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诗仙一醉月 千载仰雄名
  • 诗仙一醉月 千载仰雄名

    时间:2019-10-15 19:24:44  来源:  作者:

    陶新民

    唐晓渡

    薛天纬

    钱志熙

    中安在线讯 据马鞍山日报报道, 10月13日上午,由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诗歌学会、马鞍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李白诗学马鞍山高端峰会在马鞍山大剧院举行。来自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诗仙李白,畅谈诗学研究,共享诗歌盛宴。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夏劲松出席峰会并致辞,副市长阚青鹤出席峰会。

    李白是“仙”也是“侠”

    峰会上,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北大教授、博导、长江学者钱志熙以《论李白诗歌的武侠主题――从乐府传统与陇西将略之家两方面着眼》为题作了主旨发言。

    根据研究,钱志熙提出,李白诗歌作品中,尚武任侠主题的形成,具有身世及生活经历、现实环境、文化与文化传统多方面的成因。

    钱志熙认为,李白文化的根是中原文化,受文化与文学传统方面影响颇多,尤其是对战国秦汉时代武侠人物追慕、乐府诗歌游侠少年、边塞从军一类诗歌的追拟,为拟曹植所作的《白马篇》中形象元素融入了上古黄帝、汉魏乐府诗词和南北朝等时期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传承和激活。

    从李白的身世与生活经历来看,对陇西将略之家的身世认定和对陇右文化的传承是其平生尚武任侠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早期的诗歌《上韩荆州书》中提到,“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偏干诸侯。”在大量诗歌中,他有意营造一些源于陇西将略之家及崆峒勇的人物形象,《赠张相镐其二》中更是以履历表的形式自荐生平、寄托感情,其中“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世传崆峒勇”等弘扬了家族的陇右尚武土风。

    各种李白集助推普及李白文化

    李白是历代文人推崇备至的文学偶像,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薛天纬发言主题为《明代张含选辑〈李白诗选〉述要》,他简要介绍了群众出版社资料室藏的《李白诗选》朱墨套印本五卷的由来。

    根据研究,薛天纬指出,明代人张含在嘉靖年间搜集抄选李白脍炙人口的诗歌160余首编成《李白诗选》,并邀请好友、大文人杨慎题词。凌蒙初将这套诗选与杨慎编的《杜甫诗选》合刊,凌氏刻本中辑入多位文学名家评批圈点,后明代末年闵齐重刊凌氏刻本,在先人的努力下《李白诗选》流传至今。

    薛天纬认为,流传至今的《李白诗选》将李白的诗歌从合刊本中抽取出来独立流传于世是明智的做法,书中收录了《远别离》《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蜀道难》《乌夜啼》等一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诗,选家可以说眼光独具、剪裁得体,《李白诗选》选本单行才能体现选家弘扬李白文化的初衷。

    最后,他建议,马鞍山市可以考虑将《李白诗选》重新编印,推动普及李白文化。

    李白与每一个中国人有关

    “我虽然不是从事李白研究的研究者,但我一直是李白的粉丝。”诗歌批评家、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唐晓渡说。

    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京大学读书的经历,唐晓渡说,自己当时专门来马鞍山,拜谒李白墓、登临采石矶。前几年,他还联系了几个好友,从当涂到宣城再到桃花潭,追随李白的足迹走了一圈。回来以后,还写了一组旧体诗,冥冥之中,好像和李白有了一次对话。

    “新诗自诞生起,就一直‘焦虑’,这是跟国外诗歌创作有很大不同的。焦虑什么呢?新诗的前面,矗立着古典诗歌这个丰碑。”唐晓渡认为,新诗的本性与古诗的精神一脉相承,研究新诗,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取得辉煌成就的古典诗歌。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有对新诗深刻的认识,唐晓渡认为,李白始终“活着”,他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生命内容的一部分。

    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陶新民则从李白与马鞍山的关系、李白身后李白与马鞍山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对李白的研究等三个方面,概述了李白与马鞍山的不解渊源。

    陶新民认为,南朝以来,金陵一带民歌发达,尤以当涂民歌最为婉转动听。李白来到马鞍山后,非常喜欢这里的民歌,善于从民间文艺,例如当涂乐府、白辞等汲取营养,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构成其诗歌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所以李白诗从最初就来源于人民,也一直受到人民的真正喜爱。

    当天的峰会上,还举行了第七届“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为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诗人颁奖。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钱志熙应邀发布了最新李白研究成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