有驿,驿有长,举天下四方之所达,为驿千六百三十九。”虽然泉州唐代驿道的史料今已佚失,可不难看出,在当时的泉州、南安、莆田、龙溪(大致范围在今漳州市)等地之间也必然有驿道、驿站的存在。

    墙上青石雕讲述神话故事

      到了宋代,驿道成了民众交通的首选。《名胜志》云:“(泉州)宋自西北取剑州,路出城西义成门,至南安汰口驿、永春桃源驿、德化龙浔驿、上壅驿,抵尤溪县,迤逦经西芹至延平,避福州大义江之险,后废。宋清源驿,洛阳未桥时,路出城北朝天门,由白虹山左至仙游以达福州,后亦废……”在洛阳桥还未建成前,这是泉州通往省城的两条要衢。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宋元时期,南安通往安溪的群山间,也有一条古驿道。此道一端发自安溪感德西溪两岸村落,另一端连接九日山附近的古渡头,整条驿道依河而走,被人们称为“河道丝路”。南安仑苍镇蔡西村恰好位于这条古道的中央部位,当地尚有些许残存的青石古道路段。

      “宋元时期,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海丝经济发达。西溪也因此成为重要的货运河道。据说,古时德化瓷器翻山越岭运至安溪,几乎包揽了西溪货船,安溪茶商在雇不到船的情况下,只好采用人挑马驮的方式,经芸林到蔡西草田,转内寮,住山寨,然后穿莲塘,过白营,或在美林(旧称马林)租马,最后抵达丰州,把货物卖给牙行后返回。人来人往,日复一日,这就形成了后来繁华的古驿道。”熟知蔡西古道历史的蔡西人黄秀聪告诉记者,“内寮古道旁旧有大寨,每逢神诞,舞龙、舞狮等各种杂耍艺人云集于此,皆为富商所请,演戏酬神,十分热闹。蔡西一地富有高岭土,周边瓷窑兴盛,毗邻的东田镇南坑村一带发现有古窑址,内有青瓷、白瓷、青白瓷等大量瓷器。蔡西附近是内寮水库,离此不远还有石佛岩、寮洋宫等,亦为古驿道遗迹。”

    拜亭之上堆剪跨龙武士,十分惊艳。

      寮洋山之巅的雄伟宫宇

      蔡西寮洋宫(也称寮洋宫灵应堂)坐落于南安市仑苍镇蔡西村境内寮洋山之巅。寮洋山地势雄奇,云藏丘壑,霞飞峰岳,整座山宛如一头巨狮仰首啸天,山上树影婆娑,寒泉漱石,与何洋寮、狮崎寨并称为“三狮”山脉。相传古代堪舆学家曾断言:“三狮相随走,龙船把水口。风水做那着(闽南话,意为‘正确’),纱帽九十九。”

      穿过庄严的“寮洋圣地”山门,再顺着路亭拾级而上,渐至山巅,扑入眼帘的是一座檐牙高啄、耸翠流丹的宫殿,其造型雄伟古朴,令人感受到一种威严的力量。宫前左右建有凉亭,大门前设有拜亭。拜亭内耸立着两对辉绿岩透雕龙柱,龙身蜿蜒盘绕,似欲腾空。整座拜亭飞檐翘脊,雕梁画栋,亭上脊梁最中间还堆剪着两位跨龙武士与龙首宝葫芦,煞是惊艳。枋梁之中嵌有一块鎏金匾额“灵应堂古地”,古色古香。

      一进大殿,举目便见金碧辉煌的神龛内并排端坐着三位王爷,皆为黑面造型,不怒自威。据介绍,寮洋宫内主祀的这三位王爷分别为孙王爷、佘王爷和池王爷。神龛前有柱联:“灵察阳间善恶,应别阴府是非。”大殿内还有“恩披广宇,化后神明妙相庄严;义结金兰,御前巡狩威灵显赫”“三圣威灵开玉境;千秋道义护金瓯”等柱联,默默讲述着三位王爷的传奇事迹。后殿敬奉着夫人妈塑像,凤冠霞帔,光彩照人,整座宫宇洋溢着一股浓厚的闽南味。在大殿左右墙上各有一块寮洋宫重修碑记,据载,寮洋宫始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宫宇之外,青山如黛。

