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长江禁捕退捕在行动】长江渔民“洗脚上岸” 开启幸福新生活
  • 【长江禁捕退捕在行动】长江渔民“洗脚上岸” 开启幸福新生活

    时间:2020-07-06 08:31:26  来源:  作者:

    【长江禁捕退捕在行动】长江渔民“洗脚上岸” 开启幸福新生活

    随着河(湖)长制、执法监管等机制的建立,宿松大江大湖生态保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生态种养业逐步发展壮大,富民强县的路子也拓宽了。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我们现在收入比原来还多,子女上学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好得不得了。”在安庆市宿松县千岭乡渔民新村,告别渔船生活、“洗脚上岸”的渔民刘宝安喜悦地说。

    坐拥63公里长江岸线、近800平方公里的湖泊湿地,宿松县是国家级调蓄洪生态功能保护区和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湿地区域之一。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因大量经营主体涌入,宿松的水生生物资源锐减。在非法采砂、私建码头,以及工业和生活污染加剧的重创下,该县的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此,“十一五”期间,宿松实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采取了“种草移螺”“人工放流”等增殖修复举措,使湖泊无水草区域水草覆盖率逐年提高。

    千岭乡渔民新村是宿松县渔民“洗脚上岸”的安置点,建有8栋楼房,320户1000多人入住。43岁的渔民刘宝安一家告别渔船,结束了几代人居无定所的生活,住上了100平方米的大房子。

    “像刘宝安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宿松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姜宜来介绍,实施湖泊围栏拆围后,全县有1530户渔民共计6000多人要上岸生活。

    在拆围过渡期,县里给予每位渔民每月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并同步出台政策,一方面通过集中建设安居点和货币化安置等途径,解决渔民住房问题。

    对于一些上岸后不想从事渔业的专业渔民,通过劳动部门专业技能培训后,优先安排到宿松工业园务工。“生态治理后,湖区主导产品河蟹及鲜鱼产量提高了7.2倍,效益提高了10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姜宜来说。

    2014年起,宿松县开展了史无前例的“长江大保护行动”。全县取缔非法码头21个,清理整治固废堆放点12处,制定畜禽养殖“一场一策”191户,排查整治排污口9处,整改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19个。

    针对长江华阳河湖75万多亩湿地萎缩和生态退化现象,宿松县投资5亿多元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湖群周边污染综合防治等工程,拆除湖泊围栏(网)面积73.12万亩,累计恢复鸟类栖息地1425亩,恢复湿生、水生植物30种,提高了恢复区的动植物多样性,遏制了生态系统逆向演替趋势。

    “我们基地的稻虾米不打农药,使用的都是生物质肥料,品质优良。2018年稻虾连作纯收益超过300万元,亩均产出比单纯种植水稻多3900元。”在许岭镇大官村黄雀畈稻虾连作基地,黄雀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泽君向记者介绍。

    2014年,长期在湖区做养殖业的宋泽君与人合伙,从湖区3个乡镇流转土地1.5万亩发展稻虾连作项目。收入较之以前专门养殖翻了番,并累计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增收、300余户脱贫。

    据悉,在宿松县,有近一半退出围网养殖的渔民像宋泽君一样,成功实现了转型发展。

    如今,随着河(湖)长制、执法监管等机制的建立,宿松大江大湖生态保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生态种养业逐步发展壮大,富民强县的路子也拓宽了。(洪曙光 记者 徐慧冬)

    关键词:禁渔期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