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六安非遗线上展示|戏如人生――长集皮影戏
  • 六安非遗线上展示|戏如人生――长集皮影戏

    时间:2020-07-04 18:40:16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了解六安非遗和非遗保护工作,6月9日至6月19日期间,“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公众号将推出“六安非遗线上展示”专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和生动的非遗保护实践,在线普及非遗相关知识。邀您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非遗保护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对濒危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的同时,我市以全市非遗项目传承现状为基础,以代表性传承人的年龄和身体条件为依据,挑选了长集皮影戏、显杨冲叉、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邀大岭四个项目作为首批市级非遗抢救性记录对象。与皖西学院新闻传媒学院专业学术和拍摄团队合作,制作了四部非遗视频纪录片

    一、戏如人生:长集皮影戏

    巍巍大别山下,滔滔淮河水畔。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存留着这样一支文化团队,他们运用古老的艺术形式,唱叹人生,传承技艺。他们就是长集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子戏”“灯影戏”,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民间戏剧,由演员操纵皮制影人,借助灯光将影像投射到幕布,配合音乐和念唱来表演剧情。皮影表演集合了剪纸、窗花、门画、雕刻以及地方戏、相声、口技等艺术形式,兼顾视觉与听觉效果,堪称影视艺术的鼻祖。

    长集皮影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她发源于河南,后来融入大别山民歌、江淮民歌的高音、花腔、端公调、倒七戏的假声唱法,历经七代传人的演绎,形成了独特的淮派皮影戏表演风格。长集皮影戏,从表演程式、唱腔道白、打击音乐等方面,都与豫派皮影戏大不相同。

    戏班的早期表演,多以传统剧目为主,主要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重在彰显忠孝节义、抑强扶弱、劝人向善等传统理念。后来,长集皮影戏将传统唱法与地方曲艺结合,表演艺术本土化,逐渐创作出一批具有江淮特色的剧目。

    长集皮影戏第七代传人任其安。老人今年80高龄,他16岁开始学习皮影,从制作到操纵,从练习到表演,这一唱就是65年。

    幕布前,几张长凳构筑着精神空间;幕布上,摆动的影人演绎着尘世姻缘;幕布后,几位老人唱尽了悲欢离合。他们沉醉其中……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不仅要手指灵活,技艺高超,口中还要说唱念打,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惊堂木一响,唱腔一亮,皮影翻飞到白色帷幕上。

    皮影演出除了一套套影子外,还有影杆、面帐、布围及天棚。一个戏箱便容纳整个世间百味。

    这件戏箱,是长集皮影传承人眼中的宝物。它最先由河南固始戏班带到六安,后来被祖师爷“邓老三”――邓辞方 花两千大洋买下。邓辞方去世后传给黄介峰,之后又传给曹良亭,到现在已经是第七代了。

    皮影戏的影子千姿百态,制作特别讲究。

    首先是选皮,皮质以驴皮最佳。选好皮之后交给专业的皮匠,反复刮洗、绷凉、定型。然后画上造型轮廓,按照画线锯割,有时还要部分镂空。最后是上色、上油、阴干、上光等步骤。凡是遇到关节处,都用粗线连接,人物动作灵活真实,栩栩如生。

    皮影制作是用五官塑造性格。平眉表现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立眉凸显武生将帅的英武强悍。不同人物使用不同刀法。有时,一个皮影会用30种刀具,刻三千多刀。

    可惜的是,由于多种原因,皮影道具仅存不足三十余套。祖师爷传下来的戏本,现在也只有二十余本。

    皮影戏在当地也叫“愿戏”。过去,乡村里,每当家里有婚嫁、生子、寿诞、男童十二岁生日等喜庆事情,或者,遇到祈雨求神、宗族祭祀等民俗活动,都会邀请戏班唱戏。随着时代变迁,长集皮影戏的民间演出越来越少。如今,婚丧嫁娶,也很少有人请唱“愿戏”了,许多“皮影”被请进了博物馆。

    演出的老人们大多已是古稀之年,年长的已经80岁,最年轻的也65岁。老人们唱了一辈子的皮影戏,皮影戏也成了他们一辈子的故事。老艺人仍然舍不得那一方幕布,放不下绕指间的线,更忘不了那段人生故事。

    曾几何时,夜幕降临,白幕悬挂,烛光昏黄,鼓乐齐鸣。村民围坐台前,听一出好戏,是当时百姓最开心的事。场面并不华丽,可是让人体会到的是历史沉淀后的民间原味艺术。

    一腔一调,道出人间百态;

    一招一式,唱出千古兴衰。

    皮影戏,演绎着历史变迁,讲述着人生故事,尘封着岁月记忆。

    (文/李方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