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福建新闻 > 一个车站40年变迁折射福建铁路大发展
  • 一个车站40年变迁折射福建铁路大发展

    时间:2018-02-23 16:46:47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2月23日讯 据新华社报道

      2月19日上午9点40分,汽笛响彻青山绿水,一列绿皮列车从闽西北邵武站缓缓发车。

      出站的乘客离开后,客运员“哗啦哗啦”地将出站口的推拉门关上、上锁,这个短暂恢复人气的车站又陷入寂静之中。

      “从现在到下午的好几个小时,邵武站都没有客车经过。”刚刚退休的邵武车站党委书记黎学城望着空空荡荡的候车室和站前广场,叹了一口气:“你看现在的邵武站,一天不到10趟车,客流多的时候才几百人,一点都没春运的感觉。但以前这个时候,车站里一天到晚都是人山人海。”

      黎学城从1979年起一直在邵武站工作,直到去年6月正式退休。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这个火车站因福建铁路发展而兴,又因福建高铁建设而逐渐“平淡”的过程。

      “福建在解放初一寸铁路都没有,国家在1956年兴建了福建的第一条铁路——鹰厦铁路。在此后30多年的时间里,福建只有这唯一的进出省铁路通道,而邵武则是火车进出福建必经的‘咽喉’。那时候火车开得慢啊,从江西鹰潭出发,要经过一天才能到福州、厦门,所有的列车需要在邵武停靠,客车要换司机,做检修;货车要在这里调车,把物资发往周边县市,所以邵武站配备的人力物力也是非常齐全的,整个车站当时有300多个工作人员,是闽西北最大的铁路枢纽。”黎学城回忆说。

      “一直到十几年前,邵武站春运期间每天南下北上的列车还有四五十列,一到春运,闽西北地区周边县市的人都赶到邵武坐火车,小小的候车室经常一挤就是近千人,甚至邻近县市都在邵武站旁设立了办事处,方便物资调配运输。”黎学城说。

      在老铁路人的记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邵武的客流量一年有八九十万人,来自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闽西北的林木、铁矿石、煤炭等物资,伴随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福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变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峰福线、赣龙线……随着国家铁路大发展,福建接二连三地打通新的出省铁路通道,邵武不再是唯一的进出省枢纽,车站工作人员也开始陆续被分流到省内的其他地区。

      真正的“巨变”在2011年以后。一声汽笛,福建进入了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时代”。一年一条快速铁路和高铁的开通,让八闽大地交通更加便捷。2013年,向莆铁路开通;2015年,合福高铁开通,福建九地市被动车和高铁“串”在了一起。不过,途经闽西北的这两条高铁线路都“绕”开了邵武,昔日热闹的邵武站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现在,从邻近县市坐高铁到福州,时速300公里,只要1小时出头;而经过邵武的鹰厦铁路是上世纪的老单线铁路,限速每小时60公里,坐普速车到福州要6-7个小时。高铁带来的便利性,不但让周边县市乘客基本不来邵武坐火车了,还把邵武本地的乘客都“吸”了过去。

      “邵武火车站几十年的变迁,是福建铁路建设发展史的缩影。”黎学城说,如今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乘坐火车也越来越舒适了。(完)

    原文标题:一个车站40年变迁折射福建铁路大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fj.xinhuanet.com/kfj/2018-02/20/c_1122433211.htm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