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泉州:藏于山野间的闽南古大厝
  • 泉州:藏于山野间的闽南古大厝

    时间:2018-11-17 17:49:00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11月17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对于每一个在泉州度过童年的人来说,闽南建筑风格的古大厝是他们永远灵魂的归宿。

      “厝”的意思是房子,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精湛的建造技艺和完善的实用功能,也反映闽南一带的社会发展、家族关系、传统伦理、思想观念。

      如今,除了在泉州古城的老街巷能够与历史悠久的古大厝不期而遇,来到乡镇的农村田野,也不难觅得不少颇有规格、风格独特的闽南古大厝。

      本期最闽南,记者们继续探寻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的闽南古大厝。

    石印厝

      石印厝:坚如磐石半世纪,农村也能“起大厝”

      向当地村民询问,得知原来“石印厝”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因厝后面有一块大石头,经几百年风吹雨打,依旧岿然不动,其形状犹如一个大印,故名“石印厝”。

      据村民们向记者介绍,石印厝的创建人是李成象。他自幼随父母远渡重洋,在印尼当童工,做苦力,成人后回泉州成亲,后携妻重返南洋,转为经商,逐步兴旺发达。

      李成象虽在外历尽艰难困苦,却热心家乡事业:修祖祠,开公路,创办教育基金,参加爱国华侨回国观光团,为家乡建设捐资人民币几十万元,受到乡亲们的爱戴。

      1958年,李成象返乡时,看到族人住宿十分拥挤,忧心忡忡,决心克勤克俭,为家人建一座通风透气、独具风格的房屋。以改善家人的住宿条件。

      由于李成象平日里经常辗转于多个国家做生意,所以他的建房构思独具一格。他决定建一座苏式的、外西内中、别有风格又适合农村的房屋。

      据说,由于当时的农村经济刚刚恢复,农民的建筑较少,该如何建造苏式建筑无人知晓。为此李成象特地在印尼请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然后把设计图纸寄回国,让土木工师傅按图纸施工,可谓用心良苦。

    西金厝

      西金大厝:华侨回乡“起厝”,南洋风情浓郁

      记者一行继续行走在乡村的羊肠小道。途中,一次不经意间的抬头,看见了一幢颇有南洋风情的大厝。

      为何在乡野中,也能有如此浓郁南洋风情的大厝呢?它是由谁所建?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呢?记者一问,原来这栋建筑由印度尼西亚华侨富商李功瑞出资,始建于光绪年间(约1897年),耗时3年多建成。

      据了解,这栋大厝所用石料来自丰州石龚的白石,水泥、钢铁、五金、水管全部由南洋运回,目前是闽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闽南古大厝之一。建筑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为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古厝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随处可见的木雕、石塑、砖雕、灰雕及玻璃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总建筑面积约680平方米。

      据说,关于这幢大厝,在当地还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有人山腰富,就没人山腰厝,有人山腰厝,就没人山腰富。

      丰墘大厝:众志成城“起大厝”,凝聚一代人的心血

      每一幢大厝建成的背后,是一个家族世代的努力,凝结了一代人的辛勤和心血。当记者来到丰墘大厝之前,不禁思绪万千。

      据当地村民介绍,丰墘大厝始建于1940年,由李静耗时5年兴建而成。当年,李成泳在其父李金水的带领下,下南洋,在印尼艰苦创业。据说,大厝在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货币贬值,运输困难。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能筹建这样的大厝,实属不易。

      如今丰墘大厝已经历经70多年风风雨雨,有些沧桑,但其古韵古味,巧夺天工,至今仍不失魅力。大厝外墙白石再加红砖垒砌,皇宫式拾间大厝加两边护厝,用地一亩多。前红砖围墙,后石头筑砌,大埕、天井、巷沟地面皆由白石条手工加工铺设。大厝地面花砖全由印尼海运而来。大门青草石影雕对联,手工精致,正面留个青草石窗子,全部由一块青草石挖凿加工而成。手工的精细无与伦比。据说,大厝所用白石经过泉州的海运经四道人工转运,其他建筑材料也都是肩挑人运,历尽辛苦。大厅的木作十分精致,据介绍,安装的金粉就有五市斤重。据现居住在大厝里的老人回忆,丰墘大厝建筑的几年期间,雇人监工管理,也就是如今的质量监管,所聘请地理先生、土水工、木工都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尤其是当时局势不安,土匪横行,拦路抢劫不断。仅以所用货币为例,当时所用为白银,所以所雇之人,不仅要老实人,还要乔装打扮。

      古厝拾遗:群厝风光美,别有闽南味

      小溪潺潺,青竹绿叶。山村里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不禁让人流连忘返,忘记了时间。其实,藏于山野间的闽南古厝,绝对不止三栋五幢,也绝不可能花上三五天就能尽览它们迷人的风采。以下,就是它们中的一小部分,列出来,让大家看看其风采。

    力生居

      力生居。李成治于上世纪80年代初斥资建于观山村中角。该建筑是典型的闽南大厝,房屋结构为二进五开式,十房二厅,土木结构,占地约400平方米。

    石碣侧面

      石碣厝。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每当春节期间,都会有几百位李氏宗亲从全国各地回乡祭祖,甚是热闹。该建筑是典型的闽南大厝,房屋结构为二进五开式,十房九架,土木结构,占地1500多平方米。

    十坵仔厝

      十坵仔厝。十坵仔厝是李长民先生于1984斥资建于观山村中角。因占地十坵田,故名十坵仔厝。该建筑是典型的闽南大厝,房屋结构为二进五开式,十房九架,土木结构,占地约400平方米。

      永胜居。李声坝先生于1980年斥资于观山村中角建立。该建筑是典型的闽南大厝,房屋结构为二进五开式,二十六房,土木结构,占地1000多平方米。

    新兴居

      新兴居。李清培先生于1980年斥资于观山村杉垵建立。该建筑是典型的闽南大厝,房屋结构为二进五开式,十房二厅,土木结构,占地约400平方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