    宫内主祀三位王爷

      洋溢地方特色的王爷文化

      据寮洋宫管委会秘书长陈泉敏介绍,池王爷姓池名然,字逢春,应天府(南京)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相传,池然武进士出身,为人忠贞耿介,居官清正,后来钦命授予漳州道台之职。赴任途中,他在同安马巷(现为翔安马巷)以东七公里处之小盈岭上,偶遇二位玄衣人。三人一路交谈,池然才知道原来这两人是行瘟使者,奉了瘟癀昊天大帝之旨,正欲往漳州府撒播瘟药,裁灭人口。池然大吃一惊,当即决定以一己之身代替漳郡万千生灵受难。他用酒把行瘟使者灌醉后,取其瘟药一口服下,瞬间毒发身亡,满脸发黑,羽化为神被奉祀于马巷元威殿。玉帝听闻此事后,感其仁德,敕封他为“代天巡狩总巡王”。民间迄今流传池王爷“显圣平械斗”“下寮驱瘟灾”“下街灭鼠疫”“灵符治瘫病”等不少动人的故事。

      另据介绍,孙王爷,姓孙名国泰,隋唐时期山东齐州(济南)人士,文状元出身,后入相。孙国泰通经博史,清正廉洁,仁爱恤民,羽化为神后敕封为王爷,在民间流传的“十二大巡”中居第七位;佘王爷,姓佘名俊坤,明代山西太原郡人士,武状元出身,忠义爱国,精通兵法,英勇善战。羽化为神后敕封为王爷,在“十二大巡”居第八位。

      孙、佘、池三位王爷分属于三个不同地方的历史人物,缘何会在南安仑苍蔡西一地聚首,而且被人们共祀于寮洋宫之中呢?南安作家洪少霖表示,这就是古驿道的魅力所致,蔡西寮洋宫正好处于古驿道旁,这里曾是各地商贾云集的地方,信仰也在这里得到交流,并最终被民众认可,乃至世代相传,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在蔡西,人们传说三位王爷成神之后,云游至此,偶得相聚,义气相合,遂喜结金兰,成就一段美谈。蔡西当地的文化名人吴达生亦曾作诗赞曰:“沧桑千载仰忠魂,普济苍生万成尊。灵应三王传道统,德垂福降遍乾坤。”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鹏表示,寮洋宫内有许多神奇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是寮洋宫积淀数百年的文化内涵,是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独具一格、洋溢着地方特色的王爷文化,是值得薪火相承、发扬光大的精神文化瑰宝。

    古驿道依稀可辨

      驿路遗迹保留岁月痕迹

      寮洋宫的签诗还引起了泉州市政协原文史委专职副主任王诗民的重视。在闽南不少宫观内有签诗,签诗是中国民间古老占卜方式的一种,多以诗歌形式来进行预卜。据王诗民介绍,蔡西寮洋宫灵应堂的36首签诗均为近体诗七绝,严格按照格律诗在字数、平仄、声韵等方面的规定写就,独树一格,同时,遣词造句也颇具特色。譬如其中一首曰:“王道无私照四方,代天巡狩普神光。声灵赫濯依兹土,护国庇民乐永康。”平仄规范,押韵工整,遣词造句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其彰显的“护国庇民”理念,亦是王爷信仰的核心要素,也是地方民众朴素价值观的展现。

      寮洋宫流传的“三王文化”倡导与人为善、扬善抑恶、净化心灵,如今这种信仰文化已传播至海内外。据介绍,寮洋宫而今声名远扬,其分炉遍及国内的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其中,马来西亚北海拉惹乌达的“灵应社”颇有名气,该宫宇始建于1846年,又称“王爷馆”,奉祀着孙、佘、池、雷四王爷,香火鼎盛,充满华人庙宇的色彩,如今已成为马来西亚北海城的重要民俗文化展示点。这说明寮洋宫的“三王文化”传至海外,又有了新的发展与流播。

      在蔡西村人黄奇锋、黄秀聪的带领下,我们从寮洋宫出发,沿着内寮水库寻觅古驿道的踪迹。山路迤逦,但我们发现古驿道在近现代以来,已遭到不小的破坏,原有的青石板路段所剩无几。在靠近内寮水库的地方,喧嚣隐匿,秋冬的大地安静而内敛,终于有一段古驿道展露在了我们面前。“古官道(即古驿道)是从蔡西肖厝的一条青石路通往内寮水库,其中有一大段已经被内寮水库淹没。这条古道还延伸至白营的港边、奄山水尾一带,部分青石板路应该还保留着。我小时候也曾走过,青石板有许多磨损的印记。据传,这条古官道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黄秀聪这样说道。

      唐代诗人岑参曾于驿路中喜遇旧友,写下《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一诗,诗中曰:“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的确,古驿道或许正在渐行渐远,但那些曾经的故事、曾经的繁华,依然会通过寮洋宫、石佛岩这样的驿路遗迹,以及民众间的口口相传,而为人们所记忆,并得以继续流传下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